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侵华日军的手枪和皮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3:10
图说侵华日军的手枪和皮套

  
沈克尼 文/图


   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本手枪为数不少,其命运与“三八式”、“九九式”、“十一年式”步、机枪不同。中国抗日部队的正规军很少使用日本手枪,缴获之后,即转交地方武装使用。而地方武装虽使用日本手枪,但决不肯背被称为“王八盒子”的牛皮枪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战争中缴获的日本手枪大部分被销毁,只留存了极少的一部分陈列在博物馆中和电影厂的道具库里。作为日本手枪附属品的枪套,留存更是寥寥无几了。
  我找到了抗日战争缴获侵华日军“南部式”和“十四年式”、“九四式”,以及7.65mm手枪几种手枪皮套。我想从这几种枪套来追溯日本自1904年至1945年的手枪发展简史。
  日本陆军的制式手枪,较早是明治10年(1877年)引进美国的0.44英寸口径的斯密斯·韦森转轮手枪。日本自行制造的手枪是“二十六年式”转轮手枪。因日本陆军正式使用是在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而得名。此枪口径9mm,弹巢容量6发。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六年式”转轮手枪的皮套是牛皮压制成型的凸起大翻盖将枪套中附带的可容50发手枪弹包整体包盖其中,其枪套形制和铜制枪套挂扣都奠定了后来“南部式”、“十四年式”手枪套的基本形态。日俄战争以后,“二十六年式”手枪主要装备日军的骑兵和宪兵。太平洋战争末期,由于日军战争资源几近枯竭,兵器不足,再次启用老式的“二十六年式”转轮手枪装备特攻艇的乘员。
  日本手枪人们最熟悉的首先是被当年中国军民称之为“王八盒子”的“南部式”和“十四年式”8mm手枪。因“南部式”、“南部式小型手枪”及“十四年式”三种手枪的大翻盖牛皮枪套(图1)状似甲鱼,俗称“王八”,故得其名。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日本的半自动手枪的研发是1904—1912年的8mm口径的小室手枪,其特点是没有扳机护圈。1903—1906年日本枪械专家南部麒次郎(图2)研制8mm口径的半自动南部手枪,日本陆海军正式采用称“南部式”和“陆式”。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南部式”手枪的枪套,如同德国毛瑟7.62mm手枪的木套,射手可以将手枪装配在木套上稳定据枪射击。日本还生产一种“南部式”手枪结构相同,但口径为7mm的小型军官用手枪,称“南部式小型手枪”(图3),这两种口径的“南部式”手枪结构复杂,其手动保险装置在握柄上。其后南部麒次郎对“南部式”手枪加以改进,如将保险改在扳机上方,并简化机件,于1925年即日本大正十四年装备日本军队,故称“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图4)。此枪日本军队作为“官给品”配发其宪兵(图5)、下士官、机枪射手及装甲兵。
  “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东京小仓兵工厂和名古屋兵工厂等几家兵工厂制造,发射8mm南部手枪弹,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全枪长231mm,全枪质量为0.9kg,弹匣容量8发,初速335m/s。此枪有专家评论,枪管细长,瞄准指向性良好。瞄准基线长,射击精度较高,握柄与枪管轴线的角度设计合理。其缺点是击针易发生折断或击发无力等致命问题,特别是在冬季。因而皮枪套配有备用击针。
  “十四年式”半自动手枪还有一种专为适应我国东北寒区以便射手带手套射击而加大扳机护圈的所谓“北满型”。1940年日本还在“十四年式”手枪基础上制造了一种加长枪管发射9mm手枪弹的手枪,外形颇有德国的“鲁格”手枪的风格,美国人称其为“Indonesian rework”。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1945年间日本在“十四年式”手枪基础上改进制造了一种“北支一九式”8mm手枪(图6),在中国生产。此枪较“十四年式”手枪长4mm,重0.016kg。另从外形看,我发现“北支一九式”手枪改进了手动保险机构的位置,使射手更方便用单手操作。此枪数量极少,据说只生产了500枝,随着1945年8月日军迅速战败投降,此枪未大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使用。我曾在北京民兵武器馆和济南军区武器陈列馆寻找这种枪,惜未见到,亦不知军事博物馆是否有。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十四年式”手枪主要是配备日军下士官和士兵,而日本当时为其军官设计生产的7mm“南部式小型手枪”的产量很少,因而日军军官有不少自费购买德国的7.65mm毛瑟手枪或比利时7.65mm勃朗宁手枪。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九四式”半自动手枪应运而生(图7),此枪是1929年南部麒次郎中将退役后设计,于1934年投产,1937年装备日军。这种小型手枪作为日本军官个人购置的自卫手枪(图8),同时也装备日军飞行员、空降兵、装甲兵。“九四式”手枪全枪长183mm,口径8mm,弹匣容量6发,全枪质量0.79kg,初速305m/s。此枪日军在实际使用中常发生走火的现象,日本的兵器资料也说此枪“安全有缺陷”。有评论称日本“九四式”手枪为最丑的手枪,很少有人知道“九四式”手枪的另一设计枪型比该枪还难看。我手中的牛皮制日军“九四式”枪套(图9),是日军的制式皮套。比之“南部式”的皮枪套简化了枪套翻盖上的挂扣,翻盖只有一按扣,抽取枪迅速。而日军为空降兵配发的“九四式”枪套是联装于子弹带上的帆布枪套(图10)。日军在战争后期由于物资的匮乏,以帆布制的枪套代替各类牛皮枪套。



图11

 
图12


  我见过日军专为各种7.65mm小型手枪制作的牛皮大翻盖枪套(图11)。日军虽仿制欧洲流行的7.65mm手枪,但枪套依然是受“二十六年式”、“南部式”皮枪套的模式影响,依旧是凸起的牛皮大翻盖,将子弹包盖在里面。虽简化了挂扣,但穿插的皮横档,仍不能用一个动作迅速将手枪抽取出来。我们从抗日战争的历史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些侵华日军军官所佩的手枪,从枪套可知是德国或比利时制,以及日本自制的7.65mm小型手枪(图12)。



图13
 

图14
 

图15


  日本在1941~1943年前后依照比利时M1900式FN勃朗宁7.65mm手枪生产了口径为7.65mm的“杉浦式”手枪(图13)。1942年日军谷户少佐参照了比利时著名的M1903式和1910FN勃朗宁手枪的结构特点,设计了发射7.65mm手枪弹的“滨田一式”手枪(图14)。全枪长165mm,全枪重0.65kg,弹匣容量9发。其枪套与比利时勃朗宁手枪套相同。日本还生产了发射8mm手枪弹的稻垣式手枪,其退壳窗在套筒的正上方,所以不能称之为“侧窗”了。当时日本还研制了与稻垣8mm手枪十分相似的7.65mm手枪,其退壳窗改在了侧面。1943年日本在滨田兵工厂生产制造了500支发射8mm手枪弹的“滨田二式”手枪。全枪长176.5mm,全枪质量0.75kg,弹匣容量6发。我从历史照片上看到昔日侵略我国东北的“满铁”(即“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职员头戴钢盔、身着防弹背心,手里就握着这种产量不大的“滨田二式”手枪(图15)。
  这些形形色色的日本手枪与它那丑陋的形状和难听的外号,连同侵略战争中造成的罪恶,都成为历史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