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通胀恐慌源于通胀劫贫济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07:42
2010年12月09日09:24燕赵都市报 

  我们似乎从未像现在这样对物价的上涨如此敏感,也从未像今天这般对通胀如此恐慌,从菜贩嘴里报出的哪怕是长了一角的菜价,都会让我们的心情从清晨就开始黯然。网络因此成了一个情绪大平台,它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这样的一种敏感与恐惧。一时间,“囤囤族”、“省钱族”一度成为平民中的无奈“精英”。

  事实上,我们是从不乏通胀记忆的。

  30多年来,我国共面对过三次较为明显的通胀。第一次出现在1980年,当年的商品价格上涨率达7.5%,这对于经历了30年价格管制下的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第二次发生在1988年和1989年,这两年的通胀率超过了18%。第三次则发生在1993年至1995年,这三年的通胀率均超过了14%,其中1994年更高达24.1%。离现在最近的一次的通胀是发生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2007年和2008年,CPI指数也达到了4.8%和5.9%。而今年以来的CPI指数一路固执地上涨,到10月份也不过是4.4%,11月份的CPI将在本周六公布,虽然多数观点依然看涨,但发改委已经明确表态:11月CPI不会破“5%”,也就是说依然处于温和通胀的状态中。但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此,为何并不高的通胀率却引起了我们的恐慌?

  是物价太高,还是我们的收入太少?负担太重呢?

  中国的CPI是没有把房价计算在内的。但事实上购房款在整个居民储蓄和实际收入中占有相当大比重。当几个月的收入才能勉强买下一平米住房的时候,物价的哪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引起轩然大波。今年以来,管理层对于楼市的调控使出了“史上最严厉的宏调措施”,然而,进入11月,又有一些坏消息传来:“地王”再现、多地房价再现上涨、北京人又在连夜排队购房……在经过几个月的沉寂后,楼市又开始升温了,人们对高涨的房价再次充满无奈,人们更大疑惑还在于,在通胀的魅影依然随处游走,而我们对楼市调控的惯用手段——— 限外限购限贷,依然只停留在需求端,这样的调控即使再出第三次、第四次,又真能把房价降下来吗?

  人们对于通胀的恐慌,更在于通胀的“劫富济贫”。通胀之下,对于手持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的人而言,升斗小民除了货币收入与为数不多的银行存款,并没有多少可以称为资产的东西。因此,这一群体不仅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相反,富人的处境就完全不同,虽然他们的货币财富同样会缩水,但一般而言,货币财富所占比重远远小于其他资产,富人持有的非货币财富会因通胀而升值。

  当下通用的数字是,10%的富裕家庭占全部财产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只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不过,也不用盲目羡慕中产,他们中的大多数境遇也好不到哪去。本轮通胀不仅吹倒了一些中产阶级的避风港,而且可能戳破他们关于价格和生活成本的想象。中产收入阶层中中下阶层占了68.5%,只要家中有人得重病,或者企业破产倒闭,或者你什么也不想、只是循规蹈矩领取工资,生活水准就会步步降低。这些人稍不留神,就会成为低收入阶层的替补。

  物价的高与低说到底相对于收入来讲的。而眼下,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就像一场滑稽的龟兔赛跑。近十年,国民收入不断向政府集中、向企业集中、向垄断行业集中,上半年全国总工会一项职工收入调查显示,有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面对不可抑的物价上涨,面对周边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通胀的恐慌就被无限制放大了。

  显然,我们对于通胀的恐慌是植根于通胀之外的,看明白了这一点,有助于解决的,绝不仅仅是通胀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