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语言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57:09
一、外交语言是外事翻译的主要内容
外事翻译要承担外交会谈、会见、磋商、对话、谈判及国际会议的翻译工作,承担中、外领导人出访、来访的参观、游览、购物、观看演出等一切活动的翻译工作。翻译内容范围广泛,包罗万象,但主要是外交语言。这里所说的外交语言,不只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外交辞令”,而是广义上的外交用语。外交语言有其特点。研究、了解外交语言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外交翻译的自觉性、主动性,有助于提高译员的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二、语言是外交的主要工具和武器
外交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谈判和各种形式的对话。外交是通过谈判等和平方式来实施对外政策,实现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权益,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矛盾、冲突,甚至战争,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英国外交家尼科尔森、法国外交家加登及德国国际法学家马尔藤斯都认为,在狭义上,“外交是谈判的科学或艺术”。《苏联大百科全书》给外交下的定义是:“在狭义上,外交是国家之间进行谈判或签订条约的艺术。”而语言是谈判的主要工具,因此,也是外交的主要工具。在谈判中,外交家通过语言阐述本国的立场、看法,通过语言说服谈判对手,通过语言向对方施加压力,通过语言达成协议。所以,语言对于外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最古老的波斯手稿《君主训诫》讲到外交使节时说:“大使必须像使用一把锋利的剑一样,善于巧妙地使用语言。但是,在他的语言的表面,要饰有柔和的羽毛,以便明显表面出亲切。如果他的讲话开始显得严厉,他应用柔和之剪修剪一下。如果他开始说了冷酷的话,它就应以和善的、令人愉快的话来结尾。正如人们所说:‘动听的话语消除了心中邪恶的根源,甜言蜜语抚平对手眉宇间的皱纹;最聪明的人可以用语言完成知百万勇士无法完成的事业。’那些可以用一句无礼的话,破坏整个和平的人,也会危害整个民族;而另一些人能以动听的言语促成两个敌人言归于好。”显然在外交上,语言的作用不能低估,翻译的责任十分重大。
三、外交语言的分类
外交谈判分为口头谈判和局面谈判。通常以口头方式为主,必要时配合以书面形式。人微言轻谈判主要工具的外交语言也分为口头与书面两类。口头外交语言和书面外交语言分别是口译和笔译的内容。
在会谈、会见、对话、交涉、磋商、答记者问等外交活动中,主要使用口头外交语言,有时也使用书面语言,如口头阐述完立场后交给对方的说贴、备忘录等文字材料,通过谈判达成的协议、条约、协定、公报、联合声明等外交文件。在外交实践中,除各种形式的面对面对话以外,国家与国家之间还通过一国外交部及其驻外使、领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部及其驻外使、领馆通过交换外交文件、外交文书等方式进行沟通,保持联系。
四、外交文书的分类及其翻译
发出外交文书和文件是外交活动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交文书种类繁多,研究各种外交文书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做好翻译工作。
1.照会。这是最常用的外交文书,有正式照会(Formal or Official Note)和普通照会(Verbal Note)两种。正式照会是最正式、最严肃的外交文书,有严格的格式。它用来处理较重大的政治事务和较重要的外交礼仪。它是一国的外长、副外长与另一国的外长或副外长、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大使馆馆长(大使或临时代办)与驻在国的外长、副外长以及外国驻该国使节之间互换的照会。因此,它实际上是正式的个人函件,它的行文用第一人称,而且有严格的称呼要求。比如,致外长和大使的正式照会就应称其阁下。而“阁下”在不同的级别官员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大使阁下,全世界都通用“excellency”。但部长则因人而异或因国而异了。英联邦国家大多用“The Honorable”,其他国家则多用“Excellency”。另外,正式照会的结束语也有固定的致敬语,中文为“顺致最崇高的敬意”。随着外交文书逐渐简化、各国领导人之间关系日益密切,正式照会的结尾致敬语也出现了带个人色彩的倾向。例如:在翻译“顺致最崇高的敬意”时,就不一定都千篇一律地译为:I avail myself of this opportunity to express to Your Excellency (or to you ) the assurances of my highest consideration.(第一次给一个人发出这样的正式照会时用express,以后再向这位领导人发正式照会时就应用renew)。有时也可以译为:Please accept ,Your Excellency, the assurances of my highest consideration.也可译为:Please accept ,Your Excellency , my cordial greetings and best wishes. 在这句致敬语的翻译中,需注意 consideration这个词不加s。在打字时,注意致敬语不要单独占一页,而应该与正文在一起。译文中照会编号应该放在左上角,而不是像中文那样放在右上角。
普通照会是以外交代表机构(外交部、驻外大使馆)的名义,用第三人称写成,加盖机关印章。它是一种文书,而不是像英语或法语名称所示的是一种“口头”的通知(Verbal 原意为“口头”)。它主要是用于处理外交日常事务直至重大的政治问题,包括通告新大使提名、外交官任命、节假日闭馆等事项。它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现在的趋势是,用普通照会代替正式照会。中文的普通照会也像正式照会一样有称呼,如X X X国驻华大使馆。但外文普通照会没有称呼,而是以“X X X向X X X致意”开始,以“顺致(最)崇高的敬意”结束。在翻译开头开头的致敬语时,应将外交代表机构的名称的全称译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礼宾司向英国驻华大使馆致意”,应译为:The Protocol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esents its compliments to the Embassy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China. 而不应译为:The Protocol Department of the Foreign Ministry of China presents its compliments to the Embassy of Britain in China. 因为国与国之间正式文书、文件中第一次出现的官方机构名称应用全称,而在结尾重复出现时可以用其简称。在普通照会中紧接着“向英国驻华大使馆致意”后,往往是“并谨就英国使馆第X X X号照会通知如下:”翻译这句话应注意按英语的习惯不重复“英国大使馆”,而是用在比较正式的行文中常用的代词“the latter”。此句可以译为: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latter’s note No. … , has the honour to inform it of the following: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通知如下”这一个词的翻译,更确切地说,需注意“inform”(通知)这个英文词的用法。它有两种用法:inform somebody of something 或 inform somebody that … 中国人很容易受中文影响,将“如下”一词译为 as follows , 将这句话译为:inform the latter as follows :这是不恰当的。照会的最后一部分是落款,一般放在右下角。每一段落的开头也不缩进去。英文普通照会将日期放在发照单位的下面,而英文正式照会的日期放在右上角。
2.备忘录(Memorandum或Aide-memoire, or Memoire)。这实际上是掐头去尾的普通照会,用以说明某一个问题的实际详情或法律细节,或用以澄清、确认外交会谈的内容。它用途广泛,形式灵活。国际上通用的说帖(英国人通常称为Speaking Notes,而美国人常称Talking Points)、非文件(Non-paper)、工作文件都属于备忘录一类。
3.外交函件。这是指国家和政府领导人之间或外交人员之间的外交信件。外交函件又分为正式函件和便函。正式外交文件是国家和政府领导人、负有特殊使命的国家和政府代表,就重大问题以函件形式通知对方。外交便函是以外交部或驻外使、领官员名义,就一般事务互相致函,如发出访问邀请、表示感谢等。外交函件的翻译要注意在政治敏感问题上把握政策、把握分寸,做到准确、完整。在一般事务问题上,要注意符合外文习惯、符合外国人的思维习惯。
4.国书和颂词。国书是派遣或召回使节时,由派遣国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实际上相当于介绍信。国书由派遣国元首签署、外交部长副署,国书副本由使节递交给接受国外长、副外长或礼宾司长或副司长,国书正本由使节亲自递交驻在国元首。使节递交国书时向序列在国元首所致的祝愿词就叫颂词。国书和颂词都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文件,语言非常规范。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固定的规范用语。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使用正确的国名、元首名字、头衔及尊称。特别是国书,它的语言是固定的。不少同志在自己的电脑软盘里存了一份国书的格式样本,每逢打国书就copy一下,只更换人名、国名等。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但要特别注意核对国名、人名、头衔、尊称等细节。比如,有几个国家的国名前有定冠词the (the Gambia 冈比亚,the Philippines 菲律宾等),就不要漏掉。有的国家的国家元首是女士,就不能沿用His Excellency。各国的元首有不同的叫法、译法。如马来西亚的国家元首叫“最高元首”,但通常不译为The Supreme Head of State ,而是用马来语的称谓:Yang di-Pertuan Agong。凡此种种,翻译国书时都应该询问、核查,而不能想当然。
5.全权证书和授权证书。这是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或政府部门首长委派参加谈判或国际会议的代表的证书。这一类证书的翻译需要注意弄清楚有关国际会议、国际条约等的外文全称。
6.领事任命书和领事证书。领事任命书是派遣国政府任命总领事馆、领事馆的馆长的委任书,由派遣国通过外交途径送交接受国外部。接受国表示承认派遣国任命的总使馆、领事馆的馆长并准予其执行领事职务的外交文书叫领事证书。
7.委任书和委托书。委任书是国家元首委派国家或政府特使赴某国参加特定活动的证件。委托书则是由政府有关部门首长委托驻外使节或领事代表政府部门签署协议的证件。翻译委任书和委托书需要注意的问题,与翻译全权证书和授权证书相同。
8.条约。从广义上说,它包括以国家或政府名义对外缔结的条约、公约、专约、协定、议定书、换文、谅解备忘录、联合公报、联合声明;和以政府部门名义对外签订的协定、议定书、换函、谅解备忘录、会谈纪要、会议纪要等条约性文件。条约是按照国际法缔结的确立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局面协议,它对缔结的确立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它对缔约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条约的翻译必须非常严谨,来不得丝毫的疏忽。条约的用语一定要非常正式。例如,1996年5月,我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关于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决定》中写道:“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起初这句话译为: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Se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njoys sovereign rights and jurisdiction over its 200-nautical-mile exclusive zone and continental shelf.这样的译法有两个问题。首先,中国目前实际上尚未对所有200海里专家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因此,用一般现在时enjoys就这一词,可能被误认为目前中国已经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部分经济区和大陆架就是中国应该享有的。而改用shall enjoy就含有中国应该享有的意思。其次,according to 这一词组不如换用in accordance with 更正式。另外,翻译法律性的条约还应该恪守译名同一律的规定。也就是说,表示同一概念、内涵的词不怕反复使用,以免引起歧义。如果为了照顾文采而变换表示同一概念的词,必然要牺牲条约文字的精确性。总之,条约性文件的翻译一定要字斟句酌,以确保准确性。
9.公报和公告。公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政府代表,在会谈中或会谈后,公开对外发表的关于会谈情况及已达成的协议的文件文书。可由各国单独发表,也可联合发表。后者称“联合公报”或“联合国新闻公报”。公告则是国家机构对外公布规定、说明情况、发表意见的文书。有的联合公报主要是双方确认一些原则,如两国政府建交联合公报。翻译这样的公报,时态比较好处理;主要注意用词准确。但翻译一个国家政府代表团访问另一国的新闻公报这一类的文件,有时时态好处理;主要注意用词准确。但翻译一个国家政府代表团访问另一国的新闻公报这一类的文件,有时时态比较不好处理。这一类文件的正文主要是陈述访问期间双方达成的一致看法,有关于指导原则的,也有关于具体事情的。但都是双方在会谈、会见时所谈到的内容,又未说明具体时间。只能视情况决定时态的选择。如系一般原则,用一般现在时,或用should, shall 之类的词。如是关于具体事情,或有具体时间,则根据具体事情的时间选用适当时态。
10.声明。这是政府就某一个国际问题、国际事件或涉外问题表明立场、政策的外交文书。一般有政府声明、外交部声明、外交部发言人声明、外交部发言人谈话等形式。
11.外交电报。以电报形式发送的外交文书,用以迅速传递信息,如:贺电、唁电等。
总之,翻译外交文书,要求文字严谨、准确、清楚、精练,格式规范。
除上述外交文书以外,外交笔译人员翻译较多的是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在国际场合,如国际会议、国际研讨会、外国议会、大学、群众组织集会等各种场合的演讲稿、宴会祝酒词等。这些稿件译完后主要供口译译员所用。因此,应考虑到口头语言与局面语言的区别。为此,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选用小词、短句,以使译文能够上口,容易被人听懂,收到好的讲话效果。
五、中国外交语言的特点
要译好外交文书、外交文件,除了要了解不同文体的文件对翻译的不同要求以外,还应该了解外交语言总的特点。世界各国的外交语言虽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国际地位不同,实行的内、外政策不同,具有不同的外交风格,因而外交语言也各有特点。一个对外实行霸权主义、扩张政策的国家,其外交上的咄咄逼人、盛气凌人,其外交语言必然带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而一个受到强国压力、欺凌的弱小国家,在外交上也许会采取低姿态,其外交语言可能会更“外交”,更含蓄婉转、更讲究策略。中国是在遭受了100多年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占、压迫、欺凌之后获得新生的。中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大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几十年来逐步形成了“不畏强暴、主持公道、坚持原则、求同原则、求同存异、实事求是、说话算数”的独特外交风格。体现外交政策的外交语言自然要反映中国外交的独特风格,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明确性。中国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信仰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人喜欢并善于归纳概括。中国既有总的外交路线,又有对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对各个重大国际问题的具体方针政策,都明确无误地归纳为几条、几点、几个字。如:中国与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外交语言的明确性特点,对于外事翻译是极为有利的。译员应熟记这些方针政策,了解它们的内涵及内在联系,这有助于译得准确,译出深度。
中国在国际上是讲原则的,敢于支持正义、主持公道,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有鲜明的态度。我们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侵略扩张、施压制裁、干涉内政等都深恶痛绝,坚决反对。外交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在涉及台湾、西藏和领土等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没有松动和灵活的余地。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分裂祖国的言行都坚决反对。翻译人员要深刻理解我国政府的外交立场,正确、准确地翻译政府的政策。例如,人们在谈到亚太经合组织APEC时,常常会不假思索地讲APEC国家。这种提法严格地说是不准确的,因为APEC成员中有地区经济(台湾、香港)如果译员脑子里有一条“台湾、香港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是地区”的弦,变会把它译成APEC members,而不会译为APEC countries。当人们谈到“大陆”时也会自然地译成the mainland of China或China’s mainland,表明“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在特定的情况下,在不会造成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用the mainland来表示大陆部分的中国,但绝不能译成mainland,因为那样译会被误解为大陆与台湾是互不隶属的两部分。涉及台湾问题的译名时,只能译为:Taiwan , China;Taipei , China;Chinese Taiwan;Chinese Taipei等,不能译为:Taiwan (China)或Taiwan-China。以免给人造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印象。同样地,在翻译“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句话时也不能漏译“行使”这个词,因为,香港只是由当时腐败的清政府租借给英国,主权始终归我。这句话应译为: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不能译为:to resume sovereignty of Hong Kong。
2.婉转储蓄性。国际形势、地区形势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各国、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和意图。相互之间有着程度不同、纵横交错的分歧和矛盾。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隐而未露的。每个国际事件、国际问题都有特殊的具体情况、背景、时间。我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处理国际问题、制定具体的外交政策时,既坚持原则性,又讲究灵活性和策略性。外交语言有时婉转储蓄,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以便处于主动地位。例如,我们有时对外国提出的某些建议有些不同的考虑,就可能以委婉的、但又积极的方式提出反建议。譬如在东明地区论坛问题上,有人操之过急。我们认为,鉴于这一地区内各国有不同的侧重点、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地区论坛的发展应本着循序渐进、协商一致的精神。为此,我们提出:“在论坛动作伊始,先就指导原则达成一致,将具有重要意义。”这句话最初译成:A consensus reached on the guiding princip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operation of ARF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这样翻译,就成了陈述一个事实,似乎已经拟定出几条指导原则了而事实上,我们只是在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上提出这一建议。当时,尚未就指导原则达成一致。显然,这样译法与实际情况不符,也与我们讲话的初衷不符。后来改为:It is important to reach agreement on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ARF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operation. 这一个例子清楚地说明了理解外交语言的含蓄性对翻译来说非常重要。又如,国与国之间发生某些分歧是正常的。有时在会谈时,两国领导人可能在某个问题上谈不拢。新闻公报或新闻报道中讲“双方坦率地交换了意见”,而不会说“发生了争论”。表示“坦率”的英文词有好几个,如:candid,frank,straightforward等,这些词也有细微的差别。选择哪个?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分歧的程度、国家关系的情况等来作出选择。
3.分寸感。外交语言也并不都是含蓄、委婉的。它有时是明确、直截了当的。这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也是需要把握外交语言分寸的两个方面。外交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域不同,原因、性质不同、严重程度不同,表态的轻重、缓急、方式也不同。如表示“反对”,可以使用“关切”、“关注”、“严重关注”、“严惩关切”、“感到不安”、“遗憾”、“深表遗憾”、“愤慨”、“反对”、“强烈反对”、“谴责”、“抗议”、“强烈抗议”、“最强烈抗议”等程度、分寸不同的词。这一类的词往往很敏感。翻译时要注意形容词的等级选择,准确体现原话分寸。譬如,我领导人在与外国领导人谈话时常表示:“我们重视与……的关系。”“重视”一词可译为“attach importance to our relations with…”,也可译为“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our relations with…”。加不加这一表示程度的修饰词,要看我与这个国家的关系状况、我对这个国家政策及谈话时间等情况。又如,1992年,香港总督彭定康提出了所谓的“政改方案”,完全违反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香港基本法和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达成的谅解。我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表示坚决反对。彭随后访华,向中方解释他的所谓“方案”。在与我主管部领导会谈时,我方领导严正警告英方:“如果英方坚持这么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翻译中如何把握后半句话的分寸很重要。译成“It’s not a big deal.”(这不是什么大事)。“It’s nothing important”(这无关紧要)。或“It doesn’t matter”(没关系),所有这些译法都不对。彭定康单方面提出的“三违反”“政改方案”涉及香港主权回归、平衡过渡的大问题,怎么不是一件大事,怎么不重要?因此译成:“It’s nothing terrible”(这没有什么可怕),更准确一些。再如,某些东盟国家侵占了我在南中国海一些岛屿,这就产生了领土争议。但东盟国家又是我友好邻邦。因此,在翻译“侵占”这一词时,就需要斟酌用词。英文通常译为:invade and occupy。考虑到与友邻国家的领土争端,可选用感情色彩稍淡一点的词,如take。这些例子都说明,在翻译外交语言中,把握分寸十分重要。
4.准确性。外交语言无论是明确,还是储蓄,无论是露中有蓄,还是蓄中有露,掌握用语分寸都是为了准确表达政府的立场、态度、政策。外交语言是国家方针、政策的体现,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军事、经济利益的得失,关系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趋向,关系到地区乃至世界形势是稳定还是动乱、是紧张还是缓和的问题。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官员对国际问题和涉外问题的表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研究的,对外交文件都是反复推敲的,译员能否准确地翻译我对外表态和外交文件,关系重大。译员必须弄清每句话、每个词的确切含义,必要时请教、咨询起草单位、起草人。如:我国在人权问题上有一句表态:由于各国的经济水平、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在人权问题上自然有差异,只能通过对话、合作来解决。这里的“差异”指什么?是指观点分歧,还是指各国人权状况有不同?经咨询,知道是指两者,既指对人权问题有不同看法,也指各国人权发展不平衡。弄清原意后,才能准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