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音乐从古到今肯定会有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28:39

4、音乐从古到今肯定会有变化

【原文】吾观于乡1,而知王道之易23也。

主人亲速4宾及介5,而众宾皆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皆入,贵贱之义别矣。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6之义辨矣。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二人扬觯7,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8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也,降、说9屦、升坐,修爵无数。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10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知其能安燕11而不乱也。

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是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译文】我观察过去的,而知道王道的改变是替换着的。

主人亲自邀请宾客和他的随从,而其他的宾客都跟随着,到了主人家门口,主人向宾客和随从行拜礼,然后众宾才进门,贵重和低贱的行为方式就有区别了。主人三次揖让到了台阶前,再三次揖让后宾客先登上台阶,拜完所有的宾客,就献酒,互相推让的礼节很繁琐,到次等客人面前就简省了。至于其他宾客升座接受敬酒,坐着以酒祭神,立即喝下,不回敬主人,而隆重与收束的行为方式就能辨别了。

乐工进入,升座奏歌,奏完三支曲子,主人向宾客献酒;吹笙人进入,奏完三支曲子,主人向宾客献酒;间隙中唱歌,唱完三支曲子,然后合奏,奏完三支曲子,乐工禀告己演奏完备,然后退出。主客二人举起酒杯,还专门设立监督饮酒的人。于是就可比知道人们能和乐而不流俗。

宾客向主人回敬,主人又敬酒于次等客人,次等客人又向众宾客敬酒,按年龄长幼排列次序,直到洗酒器的人为止。于是就可以知道人们能懂得尊敬长辈而不会有遗漏。然后退堂,脱下鞋子上座,互相不断地敬酒。饮酒的节度是,早上饮酒不能耽误早朝的事,傍晚饮酒不能耽误傍晚的事。宾客出门,主人拜揖相送,礼节到此才算结束,于是就可以知道人们休憩饮酒时而不会混乱。

贵贱分明,隆重与收束能辨别,和乐而不随同流俗,尊敬长辈而无遗漏,安闲休息而不混乱。这五种行为,足以用来端正自身和安定国家了。国家安定了天下也就安定了。所以说:我观察过去的,而就可以知道王道的改变是替换着的。

【说明】本节紧接上节,音乐不是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肯定会有变化,就象饮酒的礼仪一样,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墨子关于音乐不变的言论是错误的。

——————————————————

【注释】1.乡:(xiang向)《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乡师而哭。”《论语·颜渊》:“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孟子·告子下》:“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荀子·儒效》:“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这里用作动词,读向(xiang),意谓过去、刚才之意。

2.易:《易·旅·上九》:“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书·君牙》:“思其艰以图其易,民乃宁。”《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诗·大雅·韩奕》:“虔共尔位,朕命不易。”《诗·周颂·敬之》:“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易·恒·象》:“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论语·学而》:“贤贤,易色。”《管子》:“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孟子·离娄上》:“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荀子·富国》:“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玉篇·日部》:“易,转也,变也。”《广韵·昔韵》:“易,变易也,改也。”这里用为改变、变动之意。

3.易:《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荀子·乐论》:“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列子·汤问》:“寒暑易节。”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这里用为替换、交换之意。

4.速:《诗·召南·行露》:“何以速我狱。”《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速宾。”这里用为邀请之意。

5.介;《书·秦誓》:“如有一介臣。”《左传·昭公四年》:“且冢卿无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荀子·大略》:“诸侯相见,卿为介。”古时主有傧相迎宾,宾有随从通传叫介。这里用为次等客人之意。

6.杀:《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论语·乡党》:“非帷裳,必杀之。”《礼记·中庸》:“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荀子·礼论》:“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陈澧《声律通考》卷六:“《补笔谈》所谓杀声,《词源》所谓结声,皆为曲终之声,即蔡季通所谓毕曲也。”这里用为收束之意,又为缚紧,勒紧之意。如:杀紧腰带,杀担。

7.觯:(zhi志)古时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管子·侈靡》:“逐神而远热,交觯者不处。”《礼记·礼器》:“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这里用为酒杯之意。

8.沃;通“盥”。《资治通鉴·唐纪》:“持汤沃盥。”陆游《示儿》:“僵卧孤村不自哀。”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捅覆,久而乃和。”这里用为盥洗之意。

9.说:(tuō脱)通“脱”。《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不然,岂其伐人而说甲执冰以游?”《公羊传·定公八年》:“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这里用为脱下之意。

10.莫:(mù暮)《易·夬·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书·洪范》:“星辰莫同。”《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诗·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说文》:“莫,日且冥也。”这里用为“暮”之意。

11.燕:(yàn厌)《易·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诗·小雅·蓼萧》:“燕笑语兮。”《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老子·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礼记·中庸》:“燕毛,所以序齿也。”《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集韵·铣韵》:“宴,《尔雅》:‘宴,宴居,息也。’或作燕。”《字汇·火部》:“燕,宴也。”这里用为安闲休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