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保云:现代化的四种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37:47

  说明:这是尹保云教授十多年前出版的名著《现代化通病》结尾一章中的部分内容,一直在网上流传。最近,又引起很多网站关注。尹保云十多年前的分析很准。特别是关于第四种模式“混合模式”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目前问题很有帮助。

 

                  现代化的四种模式

□尹保云

  在任何国家里,现代化进程都是一个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利益
斗争、社会动荡的痛苦过程。这些问题的出现意味着社会在变化和发
展,意味着静态的、停滞的传统社会结构正在解体,而一个新的充满
竞争与活力的现代社会正在慢慢诞生。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各种“通病”是否发生,而在于它们表现程度
的轻重、影响范围的大小以及持续时间的长短。各个国家现代化顺利
与否,是根据这几个标准来考察的,而不是根据是否发生了什么毛病,
因为不发生是不可能的。

  以下四种模式是从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角度划分的,
它们可以概括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包括本书没有论述到的非洲国家
和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国家:

  1.英美模式


  英美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其现代化是一个自然的自下而上的过程,
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商人和业主所推动;政治变革是以扩大个人自由和
保障民主法治秩序为取向;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不突出,在农业上有
所作为,而对于城市经济却坚决贯彻自由放任主义的原则。

  战后的学术研究无疑地把英国的现代化理想化了,实际上,由于
其现代化开始的时间早,各种现代化通病在英国经历的时间都很长,
许多痛苦都是被渐进式过程减轻了。本书没有专门讨论美国,而是把
美国当作与英国基本相同的个例对待。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美
国的条件更好,因为美国的开发完全是新教移民的功劳,这些人一开
始就具有个人主义精神和商品经济的头脑。即使如此,美国人也是受
了很多磨难的,且不说后来的黑奴,即使是早先移居北美的英国移民,
他们至少也忍受了大约一个世纪的贫困。此外,还有战争、动乱多次
发生。

  “英美模式”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英联邦”成
员国,以及中国的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虽然并不一样,却信
奉相同的经济哲学,即自由放任主义。当然,“自由放任主义”也不
是绝对的,30年代美国罗斯福推行新政和英国凯恩斯经济学出现之
后,在这类模式中,政府干预经济的功能显然加强了。一些后起的国
家和地区,比如新加坡,政府干预经济要更为突出。但总体上看来,
在这种模式中,以企业为核心的各种社会组织的发育以及个人的发展,
获得了自由宽松得多的环境,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始终保持在有限的
范围内。

  2.德日模式


  严格说来,这种模式只有德国、日本和韩国是典型的代表。这种
模式的特点是,国家在现代化中的作用比较突出,精英式的领导集团
深知自己国家的落后,有意地追赶先进国家。政府是典型的“强大政
府”,他们采取的方法也大致相同:在经济上主要体现为人为地加速
市场的发育,政府先培植出一批私营企业,以便尽快地获得国际竞争
力。由于工业化落后于他人,政府在开始时办了不少公营企业,比如
普鲁士的王室产业、日本的幕藩企业和明治政府建立之初通产省办的
一些企业,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插曲,政府很快把国有企业收缩到最小
限度,转向培植和依靠私营企业的发展战略。简言之,这个模式的特
点是政府扶植资本主义。韩国著名经济学家宋丙洛概括的很好:“总
的来说,韩国政府是用它‘强有力的看得见的手来加强和促进市场经
济的运转’。”

  这种模式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成功的迟发现代化模式。这里所
说的“成功”,并不是说它避免了各种不可避免的问题,而是说它以
发展的高效率和高速度来改变了各种通病发生的程度、范围与持续时
间。比如,由于依赖私营企业,这个模式并没有违反现代化中企业组
织的分化与发育的原则,所以,它一方面缩短了企业组织的发育所需
要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保持了较小的国家官僚队伍。尽管也有各种腐
败的丑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行政队伍比较廉洁,德国、日本和韩国
的朴正熙时期都具有这样的特点。经济组织发育过程缩短了,其他各
种痛苦的时间也自然地缩短了。德国由于是这种模式的创立者,并因
为内部的长期分裂,所以问题比较复杂。而在日本,像贫困化、两极
分化、社会重新整合等痛苦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被缩短了,即使从明
治维新算起,也不到100年时间,显然比英国和法国的时间要短。
韩国更是一个极其明确的例证,如果从1961年算起,它几乎是在
不到30年的时间内就大致结束了现代化的病痛过程。它在90年代
遇到的问题已经不再属于现代化阶段的问题。

  3.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是企图避开现代化病痛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产物。
它不仅想避开西方国家的现代化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想避开迟发现代
化所特有的病症,比如跨国资本的垄断、国际经济剥削等。这种模式
的政府是“强大的政府”,但是,它的战略不是力图缩小各种现代化
通病的程取⒎段Ш统中□奔洌□瞧笸纪耆芸□恰F浣峁□唤?
是因噎废食,而且导致一种官僚制经济,使官僚化过程渗透到社会的
各个角落。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政府完全取代了企业家的职能,社
会和个人没有任何的发展空间。它以“杀鸡取蛋”的方式带来一时的
工业化繁荣。发展的动力不是来自每个社会个人的潜力的发挥。而是
来自官僚体系的计划安排和意识形态的鼓动。它是一种首尾倒置的模
式,国家消灭了社会、政府取代了企业,谈不上社会发育与个人发展。


  目前世界上很少有国家继续采用这种模式。这个模式的创立者俄
罗斯明确地转向了资本主义,而中国早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开始了改革。
不过,要清除这种模式所造成的经济结构,却是艰难而长期的工作。
因为它事实上把事情搞得更加困难了。不可否认,以往采用这种模式
的国家也解决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它摧毁了传统社会的结构,农
民的问题也没有以前那样突出,但这种模式带来的问题更多,尤其是
创造的庞大的官僚体系、国有企业的硬块、平均主义的依赖观念等,
都是改革与发展的巨大阻力。

  4.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实际上是第二种模式和第三种模式的混合物。它在拉丁
美洲地区、东南亚、南亚、非洲以及中东伊斯兰地区十分流行。这种
模式的出发点是把资本主义同苏联式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具体的操作
方法就是增加国家投资,保持比较大的国有企业部门。一般说来,这
些国家和地区的公营企业占国民总产值的15%以上。顺便指出,美
国人也常常称其经济为“混合经济”,这种说法带着很大的迷惑性。
美国公营企业的比重很小,不仅远远小于发展中国家的公营部门的比
重,也比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的公营部门小得多。

  混合模式也可以说是冷战格局的产物,它的出发点和意图是想吸
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长处,获得生物学上的“杂交优势”。
但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同生物学规律并不相同,本书对拉美、东南亚
一些国家以及对印度的探讨说明,“混合模式”常常是混合了一大堆
问题。各种现代化病症在这些国家发生的程度更严重、影响的范围更
广、持续的时间更长。

  混合模式包含着使各种现代化通病永恒化或持久化的三个相互联
系的因素:

  第一,保留了不合理的旧制度结构。在混合模式中,旧体制的构
架基本保留着,依靠增添新的一些因素来形成调和。这是一种妥协性
的模式,政府为了政治上的稳定,不敢彻底地改变旧的制度结构。另
一方面,当官僚体系膨胀起来之后,由于自身的利益,官僚集团也成
了顽固的守旧力量,与以往的利益集团沆瀣一气,反对社会变革。这
种模式在开始是维护传统社会的旧结构(比如拉美的大地产制、印度
的种姓制度等),后来是维护新生的不良结构(比如国有企业部门与
跨国企业的勾结关系等)。

  第二,官僚化的不断扩展。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
预很广泛,官僚机构迅速膨胀。混和模式导致的官僚化程度仅次于苏
联计划经济模式。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中,因为不容许私人利益的存在,
没有私人企业、私人房地产等,所以腐败主要以各种特权的方式存在。
而混合模式则不同,腐败常常表现为对国家利益的直接侵吞。从采用
混合模式的各个国家可以看到,国家官僚的所作所为不是在推动社会
经济发展,而是在阻碍发展。应该指出,在发展研究中谴责个体官员
是不应该的,因为个体官员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从某种意义
上说他们本人也是体制的受害者。但是,必须承认官僚使现代化中不
可避免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持久化这个事实。官僚机构一方面吸食社
会智力,把社会上一部分受教育最高的、最有创造力的人吸引起来,
另一方面吸食社会财富,依靠控制社会、压榨经济而生存。在混合模
式中,官僚体系的腐败使政府在经济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中,不能起到
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器”的作用,不能有效地为民族资本的成长创
造有利的环境。相反,高级官僚们充当“出卖者”的角色,欺压民营
企业,向跨国公司出卖国家利益,卖了工厂卖工人,卖了工人卖地皮。


  第三,国有企业失去其基本的价值或意义。国有企业部门是迟发
展国家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它对于克服经济增长的瓶颈至关重要。
因此国有企业部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它是否赢利,而在于它是
不是为民间企业的成长奠定基础。然而,在混合模式中,国有企业的
性质发生了变化:政府把它作为税收的一个主要来源,这个意图导致
国有企业由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低的基础部门迅速扩展到广大的赢
利行业(制造业和商业行业)。在“德日模式”中,也有政府垄断少
数赢利行业以保证财政收入的例子,比如韩国政府一直垄断着烟草和
人参的专卖,但这只是极少数。而在混合模式中,公营企业部门伸展
到几乎所有的领域。由于国有企业难以克服的管理弱点,再加上发展
中国家行政效率普遍低下,结果是应该赢利的行业也都大面积亏损,
最终导致国有企业(或公营部门)总体亏损。

  在混合模式中,国有企业部门不仅破坏了经济增长的效益,而且
是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滋生亍U舛~U呤墙裘芙岷显谝黄鸬摹9□衅?
业进入营利部门却一个个变成亏损企业,主要原因是腐败。就国有企
业内部来说,“腐败”既包括从领导人到普通职工的不负责任和不勤
奋的精神气质,更包括企业领导人的贪污和浪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
另外还都有自己的私人企业(公开的或隐蔽的),他们经常把赚钱的
业务转移给自己的私人企业,甚至直接地转移公共资产。就国有企业
外部来说,政府实际上扮演了化公为私的助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政府投资国有企业的信心坚定不移,一批企业亏损了,再投资一批新
企业,这样就形成了“投资—亏损—再投资—再亏损”的恶性循环。
在许多国家里,国有企业成了事实上的“财富转移站”,把政府通过
税收等手段积累的资金转移到私人手中。一个非洲专家尖锐地指出:
“‘国家所有’实际上意味着庇护阶段(patronclass)
所有。”庞大的国有企业部门除了给人民以精神上的安慰和欺骗之外,
对于经济的增长、社会公正与平等原则的发展没有任何的益处。最好
的例证可以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印度等国家找到。在这些国家
里,贫富差别、腐败、不公正等问题的加剧与国有企业的扩张常常相
辅相成。

  混合模式允许私营部门的存在,甚至有些国家还采取某些扶植私
营部门的政策,但是,由于整个体制的无效率,私营部门的成长也同
样的不尽人意。政府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公营部门的亏损已
足以使它精疲力尽,更没有精力去培植私营企业和规范私人企业的不
法行为。私营企业长期在腐败的无秩序的社会环境下生长,欺骗、行
贿官场等不良风气盛行,而以精打细算、勤奋、节俭、社会责任感
(“天职观念”)等为内容的“企业家精神”却很难蔚为社会风尚。
私营企业家或者由于没有官方后台而低声小气、藏头露尾,或者由于
有了后台而骄横跋扈、欺行霸市。在这种模式下,个人的发展与社会
组织的发育是以被扭曲的方式进行的。与此相关,也很难用“强”或
“弱”的概念来形容混合模式下的政府。一般说来,混合模式的政府
在压制社会创新方面表现得很“强大”,而在推行改革、治理腐败、
加强法制秩序方面却常常表现得很无能。

  以上说明,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模式,并不是
每一种模式都有效率。在概括出的四种模式中,只有前两种模式创造
了现代化的效率,而后面两种模式都包含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它
们所带来的问题和障碍抵消了它们所创造的成绩。

  50年代以来,迟发展国家的现代化都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拉
丁美洲、南亚以及非洲等地区的许多国家,一部分穷人的生活状况显
然比半个世纪前更加恶化了。如果现在回头反思一下以往的理论,就
会发现,无论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还是韦伯所说的“理性
的资本主义”,在那些国家都找不到,有的只是独裁专制、官僚横行、
腐败、低效率、贫困与犯罪、环境污染以及好听的口号和理想化的目
标。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日益认识到混合模式的缺陷,拉美的巴
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先后采取了将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措施。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这种模式的
弊端的认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情况同拉美80年代的情况一样,主
要的外债是由国有企业欠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促进了各国政府把减
少干预和民营化的任务提到议事日程。不过,国有企业部门过于庞大
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这种模式所维持的官僚主义、各种特权以及
民众的落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都是发展的巨大阻力。

  (摘自《现代化通病》最后一章,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