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标--健康早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27:32

健康指标--健康早知道  

  健康指标的正常与否应该如何判断?这个问题相信足以难倒绝大多数人。帮助读者解决这个难题,使大家更多地了解健康指标的常识、减少被疾病侵害的危险,正是笔者编著《健康指标》的目的与写作这本书的意义。

    健康指标常识

   健康指标种类较多,全面地了解这些常识,对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很大帮助。常见的健康指标有:

  1体温指标

  人是恒温动物,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基本保持平衡。正常温度通常为36~37℃。测口腔温度一般以36~372℃为正常。若在腋下测量则较口温低05℃,如用肛表(多用于婴幼儿)测较口温高05℃为正常。

  人的体温受昼夜、年龄、性别、环境及运动诸因素影响而稍有上下波动。体温高于正常为发热,是最常见的失健表现,应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治疗。当然也有所谓生理性低热,一般不超过38℃,多见于精神紧张或剧烈运动之后,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过程中有时也可有此种低热。

  2脉搏指标

  脉搏也称心率,它是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由大动脉内的压力变化而引起四肢血管壁扩张和收缩的一种搏动现象。正常人的脉搏频率和心跳频率是一样的,而且节律均匀,间隔相等。正常人在运动后、饭后、酒后、精神紧张及兴奋时均可使脉搏加快,但很快可恢复到正常水平。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或运动员的脉搏较慢。正常人的安静脉搏在60~100次/分。脉搏是了解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简易可行的指标,对早期发现人体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血压指标

  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流经动脉管腔内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率、心输出量、血管的外周阻力和动脉弹性等因素都与血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一般收缩压主要反映心脏每次搏动输出血量的多少,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血压是检查和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血压过低或过高都会给机体带来严重影响。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于保证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压通常是以右上臂肱动脉血压为标准,各个年龄段的人血压也会出现变化。我国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收缩压为133~160kPa,舒张压为80~106kPa,脉压差为40~53kPa。如果安静时血压持续高于213/126kPa,可认为是高血压;血压持续在120/66kPa以下者,则可被认为血压偏低。

  4心跳指标

  正常的心跳数为每分钟72次左右,但较少人如此准确。心跳的快慢与情绪、活动、体质等因素有关,一般每分钟60~100次皆可视为正常。有些运动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心跳每分钟只有50余次,也视为正常。在静息情况下,心跳在每分钟100次以上,或心跳在每分钟50次以下皆应就医检查,以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最常见的心律不齐,是过早搏动或称前期收缩,主观感觉上似乎是心脏某一次跳得特别重,而脉搏则似乎少跳动一次。每分钟过早搏动在6次以上的,则为频发早博,常是某些心脏病的表现。

  5呼吸指标

  正常的呼吸约每分钟16~20次,儿童可更快些。精神紧张、运动、发热等皆可使呼吸的频率加快。

  呼吸困难者多感到氧气不足、呼吸费力,严重者不能平卧,甚至口唇紫绀。此种情况多为病态,往往需要紧急救治。

  少数有明显精神刺激因素者,突然表现为呼吸浅速,稍久可伴手足发麻,甚至抽搐症状,对这种病人应予以劝慰或给予暗示治疗。

  6体重指标

  体重是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当然,人的胖瘦因遗传、营养、活动诸因素而异。下列体重标准可供参考:

  男性体重(kg)=身高(cm)-105

  女性体重(kg)=身高(cm)-102

  体重在标准上下10%范围内为正常,低于标准10%以上者为消瘦,超过标准10%以上者为超重,超过20%者为肥胖。

  上列标准只适用于成人,不适用于儿童。

  还有一个体重指标,称为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

  假设体重为60kg,身高17m,则BMI=60/172=207。

  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重指数正常值定为25,28以上视为肥胖。一些亚洲国家则将体重指数正常值定为23,25以上即为肥胖。同样这个指标也不适用于儿童。

  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若非故意减肥,多预示有疾病发生,应进一步检查。体重逐步增加并达到肥胖程度者,也应找寻原因加以纠正。

  7食欲指标

  俗称胃口,正常情况下,一日三餐前略有饥饿感,见到食物便有食欲;若遇佳肴,更是食欲大开;餐后略有饱腹感视为正常。若有一两餐未进食而仍无饥饿感,或虽有饥饿感,但见到通常的食物,甚或佳肴,仍无食欲,或稍进食后食欲即无,即为食欲不振。食欲不振者首先应在情绪、环境等方面找寻原因。若无理由可以解释,则说明这是一种失健的表现。反之,食欲亢进,表现为易饥、食量大增,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正常成人每天需要的热量一般在2000~3500卡,每天摄入的热量与每天消耗的热量平衡才可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长期低于或高于这一指标就要引起注意。

  8智商指标

  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简称为IQ),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智力,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要测量智力,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给予一个测验,测验里的问题很明显地要体现到以上能力的运用。1916年,心理学家Stern提出“智商”的概念:如果一个小孩子的智力年龄与他的生理年龄一样,那么他的智力就是一般;但如果他的智力年龄高于或低于他的生理年龄,则他的智力便是高于或低于一般水平。

  智商(IQ)=(智力年龄/生理年龄)×100%。智商指标为100是人口的平均智力水平,140以上为天才或近于天才,120~140智力优异,110~120智力较高,90~110普通智力,80~90迟钝偶为低能,70~80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也可归入低能),70以下确定为低能。根据统计,约50%的人口智商介于90与110之间,智商介于70与80者有7%。“天才”与“迟钝”的人都很少;绝大部分的人,都是一般智力。

  智商指标不是绝对的,对智商测量的方法也有很多。智商低的人必须经过医生的确诊才能被确认为低能儿。智商指标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在良好的环境下,受到良好的教育,智商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可因疾病、营养不良、恶劣的环境及教育不良等,有可能使智商下降。由于智商是基于智力年龄的得分,当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智力不再增长时,年龄仍在增长,这时智商便不再有什么意义了。

  以上是健康最常见的几个身体指标,具有代表意义,可以很方便地看出是否正常。健康还有其他指标,如脑电波指标、消化液指标等,需要专业仪器和专业人员做详细检查。人体健康与许多指标有关,本书会在下面做详细的讲述。

  许多生活细节都能够发现健康指标异常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与疾病有关。洗脸时对镜查看,如脸色带黄,还伴以身体疲倦,很可能是黄疸肝炎,应及时检测肝炎相关指标是否正常。刷牙时如牙龈出血,一般是牙周病,全身疾病中如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发生牙龈出血,应当及时检测血液指标。呼吸时如感到鼻子不通畅,可能是感冒了,需要检测体温指标和呼吸系统指标,发现异常,及时诊治。

  读报时如感到眼睛痛,很可能是青光眼,需要检测视力指标;如果你觉得两个眼球都痛,还伴有全身不舒服等,那么可能是感冒了,呼吸系统指标能够帮助你发现病症。某些类型的头痛也会连带引起眼睛痛,这时就要做一个脑电波指标检查了。

  上楼梯时如感到心跳加速,表明心脏功能较弱;如感到胸部憋闷,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抽空去做一个心脏指标检查。工作时如感到记忆力太差,睡眠也开始减少,则有可能是神经衰弱。剪指甲时如发现指甲反翘,很可能是贫血,做个血液检查就明白了;如指甲呈半剥落状态,常与糖尿病有关,做个血糖指标检测就会真相大白。

  现代人整天忙于工作或为家务事所拖累,平时很少抽出时间到医院去检查身体。一般的小病小灾也是能忍则忍,能拖就拖,以致酿成大病时才匆匆忙忙走进医院,结果白白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其实,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都会引发健康指标的不正常,健康指标的异常往往是疾病的前兆。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自己就可以发现疾病的苗头,及时找医生解决问题。

   健康外在指标

  健康外在指标,也就是指人的身体形态等外在特征的指标,包括人的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睡眠等。这些外在指标,检测起来比较方便,也能够反映人体的一些健康状况。认真地了解健康外在指标,是确认我们是否健康、预防疾病侵害的重要环节。

  1身高与体重关系的正常指标今天,人们常常把人的身高和体重割裂开来看,认为身高越高越好,体重越轻越好。而实际上,身高与体重是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的。一个健康的、正常的人,他的身高与体重的比例一定会在正常数值范围内,如果按照现在一些人的理想,一个身高180cm的人体重只有50kg,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是不健康的。

  前面已经介绍过几个通过身高计算体重的公式:男性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体重(kg)=身高(cm)-102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其中,如果采用体重指数检查自己身高与体重的指标,可以对照下面的表格:BMI(kg/m2)发病危险体重过轻23肥胖前期23~249增高Ⅰ度肥胖25~29中等续 表BMI(kg/m2)发病危险Ⅱ度肥胖30~399严重Ⅲ度肥胖>40极为严重用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自己的标准体重是多少,然后跟自己的实际体重做一下比较,看看自己是偏胖还是偏瘦。

  我们也可以直接对照下面的表格看看自己的身高与体重的比例是否正常。

  男子身高与体重关系的正常指标对照表身高(cm)年龄(岁)正常体重(kg)(图略)续 表身高(cm)年龄(岁)正常体重(kg)(图略)女子身高与体重关系的正常指标对照表身高(cm)年龄(岁)正常体重(kg)(图略)续 表身高(cm)年龄(岁)正常体重(kg)(图略)要清楚的是,无论是用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还是表格中提供的数值,都不是绝对标准指标,而是允许在正常范围内变动的。而且,有些人由于遗传因素,身高与体重的比例与正常指标差距很大,但身体仍然是健康的。

  2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的正常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的呼吸与脉搏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

  正常成人呼吸的频率应为16~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约为1∶4,而体温与脉搏的正常关系应为: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脉搏约增加10~20次/分。

  脉搏也称心率,它是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由大动脉内的压力变化而引起四肢血管壁扩张和收缩的一种搏动现象。正常人的脉搏频率和心跳频率是一样的,而且节律均匀,间隔相等。正常人在运动后、饭后、酒后、精神紧张及兴奋时均可使脉搏加快,但很快可恢复到正常水平。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或运动员的脉搏较慢。正常人的安静脉搏在60~100次/分。脉搏是了解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简易可行的指标,对早期发现人体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们平时所说的脉搏,实际指的是脉率,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男性脉搏应为60~80次/分,女性应为70~90次/分。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当脉率微弱难以测得时,应测心率。

  脉搏的正常指标中也应该包括脉律的情况。脉律即脉搏的节律性。正常脉搏的节律是有规则、均匀的搏动,间隔时间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的功能。

  人体体温的正常指标,口温应在362~372℃,肛温比口温高05℃,腋下温度比口温低05℃。

  人的体温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常人的体温昼夜一般相差1℃以内,早晨较低,中午到晚间较高;小儿体温略高,老年人稍低;饭后及劳动后体温可能略高。体温升高如达到374~38℃之间,一般称为低热,如升高到39℃以上,则称为高热。

  血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液流经动脉管腔内对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是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率、心输出量、血管的外周阻力和动脉弹性等因素都与血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一般收缩压主要反映心脏每次搏动输出血量的多少,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血压是检查和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血压过低或过高都会给机体带来严重影响。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对于保证全身各器官系统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血压是评价成年人体质状况和衡量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常成人血压为12~173/8~12kPa(即90~140/60~90mmHg。)。男子比女性稍高。两侧肢体血压可差10mmHg左右。

  人体正常血压最高值为:40岁以下,小于187/120kPa;4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其收缩压正常标准可增高13kPa,而其舒张压正常标准不变。脉压差:正常成人为53~67kPa。

  同许多健康指标一样,血压也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想知道各年龄段的血压正常指标,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中国人正常血压的平均值

  (单位:kPa,括号里的是mmHg,1kPa=75mmHg)

  年龄(岁)收缩压舒张压男性女性男性女性

  11~15133(1000)128(960)82(620)80(600)16~20138(1040)130(980)85(640)81(610)21~25140(1060)133(1000)88(660)84(630)26~30144(1080)136(1020)90(680)85(640)31~35146(1100)140(1060)93(700)88(660)36~40149(1120)144(1080)96(720)90(680)41~45152(1140)146(1100)97(730)92(690)46~50154(1160)149(1120)98(740)93(700)51~55157(1180)152(1140)100(750)94(710)

  56~60160(1200)154(1160)101(760)96(720)

  60以上161(1209)170(1276)109(820)107(804)

  3睡眠的正常指标

  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调查证明:人只要5天不睡眠,就可能会死去;人体缺乏睡眠时,会导致神疲、体倦、代谢率降低;而人如果睡眠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与睡眠不足同样的情况发生,心脏的跳动也会减慢,新陈代谢率也会降得很低,肌肉组织松弛下来,久而久之,人就会变得懒惰、软弱无力,甚至智力也会随之下降。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球27%的人有睡眠问题。因此,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2006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题是“健康睡眠进社区”。

  从婴儿时期到老年,人的睡眠所需要的正常时间是从长到短,再从短到长变化的。刚出生的新生儿要睡20~22小时,2个月大的婴儿要睡18~20小时,1岁的幼儿要睡15小时,2岁幼儿要睡14小时,3~4岁的幼儿需要睡13小时,5~7岁的儿童要睡12小时,8~12岁的儿童要睡10小时,12~18岁的少年要睡9小时,成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最少,只要7~8小时(不宜少于6小时),60~70岁的老年人应该保持9小时睡眠,70岁以上的老人至少要睡10小时。

  只要你的睡眠时间符合上面的标准,那么,你的睡眠指标就是正常的。

  4健康的其他正常外在指标

  健康正常的外在指标,除了上面介绍的主要几点之外,还包括许多方面。

  首先,在身高与体重适当的条件下,人的身体还要匀称,肢体健全,头、肩、臂位置协调,无残疾。

  第二,人的五官要端正,眼睛明亮,视觉正常,听力正常,呼吸顺畅,牙齿整齐洁白,没有蛀牙等口腔疾病,口中无异味,吐字清晰有力,面色红润,头发有光泽,无杂色,无头皮屑。

  第三,人的皮肤、肌肉要有弹性,走路不吃力,没有皮肤疾病。

  第四,速度指标。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影响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以及年龄、性别、体型、柔韧性及协调性等。

  根据速度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移动的能力如:跑、游泳,速度滑冰等。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完成某一动作的快慢。如扣球的挥臂速度,投掷的出手动作的速度等。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如短跑运动员从听到枪声到起跑的时间等。

  第五,力量指标。力量是指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根据肌肉收缩的形式可分为等张性力量和等长性力量。

  等张性(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一端被固定进行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其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以这种形式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可以使身体产生明显的位移,如跑、跳、投等动作。

  等长性(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处于两端被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大。以这种形式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可以使人体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姿势,不产生位移。如体操中的支撑,平衡动作等。

  第六,耐力指标。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耐力也可看作是对抗疲劳的能力,它是人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评价人体机能水平和体质强弱的重要指标。

  第七,柔韧指标。柔韧是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它通过关节活动的幅度表现出来。可分为一般柔韧素质和专门性柔韧素质。

  一般柔韧素质是指是指机体中最主要的关节的活动幅度。如肩、膝、髋的活动幅度等。

  专门性柔韧素质是指专项运动所需要的特殊的柔韧性。如武术运动中的下腰等。

  因为健康的外在指标容易观察、测量,因此它是人们检查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先天、后天的疾病,还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影响,大多都能通过健康外在指标反映出来。随时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随时观察、检测自己的身体外在指标,你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健康内在指标       健康内在指标,就是指人体内各个系统、组织以及器官的生理数据。人体内生理数据的获得,主要是通过体液以及心电图等获得的。

  一、体液的指标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它约占人体总重量的65%以上。体液约2/3存在于细胞内部,称为细胞内液;约1/3存在于细胞外部,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细胞之间的组织液(皮肤撞破后没出血,只渗出淡黄色的液体,这就是组织液),还有淋巴管内的淋巴。体内细胞就浸没在这液体环境中。内环境就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组成的,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保持相对的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液中,人们最熟悉的是血液,但对血液其实又不够了解。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kg,则血液量约为4200~4800ml。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与血液有关的指标有血糖、血红蛋白、血脂、血乳酸、血尿素、红细胞、白血球和血小板等。

  1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它是机体能量来源的最重要物质。每个人全天的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有所波动,但在空腹时血糖比较稳定。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保持相对稳定。当人体血糖调节系统出现异常时,就会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人体血糖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成人空腹血糖:39~56mmol/L(70~100mg/dl)。

  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67mmol/L(低于200mg/dl)。

  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的最常见原因。生理性低血糖可见于饥饿或剧烈运动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病理性低血糖多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而引起。

  2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含铁蛋白质,占细胞干重的95%左右。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运动时机体的需氧量增大,酸性代谢物增多,这时就需要更多的血红蛋白来增加氧的供应,并缓冲酸性代谢产物。因此血红蛋白是评定身体运动机能的指标。此外,血红蛋白数量的多少,还是评定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血红蛋白是以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g)为单位来测量的,我国正常成年男子约为12~16g;女子约为11~15g。

  3血脂

  血脂指标是指血浆中的脂质浓度。血脂成分包括胆固醇指标、甘油三酯指标、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低密度脂蛋白指标等。

  胆固醇是血脂的成分之一,正常人体含胆固醇2g/kg体重。胆固醇的含量根据饮食习惯的不同差别很大。胆固醇指标升高与动脉硬化有一定关系,在防治冠心病时对了解血脂水平有一定意义。胆固醇指标降低多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急性感染等情况。胆固醇指标正常值的参考范围是31~57mmol/l(120~220mg/dl)。

  甘油三酯也是血脂的成分之一,在人体中,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甘油三酯的含量可随饮食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波动范围很大,而且还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其异常升高可见于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等;它的降低多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功能不全等疾病。甘油三酯的正常值参考范围是056~17mmol/L(50~150mg/dl)。

  4血乳酸

  血乳酸是评价机体代谢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乳酸是糖无氧代谢的产物。它是一种有机酸,通常是肌肉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的,乳酸产生后迅速进入血液,当血液中出现乳酸增多时,使血乳酸的浓度增高。血乳酸的浓度反映乳酸生成的速度和消除速度之间的平衡。用以衡量机体代谢水平。血乳酸的正常值为05~15mmol/L(5~15mg/dl)。

  5血尿素

  血尿素是评定人体机能状态的指标,当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在体内分解时,氨在肝脏转变成尿素。然后经血循环至肾脏排出体外。其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状态之中。所以血尿素保持相对稳定。血尿素正常值为32~70mmol/L(19~42mg/dl)。运动时由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加强,尿素生成增多而使血中的含量升高。在30分钟以内的运动,血尿素变化不大,只有在超过30分钟的长时间的运动后,血尿素含量才会有较明显的增加。身体对运动的量和强度的适应性越低,则血尿素的指标越高。

  6红细胞(RBC)

  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或红血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能和空气中的氧结合,因此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被运到肺部并排出体外。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进行更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称为“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可引起“溶血性黄疸”。

  正常人红细胞(RBC)计数:男子红细胞平均含量:45×1012~55×1012个/L(450万~550万个/mm3),女子红细胞平均含量:40×1012~50×1012个/L(400万~500万个/mm3)。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脱水所致血液浓缩或慢性组织缺氧等;其减少则常见于各种贫血。

  7白血球(WBC)

  白细胞又叫白血球或白血细胞,可分为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最多,常穿出血管,聚集于炎症组织的周围,做变形运动,吞噬细菌。体内有炎症时,它的数量就增多。嗜酸性白细胞数量最少。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密切关系,患结核病时,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变形活动非常活跃,有吞噬功能,能吞噬细菌和异物。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到结缔组织中可变为巨噬细胞。

  正常成人白细胞(WBC)计数为4~10×109/L,新生儿为10~26×109/L,8个月至2岁婴儿为11~12×109/L。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中性白细胞,正常为5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淋巴细胞,正常为20%~40%,增多时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其减少常见于中性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5%~5%,增多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1%,临床意义不大;单核细胞,正常为1%~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8血小板(PLT)

  血液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那就是血小板。血小板来源于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万~30万个。血小板在血液内可存活8~12天,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内皮系统中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凝血过程,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当血小板减少到5万个/mm3以下时,可引起皮肤或黏膜出血。

  血型也是应该了解的重要的健康内在指标之一。

  通常所说的血型就是红细胞的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特异性确定的。已知人类的红细胞有15个主要血型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型系统。

  临床上最重要的是将人类血型分为A、B、AB、O四种(称为ABO血型系统)。在人类的血液里含有凝集原(又称抗原)A、B和凝集素(又称抗体)A、B。

  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凝集素B)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溶血反应)。所以在人体的血液中,所含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的类型不同,可分为A、B、AB、O四种血型。

  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亲代与子代的血型关系取决于遗传因素,如双亲都是O型,子代也是O型;亲代是O型或AB型,则子代为A型或B型。子代与母亲血型不合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体液除了血液之外,还有淋巴液、唾液、胃液、尿液、精液、羊水等等,这些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介绍。

  二、心电图(ECG)

  平时的身体检查中,除了对血液的检查外,心电图也是检测健康内在指标的常用指标。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就叫做心电图(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而心电向量图学理论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使之更易理解。

  典型心电图各波及其时程用标准导联引出的心电图各波,由荷兰生理学家W艾因特霍芬命名P、Q、R、S、T波,U波是后来发现命名的。

  P波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联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06~011秒,高度小于025毫伏。

  P-R段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QRS复合波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为006~010秒。

  ST段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mV,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mV;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mV。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mV。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T波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V波是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的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mV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V波加大。

   心理健康指标

  在过去,一个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人就被认为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不仅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没有明显的精神疾病的人并不都是心理健康的人。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毫无兴趣,但现在,人们已经知道,人的心理不仅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还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着人的行为、能力。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就成了现代人必须努力做到的事情。

  同有形的人体一样,无形的心理的健康也有它的指标。不同的是,心理健康的指标不是一个个数据。

  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的指标可以归纳为五点:

  1心理健康应该是没有症状的

  以是否有能够检查出来的症状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是目前的心理医生常用的方法。目前确实有不少专家认为,对于心理健康难以准确界定,那么,就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没有症状,那就表明这个人的心理是非不健康的,根据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的原则,也就可以认为这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这项指标可以用来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但这个方法还有很大缺陷,容易使人判断错误。

  2心理健康应该有平均状态

  这个指标是根据个人的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理是否健康。通俗地说,就是用与大多数人的心理相比是否有异常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当然,这种指标也有其局限性。

  3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应该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有专家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确实,心理健康就其实质而言,既有其个体性的一面,也有其社会性的一面。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有异常,那么几乎可以判断出他的心理也是不健康的。这个指标的缺陷是无法解决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人种、不同性别的人的心理差异问题。例如,同性恋在许多国家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却被认为是正常的。

  4心理健康应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这个指标是被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它是以观察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的健康与不健康的。若一个人对环境适应良好,则此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则不健康。但是,心理健康的含义,又不仅仅指一个人是否能适应环境,因此,这个指标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

  5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机能能发挥正常作用

  心理机能,即人的心理活动的方式和特点,以及这种方式和特点在个人生活中的有效性。有学者认为,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最终都会表现在心理机能上。心理健康时,人的心理机能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机能的发挥就越灵活,越充分。但有些心理异常者也可以正常发挥心理机能。

  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医学上已经有了客观的标准,而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由于人的心理极其复杂,因此标准就很难确定,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

  根据上面五点对心理健康的界定,有心理专家整理出了12条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指标:

  1智力正常。智力又被称为智商、IQ,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它是保证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正常与否可通过智力测验来判定,若智商在60以下即属于智力低下了。

  2情绪稳定、心境乐观。人们的情绪又被称为情商、EQ,是所有心理活动的背景条件和伴随其他心理过程的体验。正如体温可作为生理上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情绪也是反映人的心理上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虚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自尊大,也不畏缩恐惧,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争取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各种要求,对于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意志的健全在于行动上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人的意志通过行动表现出来,而行动又受意志的支配,心理健康的人意志与行为是统一的、协调的。

  4注意集中度。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是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有效指标。由于人的注意总是和心理过程的障碍相联系着的(如情感、意志和感知障碍),一旦发现某人非常容易分心,不能自制,就说明他的心理已经有问题。

  5完整统一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有相对正确的信念体系和世界观、人生观,并以此为核心把动机、需要、态度、理想、目标和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如果某人经常欲望与信念相违背,需要与良心相冲突,行为方式与态度不相一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既缺同情心,又无责任感,那么他的心理必定是不健康的。

  6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这是国际上公认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②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③处理、应付家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不健康的人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社会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因而无法适应现实环境。

  7适度的反应能力。外界事物的刺激必然要引起人们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必须是适度的,既不十分过敏,也不极为迟钝。

  8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一般心理特点与所属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是大致相符的。这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判断:①看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否统一,他的言行有没有过于离奇和出格的地方;②看心理活动过程之间是否完整和协调,他的认识过程、情感体验、意志行为是否协调一致;③看心理活动本身是否统一,他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9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具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分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泰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的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会面临的心理危机。

  10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认可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能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能融为一体,乐群性强,既能在与挚友团聚之时共享欢乐,也能在独处沉思之时而无孤独之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的态度(如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总是多于消极的态度(如猜疑、嫉妒、畏惧、敌视等),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自别于集体,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格格不入。

  11创造性、成就感。马斯洛认为,人的内部存在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或需要,这个方向一般地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自我实现者就是使自己成为自己理想的人,到达个人潜能的最高之巅。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实现自身天生潜能的不断追求。这通常可以通过人的创造力的发挥程度和成就感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应该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具有宽阔豁达的胸怀,能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个人的能力与体力,虽然人们聪明才智不尽相同,但能尽其所为、力争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创造人的价值。这一点对于心理健康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2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否则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以上列举了一些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和尺度,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