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弱势心理”折射社会规则缺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2:50

“全民弱势心理”折射社会规则缺失

摘自2010年12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有调查显示,中国近五成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该项问卷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党政干部受访者达45.1%;公司白领受访者达57.8%;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和文化机构职员)受访者达55.4%;而网络调查显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的受访者高达七成。

一、弱势心理在蔓延,弱势概念被泛化。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公务员考试中,全国有40万人报名。报考与录取比例高达63∶1,个别岗位的竞争激烈程度甚至高达4961∶1,何有4成多党政干部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奂平清副教授表示:“一般来说,弱势群体是社会中基本的生活、生存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人群。”个体面临的压力、不确定性等因素通过网络发生了放大效应。

受访党政干部 “弱势”心态:一是在激烈的官场竞争、严厉的问责制度和强大的网络监督面前,一些官员成了“惊弓之鸟”,生怕做错一件事、说错一句话;二是虽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但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甚至“潜规则”盛行;三是公务繁杂,想要有所作为,困难重重;四是一些贫困地区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有限,“望房兴叹”。

实际上,强势和弱势都是相对而言的,“弱势”心态只是折射出了曾经强势的公务员不再那么“强势”而已。

二、缺乏普遍安全感,折射社会规则缺失

自定“弱势”,是因为很多人并不是依靠法律规章制度等显规则来竞争的。高达55.4%的受访知识分子自认“弱势”,“喊弱”、“哭穷”,是把一些名利双收、风光无限的房产商、隐形贪官当参照物。面对当前经济资本(财富)、政治资本(权力)的联姻甚至转换,大学教授的文化资本(教育文凭)显然处于弱势。而“弱势心理”在那些基础、冷门学科的知识分子当中,表现尤为强烈。

于建嵘教授认为,“大家都觉得自己弱势,关键在于社会规则存在缺失、不明确,人们无法感到自己在社会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受到了规则的保护,总有一种不确定感。人们往往感到自己的前途不可预料,比如随时面临失业,失业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完善社会规则,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