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37:10

静宁县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以西,华家岭以东,东径 105°20'-106°05',北纬35°01'-35°45'。东、北与宁夏隆德、西吉县接壤,西、南与通渭、秦安县毗连,西北与会宁县为邻,东南与庄浪县相依。县境南北长 81公里 ,东西宽 68.75公里 ,总面积 2193平方公里。东距平凉 110公里 ,西至兰州 220公里 ,312国道横穿腹地,素有"陇口要地"之称。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地理气候

·                                 • 城镇建设

[显示全部]

静宁县-基本概况

 

静宁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 1600- 2245米 ,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河谷盆地、丘陵坡地和梁峁地,有大小梁峁 1098个,山梁总长 1652公里 ,主要山梁有 13条,以葫芦河为界,东侧系六盘山分支,西侧为华家岭余脉。地层以陆相岩层为主,部分地区有火成岩出露。
土壤为黄绵土、黑垆土、红粘土、新积土、沼泽土等六个土类,黄绵土为主要土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18%,分布于全县各乡镇的山坡和梁峁。其中有机质含量为0.92%,全氮为0.072%,速效磷为8.24PPM,速效钾170.1PPM,适宜种植小麦、洋芋、糜谷、豆类、中草药等作物。全县梯田面积达到132.8万亩,人均3亩,梯田化程度达到90。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荞麦、莜麦、高梁等粮食作物和洋芋、豆类、胡麻、油菜、苹果、早酥梨、蔬菜等经济作物。

静宁县



全县林木有 70多种,分属236科。杨、柳、槐、椿、榆为主要用材林木,分布较普遍,川区多种植加拿大杨、北京杨、钻天杨、柳、槐,山区多植早旱柳、山杨、臭椿、白榆、槐,造林面积达到71.4万亩,森森林覆盖率8.9%。苹果、梨、杏、桃、花椒为主要经济林木,经过近几年的产业调整,逐步形成了“南部苹果、北部梨”的发展格局, 果园面积达到 30.2万亩,果品总量达到7.3万吨。
种植的药材主要有:党参、南沙参、黄芪、甘草等近40个品种。适宜种植的花卉有:野丁香、文竹、牡丹、玫瑰、月季等31个品种。已发现的野生植物有:黄花、野韭、小蒜、苋麻、野胡麻、野荞麦等40个品种。野生动物,康熙年间仍见虎、熊、豺、鹿、黄羊、青羊、水狼多种。目前,发现的兽类有15种,鸟类27种,两栖爬行类13种,其他虫类多种。近年来,我县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养殖业,养殖业以猪、静宁土鸡和牛、羊为主。

静宁县内已探明的矿产有:李店镇杜家大湾铁矿、仁大乡高家峡铁矿和老虎湾铁锰矿、威戎镇受家峡铅锌矿、城关镇和司桥乡交界处的白土岔粘土矿以及高界镇与会宁县交界处的罐子峡煤矿,资源有 10余种,铅、锌、铁、石灰石矿储量丰富,品位较高,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静宁县-行政区划

 

静宁县

静宁县辖5个镇、19个乡:城关镇、威戎镇、界石铺镇、八里镇、李店镇、城川乡、司桥乡、曹务乡、古城乡、双岘乡、雷大乡、余湾乡、仁大乡、贾河乡、深沟乡、治平乡、新店乡、甘沟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三合乡、原安乡、灵芝乡。

静宁县-历史沿革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总面积2193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43400。代码:620826。区号:0933。拼音:JingningXian。

静宁县


静宁县辖5个镇、19个乡:城关镇、威戎镇、界石铺镇、八里镇、李店镇、城川乡、司桥乡、曹务乡、古城乡、双岘乡、雷大乡、余湾乡、仁大乡、贾河乡、深沟乡、治平乡、新店乡、甘沟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三合乡、原安乡、灵芝乡

元置静宁州。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地处陇山之口,形势险要,此地安宁与否,事关重大,故以静宁为名。  2000年,静宁县辖3个镇、27个乡:城关镇、威戎镇、高界镇、城川乡、八里乡、古城乡、石嘴乡、司桥乡、双岘乡、雷大乡、后梁乡、余湾乡、阳坡乡、仁大乡、贾河乡、李店乡、深沟乡、治平乡、新店乡、祁川乡、甘沟乡、田堡乡、四河乡、红寺乡、细巷乡、七里乡、曹务乡、三合乡、原安乡、灵芝乡。 
2003年12月8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平凉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甘民区复字[2003]49号),以及平政发[2003]180号文件:静宁县撤销七里乡,将该乡并入界石铺镇;撤销祁川乡,将该乡并入甘沟乡:撤销石咀乡,将该乡并入古城乡;撤销田堡乡,将该乡并入四河乡;撤销后梁乡,将该乡并入雷大乡;撤销阳坡乡,将该乡并入仁大乡。

静宁县-地理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气温 7.1℃ ,无霜期 159天,年均日照时数

静宁县

2238小时。降水分布时空不均匀,夏水较多,冬春较少,年均降水量 450.8毫米 ,可靠值 383毫米 ,年蒸发量 1469毫米 。

河流以葫芦河为干流,东西两侧有高界河、红寺河、南河、甘沟河、李店河、甘渭子河等 9条支
流,年径流总量2.86亿立方米。
县辖 5镇19乡、392个行政村、2320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委员会。
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47.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45万人。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15人/平方公里。民族以汉族为主,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1210人,居住较为集中。

静宁县-城镇建设

 

静宁县

加快县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威戎、界石铺等8个重点乡镇为支点的城镇建设格局。县城规模达到5.6平方公里,建成了阿阳新村、西苑小区等8个居民小区,建成住宅楼144幢44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1.8平方米,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18.9%。供水能力达到6000吨,日供水量1805.6吨。供排水管道基本实现了管网化。采取集中供暖方式,建成集中供热站16处,供热面积55万平方米,普及率达到60%。栽植风景树3.2万株,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

静宁县-工农经济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化经营初见端倪。全县梯田面积达到135.67万亩,人均3.13亩,梯田化程度达到90%;现有各类水利工程1038处,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8.1万亩;造林面积71.4万亩,森林覆盖率8.9%;全县公路总里程2988公里,乡村通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5%。区域特色产业迅猛发展,果、畜、薯等支柱产业规模扩大。全县果园面积达到30.2万亩,果品总产量7.3万吨,实现收入1.15亿元,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苹果之乡”荣誉称号。生猪饲养量23万口,鸡饲养量107万只,大家畜饲养量13.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1.12亿元。全县洋芋种植面积20万亩,瓜菜6万亩,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探索总结出的新时期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

静宁县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县域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化工、地毯等行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雷管、炸药、水泥、地毯、磷肥、白酒、农机具、印刷品、饲料等15类70多个品种。建成了化工公司、水泥集团、建筑集团、大红碗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和财政支柱企业,培育形成了毫秒延期电雷管、新4号炸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和静宁烧鸡、鸿达磷肥、手工地毯、红富士果酒、鸿菲保健醋、大红碗方便面等地方名牌产品。2006年限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01亿元,增加值1.537亿元,销售收入30185.3万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31亿元。把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确立了“项目立区、机制活区、以工兴区”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园区投资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优化“三个环境”,吸引各类投资。至目前,已在园区内建成龙头企业和工商项目82个,完成投资1.96亿元,跻身全省乡镇工业园区序列。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31亿元。县水泥集团和化工公司连续8年被评为全市“十强企业”,县建筑集团公司跻身“全国百强乡镇建筑企业”之列。

静宁县-商贸金融

 

静宁县

全县现有新世纪商厦、百货大楼、东关商场、供销超市、天丰超市、静宁家具汇展中心等较大型商场9处,西关综合市场、东关木材、烧鸡市场等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和乡镇农贸市场26处,小型商业网点3000多个。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亿元。金融机构有工行、农行、建行、农村信用联社、农发行驻静办事处、邮政储蓄等6个,分支机构57个,从业人员314名,各类存款余额7.4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94亿元。建立了医疗、养老、人身、财产保险制度,保险服务领域全方位开拓,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安定群众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静宁县-社会事业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共同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文化、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体育工作先进县和双拥模范县称号。

静宁县

教育事业
静宁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县情,按照“尊重规律、强化职能、提高质量、服务经济”的总体思路,突出“加强小学、巩固初中、扩大高中、规范职中”的工作主线,巩固“两基”成果,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高中建设,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健康发展。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454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6所,职业中学2所,独立初中28所,小学343所,幼儿园3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6万人,教职工5696人。高考成绩连续29年居平凉市各县(区)之首。自恢复高考以来,共为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合格学生3.1万余人。县职教中心达到A级标准,晋升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扫盲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等荣誉称号。初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工作格局。

科技服务
全县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种籽公司、良种繁育场、园艺站、林业技术推广站、森林病虫防治站、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节水灌溉试验站、农机推广站10个技术培训推广单位。以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为骨干,以地膜覆盖、良种推广、温室种植、果园管理、新法养殖、节水灌溉等适用技术为主线,在全县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技术,科学技术不断引入劳动生产中,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科技在工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7.5%和48%。近年来,积极实施示范带动战略,建成了以城川林果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和大地滩无公害标准化农业示范园等50个高新农业示范园,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学技术致富。引进示范推广了果品套袋、水心病防治、花果调控、BN—2增高剂、果面打蜡等30多项农村实用技术,提高了科技服务“三农”的质效。通过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科技培训班等形式,培训农民约9万(次),基本实现了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申报了3项科技发明专利。1986年以来获省部级成果奖5项,地厅级成果进步奖37项。

文化事业
全县24个乡镇成立了全县健身领导小组,建成了界石铺、八里镇2个省级、甘沟乡等6个市级、石咀乡等6个县级示范文化站,全县文化站总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米,配有图书7万余册,有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器材400多套,80%的村建起了文化室,县图书馆藏书6万多册,订有报刊杂志60余种,博物馆馆藏文物2000多件。建成威戎高台、界石铺书画、新店剪纸3个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文艺组织有45个。现代文艺创作繁荣,创作队伍逐渐壮大,写作水平不断提高。长年坚持写作的有10余人,其中省级作协会员4人、地级作协会员10余人,在《人民文学》、《星星诗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重要报刊杂志上有作品发表。文艺创作树立精品意思,完成了大型戏剧《梨花飘香》、《成纪汉子》、《山魂》和大型广场舞蹈《伏羲画卦》等剧目,多次获得省、市各类艺术节奖项。《静宁县志》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首次评奖中荣获一等奖.  

医疗卫生

静宁县


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7个,其中县级4个,乡镇卫生院23个,村卫生室392个,个体及其它医疗机构163个;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3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务人员3.57名;有病床688张,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1.4张,70%的村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四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89%,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城区达到90%,农村达到67.14%。孕产妇死亡率为62.02/十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7.95‰。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和94%。自办广播电视节目两套,转播中央、省地及地方卫视节目28套。

体育事业
全县有篮球场地1422处,羽毛球场932处,排球场504处,乒乓球台1976付。成立了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等8个体育协会。每年80%的村社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参加经常体育锻炼和种竞赛的人数达15万之多,学校体育锻炼达标保持在99.8%,达标率96.4%。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内外的各类比赛,夺得奖牌290多枚,运动员中有国家级4员。其中自行车参加全国和世界比赛的有11次,参加省地比赛的有14次,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的有14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