边疆危机与中法中日战争(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44:12
  边疆危机与中法中日战争(二)

根据此条约,中国得到的是一座北、西、南三面被俄国包围的孤城。因此,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奋,要求重治崇厚“专擅误国”之罪,拒绝批准条约。清廷迫于舆论,于1880年1月,将崇厚革职拿问,宣布条约无效。同时,改派曾国藩之子驻英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赴俄谈判改订条约。并任命左宗棠统管新疆军务,调兵备战。5月,左宗棠移营哈密,作武力收复伊犁态势。1880年7月,曾纪泽与俄国代表在彼得堡开始进行谈判,他在谈判中顶住了俄国的恫吓和利诱,据理力争。经过半年多的反复交涉,1881年2月,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也称《改订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根据条约规定,① 中国虽然收回伊犁九城和特克斯河流域及穆索尔山口,但霍尔果斯河以西原属中国的大片领土划归俄国;② 赔款增加到900万卢布;③ 喀什噶尔及塔尔巴哈台边界另定条约;④ 俄商在蒙古地方贸易照旧不纳税,在新疆则暂时不纳税,允许由陆路经新疆到嘉峪关贸易;⑤ 伊犁居民“愿迁居俄国入俄国籍者,均听其便”。后来,沙俄胁迫5万多中国居民连同财产迁入俄境。这一条约与崇厚的《交收伊犁条约》相比,争回了一部分主权,但仍是不平等条约。此后,根据《伊犁条约》,清政府与沙俄先后签订了《伊犁界约》、《喀什噶尔界约》、《科塔界约》、《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续勘喀什噶尔界约》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斋桑湖东北、霍尔果斯河以西、伊塞克湖东南和阿克赛河源等处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清廷收回伊犁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乌鲁木齐定为省会,升为迪化府,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新疆建省,对强化清朝中央政权对新疆的管辖,开发中国西北边疆,促进新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东南海疆危机

1、美国窥伺台湾

美国早就有侵占台湾的野心。1847—1849年,美国海军曾两次派舰赴台湾勘察。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司令皮雷率领舰队来远东活动,曾经派人到台湾调查,并向美国政府建议占领台湾岛作为海军基地。后来,在台湾经商的美国商人奈亥尔·罗宾纳收买台湾大小官吏,签订一个定价收购樟脑的专利合约,获得在岛内经商、在打狗地方设置机构等权利。1856年,美国驻华公使伯驾向美国政府建议,美、英、法三国应达成默契,提出由法国占领高丽、英国占领舟山、美国占领台湾的侵略计划。1857年,伯驾先后接到奈亥尔·罗宾纳从台湾寄来的两封信,表示如能得到美国政府的保护,他们非常愿意在台湾成立一个“独立政府”。1867年,美国船只“罗佛”号在台湾南部琅峤附近触礁沉没,幸免上岸的船长和水手被高山族人所杀。于是,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率领海军侵略台湾,在琅峤登陆。高山族人民给入侵者以迎头痛击,赶走了美国军队。接着美国又派海军少将贝尔率两艘军舰入侵台湾,台湾人民英勇反击,击毙其副舰长马肯基,美国武装侵略的企图遭到失败。此后,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以便趁火打劫。

2、琉球事件与《台事专条》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随之恶性膨胀起来。19世纪70年代,日本“征韩”“征台”的论调甚嚣尘上。1871年11月,有一艘琉球渔船遇台风飘至台湾,船民在台湾南部登陆,与当地高山族人发生冲突,结果66名渔民,有54人被打死,其它12人由中国政府送回琉球。这件事本来是中国及其属国琉球间的事,与日本毫不相干,而且当时清政府已经处理完毕。但是日本却以此为借口阴谋侵略台湾。1872年,日本突然宣布琉球为其藩属,并于次年乘交换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批准书之机,派外务卿副岛种臣为正使、柳原前光为副使来到中国。柳原前光亲自到总理衙门质询琉球船民被杀事件,要求中国政府赔偿并让杀人者偿命。总理衙门认为日本政府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拒绝了日本的无理要求。日本没有达到侵略目的当然不会尚罢甘休。1874年5月,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领3000余人侵略台湾,前美国驻厦门领事李仙得替日本充当谋士,参赞军事。美国军官也帮助日本作战,美国花旗公司“牛也克”号等轮船也替日军运输军队。日本兵在琅峤劫掠焚杀,当地高山族和汉族人民据守险要之地顽强抵抗。清政府一面进行外交谈判,一面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日本自知兵力不足,无法在军事上取胜,于是谋求外交解决。它通过美国驻天津领事毕得格及驻华公使艾忻敏出面“调停”,英国公使威妥玛也以“调停”为名,劝诱中国妥协。1874年10月,懦弱的清政府竟然接受了调停。在谈判桌上日本摇身一变,俨然成了正义的一方。在日本与列强的双重压力下,清政府与日本订立《台事专条》,又称《北京专条》,规定日本限期从台湾撤军,清政府赔偿军费50万两,承认台湾居民“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实际上承认琉球是日本的属国。

《北京专条》签订后,日本于1875年6月派官入琉球,强迫琉球改奉日本年号,阻止琉球入贡中国。1877年4月,琉球国王派特使向清政府求援。清政府派驻日公使何如璋对日提出交涉,没有结果。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从此琉球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军事基地。

东南海疆的危机,使清廷对台湾的防务重视起来。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李鸿章手下的淮军将领刘铭传任首任台湾巡抚,从而密切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

三、西南边疆危机

1、马嘉理事件与《烟台条约》

英国在同治年间不断派人以游历、探险为名进入云南等地侦察,以便开辟一条从缅甸经云南通往中国内地的通道,从而把印缅与它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范围联结起来。1874年,英国派出由陆军上校柏朗为总管的近200人的探路队,企图从缅甸出发到云南探测路线。探路队由政治官员、商务官员、医务官员、军官、士兵组成,并携带新式武器,因此实际上是一支侵略部队。英国驻华使馆派翻译官马嘉理从北京经云南入缅甸接应。1875年7月,马嘉理与柏郎在缅甸八莫会合,之后开始向中国进发。马嘉理等率领武装部队侵入云南腾越地区。遇到当地景颇等族人的盘查和阻拦,马嘉理竟然开枪行凶,打死群众多名。激于义愤的群众打死马嘉理,并将柏郎率领的英军赶出云南。这就是所谓的“马嘉理事件”,或称“滇案”。英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对清政府进行讹诈。清廷在英国的胁迫下,1876年派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在山东烟台谈判。1876年9月13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入藏探路专条》,条约除规定“抚恤”、“赔款”、“惩凶”、“道歉”以外,还规定:① 英国派官员赴云南五年为限,察看通商情况,商定滇缅边界及通商章程;② 扩大领事裁判权;③ 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④ 开放大通、安庆、湖口、武穴、陆溪口、沙市六处为船舶停泊码头,上下客货;英国可派员驻重庆,察看商务情况;⑤ 洋货在各租界内免收厘金,没划定租界的口岸应当划定;⑥ 洋货进入内地,只纳子口税,全免各项内地税;⑦ 英国派员从北京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入藏,转赴印度,或由印度入藏探访路程,中国应发给护照,予以照料。

中英《烟台条约》是英国侵华的一个重要步骤,扩大了英国在华通商特权、领事裁判权以及在长江流域的通航权益,便利了英国对云南、西藏的侵略,后果十分严重。

2、英国入藏和抗英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