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作者选取、使用论证材料的意图和效果。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5:56:20

 

审视作者选取、使用论证材料的意图和效果。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不少议论文都是摆事实讲道理,论证材料的选取就有一定的规律。比如,吴晗先生选取文天祥,就没有再选岳飞,尽管他们都很有名;另选的是一个穷人的事例。这两个人都是古代的,再选取一个现代人的例子,论证就做到了全面、科学。

1.审视

(1) 论证材料是否与文章的观点和主张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林家箴先生的《说“勤”》,勤出成果,选的是有巨大成就的人,他们都很勤奋。

(2) 作者使用的这些材料是否证明自己的观点主张。作者使用的材料如果和观点脱节就是败笔。可以设想《谈骨气》换用别的材料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审视实际上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琢磨,甚至在审视中要有假想。

2.体味

(1) 议论性语句在表意上是否明确、严谨,是否合于逻辑。

比如《说“勤”》提出一个观点:大凡有成就者,都有“勤”作保证,进而论述“勤”与“不勤”各自的结果。所以议论显得明确、严谨、合于逻辑。

(2)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否得当,特点鲜明的句式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反问句、比喻句、排比句的效果又怎样。

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提出了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在歌颂白求恩的精神之后写道,白求恩因公殉职,我们都感觉很难过。纪念他一是因为他的精神感人至深;二是表示要向他学习,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下面一句话是核心观点:“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组排比句把一个优秀人物的多层次闪光点说出来了。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所以要细心体味。

从整体来讲,阅读议论文比较辛苦,因为议论文讲道理需要严肃。但是在严肃中有一种沉稳的美、严谨的美。在读议论文的过程中,要汲取方方面面的理论知识和感性材料,这对发展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来讲是必不可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