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通胀的概念比通胀管理更重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0:47:46

在对2010年经济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上,目前国内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结论。有些人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甚至会出现通货紧缩。2010年,中国经济不是防通胀,而重点应是防通缩,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崇拜CPI。就我国CPI的运行情况来看,从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CPI一年多都处于下滑通道,到2009年11月CPI才开始转正,达到0.6%,到2009年12月CPI只有1.9%,据此有人推算2010年全年平均CPI不会超过4%,离国际警戒线还有一定的距离,以此判断,我国在2010年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有些人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从现在开始要加强通胀管理,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依据我国去年货币供应量(或者说是信贷增速)的变化情况与国内资产(如,房地产与股票)价格的变化情况,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势必会引起物价的上涨,房地产与股票价格的上涨势必会传导到消费品的价格上去,国家有关部门也是采信这种观点。  

对2010年是否会形成通货膨胀的判断,政府有关部门及国内主流经济学家首先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概念要有一个科学的界定,对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要有合理的设计与修正。根据新的通货膨胀指标来研判我国2010年经济发展将出现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否则,在基本概念及其衡量指标没有弄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对2010年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下结论,开处方,其效果将适得其反。这就好像不同的医生给同一个病人看病,例如病人有血液疾病,由于不同医生要求化验的指标不一样,得出的诊断结论也会不同,治疗的方案也会不一样,最后导致病人康复情况也有差异:有些医生化验的指标比较全面,对症下药,病人就会很快康复;有些医生仅选取几个常规指标进行化验,而忽视对特殊指标的化验,这样开出来的处方,有时会加重病人的病情,甚至导致病人的死亡。  

目前,国内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和认知主要基于以下两种理论:一种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马克思认为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过多,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叫做通货膨胀。另外一种是西方经济学的通货膨胀理论。西方经济学家之间在通货膨胀问题上存在着长期争论,比较有代表的观点主要有两大派别。其一是“价格派”。他们把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常以CPI、PPI等指标来衡量通货膨胀。其二是“货币派”。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按照这种定义,通货膨胀可以被理解为“过多的货币追逐相对不足的商品与劳务”以至出现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因此,我国应在借鉴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的具体运行情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的实践则责无旁贷。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上正本清源,在实践中有的放矢。否则,没有搞清楚通货膨胀的概念,就对通胀进行管理,会出现“盲人骑瞎骂,夜半临深池”的后果。从宏观的方面说,对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会起误导作用;从中观层面来看,对企业的经营会起误导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对居民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与投资会有不利影响。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从世界各国的实际做法看,主要采取三个衡量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 零售物价指数(RPI) 。而我国主要依据CPI的变化来衡量通货膨胀,我国CPI指标的设计存在有着缺陷,CPI并不能真正反映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这是因为:

其一,CPI指数的样本选取不合理。现行消费物价指数目前共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约600个代表品种。显然,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用原来的CPI样本来统计现在的消费品价格,则不能真实反映消费商品的全体状况。同时,CPI统计样本结构也不合理。比如,在食品中的肉禽蛋中,猪肉占比为85%,牛肉占比为3%,羊肉为2%,鸡蛋为10%。目前,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鸡鸭肉和牛肉所占的比例在不断提高,猪肉的比重在逐步降低。但是,由于国家统计部门设定的猪肉占比太高,所以,近几年,出现了猪肉价格高低左右CPI的现象也不足为奇。  

其二,CPI权数确定不科学。中国现有的CPI统计样本与体系,大体上还是沿用1992年确定的地域网点和品类权重。在我国的CPI统计中,八大基本分类中,食品的权重约为33.6%,烟酒及用品为5%,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为4%,衣着为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为11%,交通和通信为9%,居住为1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5%。显然,食品价格占比过大,所占比重,居住、医疗、教育的占比过小。在居住类指标中只考虑了租房价格,而不是商品房销售价格,而把商品房的购买算作投资。CPI体系中居住类的权重为13%,CPI对房价的波动是极其不敏感的,即使房价翻5倍,只要房租价格不涨,CPI就反映不出来的。在1992年以前,我国城市居民一般能分派到国家或单位的福利住房,因此居住类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比重几乎忽略不计。所以,居住所占的比重为13%是比较合理的。但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居民只能享受货币分房政策,住房需求和开支成为居民最重要需求和支出,有时居民购房甚至要花费一家三代人的积蓄。在这种情况下,再沿袭传统的CPI权数设计来判断通货膨胀已显得不合时宜。食品类的占比已经显得太高,住房类占比过低。这样,统计数据中显示的物价水平上涨显然弱于生活中人们的真实观感。不仅没有反映中国居民实际消费模式的变化,也使国内房价的快速上升不能在CPI中得到反映,从而使通涨管理的方向发生错位。  

其三,CPI不能反映资产价格的变化。在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没有形成之前,居民缺乏投资渠道,当时CPI的设计是合理的,CPI的变化能大体反映实体经济领域内的通货膨胀变化,货币供应量对应着相应的实体经济。而随着我国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虚拟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的货币供应量不仅对应着相应的实体经济,而且要对应相应的虚拟经济。而且,在我国实体经济领域供应充足以及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呈刚性约束的情况下,实体经济中的商品价格与货币供应量的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弱,虚拟经济中的商品价格与货币供应量的之间的关相关性越来越强。如果此时,仍用CPI来衡量通货膨胀,已经完全忽视了通货膨胀在虚拟经济中的表现,这是极不科学的。因此,通货膨胀不但要看CPI的变化,而且要看资产价格的变化,在今后通货膨胀指标的设计中,能否把资产价格的变化考虑进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搞清楚通货膨胀的概念,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设计出科学的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比通胀管理本身更重要。总体说来,CPI并非我国通货膨胀的恰当测量。通货膨胀测量不但要关注实体经济领域内商品价格的变化,而且要关心虚拟经济领域内商品价格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多种通货膨胀指标,并适当注意虚拟经济领域内资产价格的变动。此外,统计数据的质量与透明度有待提高,以利于学术界开展学术研究和公开的政策讨论。在2010年,我国经济数据将出现回暖,这势必会引起实体经济领域内资源类产品和公共品(如,水、电、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汽)价格与农副产品价格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虚拟经济领域内相关资产价格的变化。此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境外资本的流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以及居民对通胀预期因素与通胀有密切的关系,必须引起学术界与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