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1:24
“享受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状态的实践研究
仙居县官路中心小学课题组
摘要  “享受学习”研究的重心由“教”向“学”转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的研究主要从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改变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学习内容,心理调节等几方面入手。在课堂中创设愉悦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学习”中教师转变自身角色,从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共同探究出符合小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乐于学习。另一方面,我们改变以往以“分数”为主的评价体制,构建并实施“阳光评价”,及时肯定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学习的快乐。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每一轮学习中去,自觉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使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与兴奋程度调到最高点,让学习过程回荡着发自他们肺腑的掌声、歌声以及成功后的欢笑声;让学生在每一次学习过程中都呈现出积极、高昂的学习状态。关键词  享受学习  体验  学习方式  成功  愉悦  学习状态  阳光评价
 
一.课题的提出
(一)我镇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我们通过对全镇三至四年级(900名左右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成就感为30%;学习不专心,精神不集中,男生占44%,女生占38%;经常受表扬男生占7%,女生占8%;经常受到批评男生占35%,女生占33%;偶尔受批评男生占67%,女生占60%;考试紧张的男生占58%,女生占65%;经常做恶梦的男生占41%,女生占21%。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前小学生“不愿”学习,他们是被迫接受学习,在苦苦地学习,这是教师和家长只重视学习结果所至。另外,我们通过对其他兄弟乡镇学校的调查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在我们的身边总能发现这样的学生,就是爱玩,学习成绩很差。虽然老师、家长管得特别严,但成绩一直就是上不去。家长、老师逼他学习,结果逼也不行,照样的玩,家长就打他,谁知打也不行,孩子还挺倔,一边嚎叫,一边一个劲地喊:“我就不爱学!我就不爱学!打死我,我也不学!”听了这些孩子的话,父母生气,老师也生气:现在这些孩子,到底想干什么?学习条件这么好,还不爱学,他们爱什么!在我们都在为孩子不“争气”,恨铁不成钢的同时,我们能不能自我反思:我们的学校、家庭教育给予了孩子什么?在给予的时候,又有多少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呢?
传统教学的视野很狭窄,记得有这样的一句口号甚为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后来改革开放,认为“走遍天下都不怕”,还要学习外语。这都表明了我国传统教育中的“知识本位”,根本看不到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迹象。传统的课程将目标定位于认知领域的一隅,“目中无人”,显然谈不上去理解、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知识获得的结果,重视教师“教”的行为,采用统一规格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是一种“告诉”式的学习,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下的课堂严重闭塞,犹如一座有着城墙和护城河的城堡,学生被禁锢在教室里,教师把他们“像囚徒一样关起来”(《论儿童教育》•蒙田),因而他们缺少生活,没有交往,更无活力。这种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把一切学问都呈现给了学生,带来了严重的深层的负面效果,使学生变成了一个客体、一个受体,一切依赖于别人,最终形成的是一种维持性的思维方式,一种顺从型的人格,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奴化,而不是解放。
(二)新课标的理念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数学课程标准说,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理念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为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只要开发潜能,人人都会成功”这一观念应涌入每个教师的心田。
现有的“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都是从“教”的角度去研究,从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动向看,结合新课程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的重心由“教”向“学”转移。因为“教”的目的是为了“学”,“学”是“教”的发端、根据和归宿。我镇《“享受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状态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使学生真正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二.研究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
“享受学习”具体指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最大限度的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激情洋溢,大胆主动地学习;使他们体验到更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他们摆脱应试教学的枯燥乏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使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与兴奋程度调到最高点,让学习过程回荡着发自肺腑的掌声、歌声以及成功后的欢笑声;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换言之,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或氛围,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主动地走进各种文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尽力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提高教师对学习状态的调控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总结一些科学的方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丰富学习过程管理的内容。另外,通过课题的研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3.5—2003.11)
(1)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2)发动、开展课题研究
2003年5月,我镇的“享受学习”课题定为县十大重点课题之一。随后的6月,我镇集中了全体教师在中心小学举行了“享受学习”课题的开题及培训会议,并布置了相关的科研任务。全镇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以“享受学习”的研究为契机,大刀阔斧地开展课堂教学革新的教学科研工作。
2.实施阶段(2003.12—2005.7)
(1)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障碍排除,学生的作业,学习评价,教材的处理,教师的角色与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课堂教学等几方面开展研究。
(2)实践操作
本课题以试点班为研究平台,以研修班为核心,开展课题的研究。并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
实践,理论学习和资料搜集,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到课题理论指导组,由理论指导组给课题组成员解答,指引。协作组不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组织讨论。若有疑难问题则由协作组邀请专家来校指导。 其流程如下:    
    课题写作组                    实践操作组  
理论指导组                            课题协作组 说明:实践操作组分别从教师与学生,课堂与课外,经验总结与文献搜索等方面,有序而系统地对本课题的各项内容进行探索与研究。
3.推广应用(2003.12—2005.11)
二年来,我们“享受学习”课题在课题组成员和全镇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已把成果向全镇及周边学校推广应用。
我们的推广分二步走:第一步,我们在每一个专题的研究中,当取得成果后,由研究者总结成果,并在课题组中讨论、论证,然后以课例研究形式向全镇教师推广。
第二步,利用城关学校对我校的支教、对调机会,派出课题组成员到城关各学校推广应用“享受学习”研究成果。通过课例、座谈、讨论和交流的形式,把我们的成果渗透到城关学校教育教学中。
4.总结提升(2005.8—2005.11)
  在每一阶段的研究后,及时总结,并反馈到课题组进行论证。并于2005年8月—2005年11月对课题全面总结,并写出经验总结报告。
(四)操作系统
图示:                                  
三.课题研究实施
(一)改变学习状态,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
我们应该一改过去的课堂教学只关注教师的角度,而转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才能学得轻松和愉快。
1.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实践中,为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乐于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我们把学生的学习状态看作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为了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从自评和他评入手,并通过反思与调控,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状态的目的。我们制订了相应的《小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表》和《学生学习自我总结式评价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方面收到了较大的实效。
一是教师调控策略:教师在课堂上研究小学生的学习状态,为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通过听课或执教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种种表现,填入《小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表》,通过分析总结好的做法,改正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二是学生学习状态自我调控: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实地记录到《学生学习自我总结式评价表》中,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以自己评析、反思与改进为主,也可请好友或教师帮助分析,然后提出改正措施。三是学习状态评价方法的提出:
评价注意状态时,我们主要是看学生的目光是否追随教师的一举一动;也看学生的回答是否针对所问;还看学生的听讲、作业是否全神贯注等。评价参与状态时,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也看学生是否踊跃举手发言,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也看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自觉进行作业训练;还看学生有没有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中去。评价交往状态时,我们主要看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也看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时是否语言得体,彬彬有礼;也看整个学习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等。评价思维状态时,我们主要看学生的语言是合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也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呈现出“唇枪舌战”的场面;还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评价情绪状态时,我们主要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如表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如眉头紧锁,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接受。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如眉目舒展,则表明他认同别人的观点;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也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一下子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一下子转入到恍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评价生成状态时,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全力投入学习,并从中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也看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2.注重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享受学习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在课堂内完成,要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享受学习,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使学生成功发展,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们总结了两种课堂教学策略。
第一种策略,创设享受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往往掩盖了学习的趣味性。心理学家指出,趣味可由客观的生活意义和主观情绪上的引力所致。教师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感知和理解运用所学的内容,解决学习的问题,快乐地学习。如学习“按比例分配”时,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按比例分配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又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另外,教师主观情感的投入与否,也是激发学习趣味性的重要因素。如每一个文本都有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特别是教师能否情动于作品而形于言,能否与作品发生情感的共鸣,能否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教学中去,能否以饱满的情绪组组织教学,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情感投入,积极、主动、轻松学习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想象横生,求知欲增强。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一上课,教师出示一组题:36+8、9+83、66+5……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这组题老师一看就知道它们的得数,不信,咱们试试看!”于是很快报出得数。接着又让学生报题目;而教师对答无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诀窍”,想赶快解开心中的“谜”。
激发兴趣还可以有⑴直观操作。儿童好奇好动,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中应尽到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充分调动其多种器官的参与,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⑵电化教学。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色彩鲜明的声像材料,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妙趣横生、赏心悦目,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⑶组织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游戏竞赛,比较适合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本剧、唐诗擂台、故事沙龙、朗诵等等。
第二种策略,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建构享受学习教学模式,其关键是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
在善教方面,教师在课堂中应抓牢“四关”:一是选准切入点,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享受学习的前提。在切入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的结构与体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都应有不同的切入方式。二是理清知识点,这是实现师生互动的载体。知识点理清的过程,也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过程,并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三是激发兴奋点,这要求教师注重启发与诱导,善于运用发现法、情景法、暗示法、讨论法等,让学生主动学习,并适当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四是培植发散点,这是成功教学的目的。有效地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产生新的知识,从而对知识的加深理解与发散,从而始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在乐学方面,师生的互动是关键,主要有“四性”:一是立足主体性,这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前提。它包含四个层面:确立“我是学习主人的观念;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地参与学习、开放地对待学习;学习不“难书”,不“难师”。二是发挥能动性,学生学习过程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应是主动地去追求进步与发展。三是富于批判性,它是能动性的升华,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底蕴,以发现问题量的积累为支撑,批判的过程就是质疑的过程。四是展现创造性,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学创结合的过程,学是创的前提与基础,创是学的延伸与升华。一题多解、一题多议都是学生创造性的展现。享受学习要求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变学为创造”。
(二)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享受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赞可夫说:“就教育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如果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敬重喜爱老师,学生就会形成积极健康、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反之,肯定会抑制学生最佳学习心理的形成。
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享受学习的基础。当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实质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师生的人格完全是平等的;“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发展的人”。因此,师生完全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教师爷”,而是学生的学友、引路人。我们倡导“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方式是很多的:
1.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由校长、教导、总务等行政领导直接与学生代表对话,鼓励学生从学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教师教风等方面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并“出谋划策”。教导处每学期分别组织“学习困难学生座谈会”、“特殊家庭学生座谈会”、“随机抽号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意见,了解教师师德、师爱、教学、学生负担等情况,并及时将情况在教工会上作反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有不少班级还不定期举行“师生沟通班会”,师生互提意见、建议和要求。
  2.开展“给老师写封信”、“老师给学生回信”活动,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尽管师生地理距离很近,一般不习惯于使用书信沟通,但有时这种书面交往手段具有特殊功能,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保持私下亲切交流,有利于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这种特殊的交往形式让不少师生感到“既新鲜又亲切”。学生来信中,有的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如开心的周末、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的苦恼等,有的把曾经隐瞒的秘密告诉老师。学生通过写信使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想法,教师通过回信使得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平易近人。
 3.开辟“学生心语”、“教师心语”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对于不少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表达方式往往比较含蓄。每个班级教室后面的“学生心语”专栏为他们提供了窗口。“学生心语”让那些需要爱和关怀但又不擅表达的学生、让那些受了委屈但又不擅于当面解释的学生也逐渐愿意敞开心扉,向老师诉说心里话;“学生心语”让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真实的想法,并及时予以积极回应。 “教师心语”的美好祝愿、积极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通常也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回答。“心语栏”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成为师生都乐意光顾的地方,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状态的窗口。
同时,在教师的行为方面,也要相机地跟进,比如:
1.坚持做到不心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心罚是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的伤害重于体罚。心罚的非人道性在于以各种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的感情,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体罚是对学生身体进行惩罚,如对做错事、违纪学生罚站、罚跪、罚跑,甚至对他们进行踢、打、拧耳朵、扇耳光等。这些惩罚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伤害都很大,不但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教师,取得反面的教育效果。不变相体罚学生。如当学生作业做错时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时,不能罚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等。
2.理智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和而严厉的、热爱美好的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了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待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偏袒和包庇;对待学习差的学生可能会严惩和批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样是不行的,是会误人子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公正和坦荡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敢于原谅学生的过错。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小学生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奇怪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敢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还要敢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学生违反纪律时,出现错误时,作为教师就要及时指出,同时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要原谅和敢于宽容学生所犯错误。
(三)适当处理教材,使学生喜欢学习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一个教师“以知识为中心”,那么他使用教材时,往往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客体上,即重在文化遗产和系统的客观知识授受。因此,容易使教学陷入“目中无人”的误区,即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健康,使他们始终处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这种既缺乏生机又没有热情的刻板程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如果一个教师“以儿童为中心”,那么在使用教材时,他就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体上,即注重学生的经验和自发需要、兴趣,把学生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视为教学活动的本质。这样,我们处理教材时能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情景、问题情景中去学习、观察、体验、发现,使学习“由苦役变成乐事”,从而能引起学生积极、持久的探索兴趣,达到把学习当作享受。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如果教材使用得当,那么教师就教得轻松自如,学生就学得主动愉快;反之,教师如舁石扪天,学生叫苦不迭。我们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必须转变一个观念——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也遵守二个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情景为中心”,使学生乐于学习。
1.用教材思辨,促学生智慧的发展
知识是伴随人类的生命活动,逐步建构和不断动态生成的。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真正要教给学生的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鲜活的智慧!学习中学生认识的提升、智慧的增长均在交流、辩论、碰撞中得以生成,并不是“要学生学”、“要学生记”的结果。
上小学五年级《落花生》一文,当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老师结合现代生活实际,让学生辩一辩、说一说“你喜欢做一个怎样的人?”课堂中,他随机让学生分成“落花生一样的人和像石榴、苹果一样的人”两组进行辩论。学生大多受课文的影响,愿意做“落花生一样的人”,不愿做“像石榴、苹果一样的人”。老师就主动加入到“像石榴、苹果一样的人”中去。在短暂的几分钟准备后,两组进行激烈地辩论,大家唇枪舌箭,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这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学生的辩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执教《惊弓之鸟》一课时,当学生在理解的基础,老师创设了一个辩论情境:大雁的死引起了它们家族的极大愤慨,其中记者小雁在报纸上、电台上纷纷发表文章,呼吁法庭严惩“杀人凶手”更赢。你们看后有何想法?这种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辨析、去发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智慧的发展,使学生领悟了为人处世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质量。
2. 视教材为渠道,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信息化社会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大、传播手段多样化等特点。加强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具有搜集和处理、概括与综合、表述与传递信息的能力,也是小学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小学数学《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片断:
1.播放录象:食堂负责人为搞好特困生营养配餐,向特困生了解对菜肴的口味喜好情况。
2.提供材料:本校特困生营养午餐菜单。
3.分组调查:以6-8人为一组(或以自然小组为单位),按上述菜单调查各年级每位特困生最爱吃的菜肴,按荤菜类、蔬菜类、汤类分别记录,并将三类菜肴的调查记录张贴在各自的指定位置。
4.资料统计:以两人为一组,任选一类菜肴为调查对象,根据各大组的调查记录进行统计,并绘制出统计图表。
⑴根据选择的菜肴类别,绘制统计表。⑵将统计表转换成条形统计图。
5.合理建议:在调查统计基础上,结合对营养健康的认识进行讨论,向食堂提出特困生营养配餐的合理建议。
6.学习小结。
7.交流课外搜集的各种资料。
8.思考:从各种统计资料中,能分别得到什么信息?
反思:上述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第一,学习从生活经验出发,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贯通教学过程,使学习、掌握、应用相统一;第二,灵活转换组织形式,宜大则小,宜小则大,既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合作化,又使个体劳动量得以有效落实;第三,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并注意由个别问题转向一般问题,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3. 以教材做引,激发学生创造意识
小学生,并非是一个一无所知的或不成熟的认知主体,而是一个在生活着并不断经历着的有一定认识能力,并迅速发展着的人,从他们与教材的关系来看,他们不仅是学习者,更是创造者。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重组教材,把教材作为“诱饵”,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教学,有的学生对啄木鸟治病救人而大树忌医这个结论提出异议,说:“啄木鸟缺少爱心,它只对大树劝说了一次就不去了,应当多去劝劝大树才对。”有的说;“如果在大树病重时啄木鸟再上门劝说一次,大树肯定会接受治疗。”这时,教师说;“大家讲得有道理,这则故事本来还有啄木鸟第二次、第三次劝大树的事儿,可太长了,没有编到课文里去。现在,我们来当个小作家,写一写‘啄木鸟再劝大树’怎么样?”教师借此深挖了教学资源的内在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得到了一次有趣的续写训练。
4. 恰当重组教材,引导学生体验、探究
有些教学内容阐述较清晰,道理揭示较直白,学生很容易读懂、学会。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重组教材,将“说理”或“结论”部分隐去,变“告诉式”为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去读、去发现,从而产生自己的感悟,生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更适应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这比让学生明白并记住书上的结论要丰富、有价值得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的教学,一位青年教师对此却有不同的处理。他把反映飞机遇险情景的第二段作为重点。在教学时,先安排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出描写险情的词句。然后在读中理解、交流“遇上寒流”、“蒙上薄冰”、“不断下坠”、“失去平衡”等反映险情的词语。接着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再读书,感悟出飞机“失去平衡——十分紧急”,并以此推出“遇上寒流、蒙上冰甲——三分紧急”、“不断下沉——七分紧急”。然后抓住“十分紧急”,引导学生转换角色读悟:“假如你是机场工作人员,你有什么感受?该怎么读?”,“假如你是机组人员,你又有什么感受?又该怎么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内化语言。对于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则让学生自己去读和感悟。
教学反思:传统教学思路只达到了“使学生感受到周恩来在危急关头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这一教学目标。但总使人感觉到“语文味不足”,仍然存在着“以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本体的学习”这一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的问题。
这位青年教师的设计思路则不仅达到了“感受周恩来高尚品德”的目的,而且具有较浓的“语文味”和“情韵味”。这是因为:一是把教学重点放在“飞机遇险”一段,让学生对飞机的“险”有各自的独特体验,由此,对周恩来让伞包这一行为所反映出来的高尚品德就会不言自明;二是这一段中有大量描写精彩的语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情景体验,在读中自我感悟、体验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化、思维,从而表现出了对语言本体的学习。
(四)构建新型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轻松地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和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及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障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另外,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1.合作学习
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往往比较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合作学习能有效地改变独生子女的这些不良心理,有效地改变独生子女的这些不良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队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因需而学。根据新课程与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具有这几方面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要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⑴小组成员合理搭配
小组合作是课内或课外传递信息、交流信息、反馈信息的客体,也是发挥自我、发展思维、去伪存真、追求统一的学习阵地,因此,组织落实是首要的,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所以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小组成员应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愿结合的原则下,根据课的性质、合作学习的内容、小组成员的特长合理搭配,在组内设一小组长,一记录员,一汇报员,一操作员,并适时轮换。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记录员要选择文字组织能力强、书写工整、下笔快的学生;汇报员要选择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操作员则要选择心灵手巧的学生。当然,这些都应在学生自荐、互荐再公推的基础上产生。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理解、互相宽容、共同提高,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环境,使组内每个成员都能自由生长。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⑵明确小组个人职责
建立学习小组只是为学生的合作提供了可能,要使学生真正合作,必须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特别应解决组内学困生的陪客现象,使小组成员都全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首先,教师要把每组的学生统一的编号:优等生可编为1号、中等生为2、3号,学困生为4号,这样便于统一组织和管理。其次,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职责,以真正落实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如:1号同学可担任表述员,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表述和汇报;2号同学可担任裁判员(或组织员),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决;3号同学可担任记录员,主要负责整理小组成员发言的记录;4号同学可担任检查员,主要负责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⑶共同成长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不留神,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现代学习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收音机”;而有的学生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讨论根本无法深入,合作学习变成优生在唱“独角戏”,难以达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合作目的。法国蒙太说过:“吸收别人的知识,我们的学问可变得更渊博;但是别人的智慧却无法帮助我们变得更聪明。”确需注意,别让合作学习变成“精英发展”的平台。
⑷组内成员互尊互助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彼此支持,把对方看作是有价值、值得尊重的人,那么合作过程才能融洽,讨论效果才能良好。人的认知水平有差异,思维能力有高低,生理、心理、学习等因素造成了合作学习的有形、无形障碍。徐特立先生说过:“如果自尊而轻人,自信而自满,即是对自己关门,不向外面吸取可宝贵的精神食粮,也即是对朋友们关门,拒绝朋友们批评和贡献意见。”我们既不培养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人,也不造成自轻自卑、封闭孤僻的人。因此,要引导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欣赏的和谐氛围,讨论时,如果有的同学出现差错,同学之间不要互相取笑,应理解和鼓励,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给他以最可依赖的心理支持,才能促进彼此思维活跃,讨论热情高涨,使合作更加生气盎然。
当然,在学会互尊互助的同时,还要学会帮助同学。合作学习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弥补教师面对众多学生,难以一一关注的不足。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是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人文教育,教师要以合作学习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就能从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为人民服务意识,也就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技能的迅速掌握。
2.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生参与确当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订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3.个性化学习
在享受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所学的内容,不搞“一刀切”,积极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玩、好奇、乐于模仿的特性,并结合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实践“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剪一剪”、“折一折”、“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生乐于参与。从而变隐为显,化静为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明白动态形成的过程,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的过程。
(五)创建多元作业形式,让学生享受作业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然而,我们传统的作业训练形式缺乏生趣:多统一,少选择;多静态,少活动;多书面,少实际;多室内,少室外。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对作业的热情,失去了学习的灵性,遏止了身心的自然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以人为本的今天,特别是在“享受学习”中,我们应努力追求让学生在作业中享受,让学生在享受中发展,让学生在享受中创造。
第一方面,享受自由,提供选择的机会。
享受性作业应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也不是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它也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能让学生自由地创造空间。作业由学生自己设计.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觉主动地去做,学习效率比被动地接受作业高效多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1.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难度。学生的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设计难易有别的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好的学生吃得饱,差得学生吃得了。
学习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一位教师设计了以下作业:
⑴背诵.默写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⑵《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象写一段话。美术爱好者也可以用彩笔把美景画出来。
⑶学习作者杨万里的另一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所描写景物的不同。
这三项作业难度依次提高,分别适用于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作业的不同乐趣。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作业的形式和完成方法。如学完《西门豹》,找伙伴编演课本剧。可以编一个“现代西门豹”的故事,也可以……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就让他们尽情地发挥,给学生充分自由,让他们自主地发展个性特长。
第二方面,享受层次性,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小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尚未形成“细嚼慢咽”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仿效性、机械性。因此,作业设计要遵循“基础性”原则,要尽力把难记的、容易混淆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化解在说说、读读、记记、写写、练练、实践等作业中,减缓坡度,增强自信心。如背诵《海底世界》这类比较长的课文,对于潜能生来说,要求一次背出来困难很大,因此,教师给他们分了几个小步,允许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几次记住,在背诵的过程中还让学生利用插图,借助重点词、句等来背诵。
基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和接受知识能力有强弱之别,教师在设计练习中,对学生采取“共食制”和“分食制”相结合的方法,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主体作业,又有因人而异的兼顾作业。如《海底世界》对潜能生只要求背第二自然段,对一般的学生要求加背几个自然段,对好生要求全背。
第三方面,享受活动的乐趣。
享受性作业要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如语文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和吸引力。
1.绘画。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画下来,以形象的直观性促进理解的精确性。如学了《咏柳》,让学生根据诗文画一幅“二月春景图”体会作者赞春之情。
2.实验。学完课文将所学的知识实践一下,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如学了《曹冲称象》,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课文所学的方法。
3.演课本剧。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介绍自编自演,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表演能力、创新能力。如学了《西门豹》,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
4.制作。如教师节到了,可让学生设计制作“贺师卡”,同学的生日到了,可制作“生日卡片”,既增强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5.其他。让学生搜集或自编谜语、诗歌,组织一次“谜语大赛”、“诗歌大赛”的班会活动;组织“六一”节、国庆节活动等等。
第四方面,享受创造成果,培养创新精神。
 享受性作业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心情愉快的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如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总感到吃力,就可以请学生自己想办法,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抄写、编儿歌、做小老师……各种方法学生说得多极。对于生字词你愿意用哪种方法,并且可以创造性的使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从而使学生拓展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造精神。
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有教师设计这样一项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为“仙梅旅游开发公司”设计两则广告,使更多的人了解仙居,喜爱仙梅,到仙居来参观旅游。
2.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查寻资料,可以找参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3.本次比赛设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五名,凡参加者均有奖。设计时间为一星期。
这个创新长距作业,因为应用性强,能使学生具体感受到知识的价值,所以他们兴趣特别浓。这样的作业既运用了课文知识,又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非常受学生的欢迎。从任务上来看,确实有点重,有点累,但是学生乐意接受,他们也就没有把这艰巨任务当作负担。(六)构建阳光评价,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心理和生理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更是如此。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我们的孩子是新生的花朵和树苗,他们更渴望“阳光”。赞美的阳光撒入孩子的心田,就能催生出真善美,激发出他们的潜能。
为了构建阳光评价,真心赏识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体验成功,我们从平时、作业中多正面评价,少反面评价;多鼓励性评价,少批评性的评价;时时处处多说好话,肯定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另外,我们改变以往空洞的语言,多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话语,如:“我能行,我真棒,我自信”等等。具体操作如下:
1.创造阳光评价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
要想始小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首要的是创造一个好的、和谐的、愉快的环境,就像农民种庄稼,要想长出好的庄稼,必须给它合适的土壤。如果一个教师把着脸孔,一脸的严肃,无丝毫的笑容,小学生一看到这样的教师也会不高兴、不愉快;他们就会告诫自己“坐端正,少说话”否则一定会挨批评。
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今年她终于回到了本源——“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想想他们在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作为“家长”是如何做的。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草有草的美,万物各成其美,人作为万物之灵,更是如此。当我们教师让每个学生都以内心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没,生命才会和谐,学习才会快乐。
2.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甘甜,使他们找到学习的感觉 
一个人没了感觉,也就意味着没了自信,没了追求,没了希望。绝大部分的学生在一年级的成绩都比较理想,因为那时的学习过程中,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赏识,也便找到了“我能行”的学习感觉。所以,觉得学习并不可怕。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在学习上,一次又一次跌倒了,可是没有人对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与鼓励,只是看着自己的成绩在一天天减少,从此也就没了信心,没了学习的感觉。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生在学习中,哪怕只有芝麻大的进步,我们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心头的阴影,帮助他们找回失落的自尊、学习的感觉,重新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适时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行!”“你进步了!”“你这一次真棒!”会始学生如沐春风,充满憧憬的理想。
怎样才能找到学习的感觉呢?就是让学生品尝成功的甘甜。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管怎样说,成功比失败更能给人前进的勇气。有这样的一位学生,他学生成绩很差,非常自卑,老师与家长试了很多方法都不能激起他心中的自信。有一天,晚读节时,老师悄悄地把他喊到办公室,神秘地对他说:“今天,你回家把第十三课的课文背一下,不要跟任何人讲,就算咱俩的一个秘密,好吗?”第二天,老师上课时跳过一篇课文,宣布讲第十三课老师讲解了一会儿,然后对同学们说:“现在开始背这篇课文,十分钟后我来检查。十分钟后,就连平时最优秀的学生都背得丢三落四。老师意味深长地望了那孩子一眼。孩子站起来,朗朗地背了起来,非常流利,声音比平时响了好几倍。同学们都惊呆了,纷纷露出钦佩的神情,而这孩子在这种神情包围下显出了从未有过的自豪与兴奋。以次,他又重新找回了学习的感觉,扬起了自信的风帆。
3.注重即时评价,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参与学习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语)只要我们教师用善良的心去观察学生,就回时时处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以放大,加以赞扬褒奖、引导,鼓励他们去争取更大的成就。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比如有学生今天的字比昨天清楚了,就奖给一颗“星”,并口头肯定其成功的是什么;学生背了一段课文或背了一首古诗就奖一个“A”;学生能认真、课外作业及时完成,就奖一个“A”;学生能上台讲完整一个故事,就奖一个“A”……满15个A就发一张喜报(或小奖状)叫学生带回家,还可以满足学生一个合理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营造“即时评价”氛围,拓展“即时评价”的适用空间,让学生学习更自信,更扎实。
另外,组织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在各种“舞台”上绽放异彩,也会取得相当的效果。我们在实践中证明,只要把活动有育人结合,将活动过程与“即时评价”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把学习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渐养成把学习当作享受的习惯。如我校先后组织的活动有艺术节、校文艺汇演、读书小能手评比、古诗文背诵小能手评比、各种兴趣小组;班级一改以往的单调、沉闷的教学方法,把辩论、演讲、朗诵、表演引入课堂,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各种活动的准备,举办和总结的过程中,通过佳音和喜报即时表扬好的,鼓励后进的。即提高了活动质量,又热闹感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成功。正如有哲人说“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微笑如歌,赞美似蜜。让我们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去捕捉学生身上闪现的瞬间火花,为学生奉献内涵深刻的赞美。一个善于把赞美献给学生的教师,也一定是时时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人,被教导的学生也一定是幸福和快乐的人。这样的学生一定会把学习当作乐事!
4.教师换位思考,肯定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变批评为表扬
人非圣人,谁不犯错?更何况正在成长的小学生。受上面案例的启发,在学生犯错时,老师采取友善的“否定”,赞美的“教训”是站在以人为本、促人发展,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挫伤学生的人格。所以,在我们碰到有学生违犯规定,做出错事时,我们总是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这个学生会怎么样?在处理时就“换个说法”、“换种做法”,变“批评”为“表扬”!
5.全程评价,注重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希望获得全面的评价,因为这样的评价对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甚至是巨大的激励和影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要求全体教师实施全程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宗旨。如设计“优点卡”、快乐成果袋等。当然,其的中的评价有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动评价、教师多角度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等方式。
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是学生参与成果展示袋创建的最高水平,要想使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能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提出要求,要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评价什么、反思什么,以及怎么评价和反思。通常,还鼓励学生反思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以及他们所选择内容的突出特征是什么。
另外,也可以分别在期中、期末两个学习时段对学生成果袋进行评比交流,既有静态的展示,也有动态的评比。(七)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使学生走向健康的学习
“学习障碍”这个术语是20世纪60年代才被使用的,对于这个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而科学的说法。美国联邦政府这样定义:“特殊学习障碍是指那些在基本的心理过程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失调的儿童,包括理解或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现在不能很好地听、思考、阅读或运动障碍、智力落后、情绪障碍、落后的环境、文化和经济条件等引起的学习问题。”但我们认为,只要某一个学生接受适当的教育的不能在适当的年龄达到一定的能力水平,那么他就有学习障碍。具体指某生在注意力、行为、情绪、自尊、视听、运动、语言、策略和学习环境等学习要素中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说该生有学习障碍。
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我们主要抓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的构建。
第一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的构建。
我们主要通过“一箱”、“一课”和“一训”来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箱”,指开设“悄悄话”信箱,以便更好地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并随时接受学生家长关于家教咨询的信件。“一课”,指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教师为核心,组织开展心理活动课,面向全班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一训”,指要求每个教师参加由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织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另外请一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为本镇老师上示范课的形式,对全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我们邀请省心理健康协会,仙居县城关第一小学心理辅导师、教科室主任徐素芬老师来我校为我们全镇教师作专题讲座,上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
第二方面,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的构建。
对这一教育渠道的构建,我们采用了“逐步渗透,主动沟通,加强联系”的策略。主要工作概括为“一校”、“一报”、“一日”、“一卡”、“一访”。“一校”指通过家长学校,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始家长树立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增强家教的科学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一报”指通过墙报、黑板报、校报。手抄报等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指导。“一日”即“家长联系日”,便于同家长联系,了解学校教育动态,咨询家教困惑。“一卡”指建立家校联系卡,以及时了解、沟通家庭教育的情况和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便于及时调整家、校教育策略。“一访”指家长与教师(或教师与家长),针对学生的突发性问题及时访问,以便更快、更好地解决。在农村学校,以我们教师访问学生家长为主。
第三方面,学习障碍的调控策略。
学习是儿童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业失败能挫折儿童自尊心,给儿童的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甚至会给儿童的一生留下创伤。老师与家长通过确定孩子在学习上存在弱点,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强化孩子学习上的优势,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学习困难的恶性循环。
1.注意力和自控能力的问题
   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的儿童比较普遍。没有什么比这类问题更让老师和家长苦恼的了。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很难安静地坐着——他们常常交头接耳、在椅子上爬来爬去,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就抢着回答问题;有些学生能长时间地玩自己喜欢的玩具,却总是不能完成作业;有些学生虽然知道应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却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不断犯错误;还有学生把课桌弄得乱七八糟,里面堆满了他们很久以来找不到的作业,而如果让他们在操场上玩,总是把别的孩子吓跑。
对注意力不集中和易于冲动孩子的干预策略:
这类学生情况严重的就是多动症孩子,需药物治疗。一般的学生只要教师和家长仔细观察,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适当的干预,一般是能得到改正。
⑴给孩子明确的积极的指示  当我们想让孩子按正确事情去做,一定要简洁清楚的说出来,要用“做什么”,而不要用“不要做什么”如果不想让学生在教室乱跑,避免说“不要跳”,而要简单而明确地说“在教室里要走”。同样的,可以说“把**课读背,把书拿端正读”而不要说“不要再磨蹭了”。给孩子简单积极的指示,孩子往往更要愿意服从。另外,不要一次给某个学生一个以上的命令,把一项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几个小部分,然后再分别进行指导。
⑵奖励而不要惩罚  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的学生来说,惩罚来改变他们的行为是无效的。相反,如果能使任务变得更加有趣并使他获得奖励,孩子就回乐于去完成任务。要想强化你所希望的行为,就给他提供持续,经常和有价值的奖励。
⑶给予及时反馈  有注意力和自控力问题的学生等待获得奖励的能力差,他们很难为一个长期目标而努力,他们需要及时反馈。
⑷做出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的学生给以示范,这样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情绪与行为的问题
学生的逆反行为,行为失调以及焦虑和抑郁的一些症状,都是影响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要问题。一个抑郁或不快乐的孩子是不能努力学习的,一个处于焦虑和愤怒中的孩子也同样不能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
每个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偶尔表现不好出现逆反行为。但心理健康专家指出,表现过分逆反行为的孩子十分令人懊恼,有时还充满恶意与报复性,他们经常无缘无故地发挥别人作得不好、故意扰乱别人、说脏话等。其中有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从来不履行遵守课堂纪律的诺言。
隔离法与1—2—3魔法是处理孩子反抗行为简单行为的方法。
⑴隔离法:使用隔离法可以让我们在不生气、不感到痛苦和丢面子的情况下就能对付学生的无理或消极行为。学生犯了错后,立即隔离他几分钟。隔离不是一种惩罚手段,也不应该作为惩罚手段。我们要告诉学生隔离只是一段安静的时间,可以利用它来思考自己的行为,并想出好办法来解决问题。
⑵1—2—3魔法:这是美国汤姆.费伦(TomPhelm)博士创造的。具体如下:当孩子开始有不良行为时,你伸出一个手指说:“一次了”,你说你想让他停下来,并告诉他你希望他做些什么,如果他在几分钟之内还没有停下来,你就说“二”;如果还没有停下来,你就说“三”,然后就把他进行隔离。
心理健康专家把那些持续违反日常行为规范的学生诊断为行为失调。他们严重违反纪律,侵犯别人的基本权利;他们的行为具有攻击性和破坏性;并且经常逃学。如四(2)班的丁**就是一个典型的行为失调的孩子。他长期以来具有反抗行为,不听父母的规劝,主要问题是偷东西、撒谎和逃学、打电子游戏。他偷用学生的钱,偷父母的钱,甚至到社会偷钢材卖扫废品站。
3.焦虑失调的问题
焦虑是害怕、恐惧、忧虑和烦恼相互混杂的一种情绪状态。有严惩重焦虑问题的儿童比一般孩子更易于生病:比一般孩子更敏感,特别需要安全感,经常感到紧张或不能够放松。
焦虑失调的表现——紧张、担忧、害怕和恐惧,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要帮助焦虑失调的学生,一般策略有换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评价孩子,不要采取遣责、批评的方式;强化学生的优点,不断用成功的体验去激励他们,哪怕这种成功是很微小的。等等。四.研究成效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全体教师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学性与积极性。另外,我们全体教师又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们通过对全镇三至五年级(1500名左右的)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查分析,并与原来情况制定了下表。
 学习成就感 专心、集中 经常受表扬 偶尔受批评 考试紧张 经常做恶梦
前期调查 30% 男生占44%女生占38% 男生占7%
女生占8% 男生占67%女生占60% 男生占58%
女生占65% 男生占41%女生占21%
结题调查 98.3% 男生占89%女生占92% 男生占87%
女生占98% 男生占17%女生占6% 男生占5%
女生占7% 男生占6%女生占10%
(二)、通过“享受学习”的研究,使我们学校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原来,我镇教师与学生对学生写作这一块感到比较棘手,一是没内容可写,二是写作的积极性不高。自从开展了“享受学习”,我们中心小学一方面为学生创设生活体验,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班队和大队活动等等,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另一方面,通过赏识教育、成功体验,使学生在这两年中写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高涨,学生向各类、各级报刊杂志投稿,共发表文章六、七百篇,其中在第五届手拉手中国青少年作为大赛中,四(2)班的吴俊仪荣获二等奖,我们学校共有10多人获三等奖,30多人获优秀奖。王镇江与应孝平老师获全国优秀辅导员奖。
还有,我镇被评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人大常委、科教文卫副主任、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委会主任姚维斗一行来我校授牌赠书。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许多改革,全面减轻了学生负担,把素质教育扎实向前推进。如,学生作业方面:书面作业减少了,口头作业(说、背、读作业)增多了,这一显著特征表现在每班向学校图书馆借书的次数和数量都在明显增加;单一的抄写作业不多了,社会实践、探究性的作业在逐渐、快速增多……
(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悦纳自己,增强了民主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阳光评价,让学生自评、互评等活动,使学生开始学会认识自我,开始有意识地发现他人的长处与闪光点,学会客观地评价他人,学会赏识别人,悦纳自己,学会与人相处,同时也使学生增强了民主意识。
(五)、在“享受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探究,通过个性化学习,使他们逐渐养成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良好习惯。另外,我们让学生走进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调查、小记者活动等;还让学生走进图书馆,电脑房上网搜查资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活动与体验的作用。这样,使学生的学习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了教师观念,使我们教师从一个教书匠成为了研究者;使我们教师从学习的主宰者成为了学生学习中平等的合作者、真诚的赏识者;使我们教师从主讲者成为了谦虚的倾听者;特别是我们教师从原来专门挑刺者(寻找学生学习中错误)成为了发现学生闪光点的淘金者……
(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自从开展了“享受学习”的课题研究,这两年来,我镇课题组教师开展与“享受学习”相关的子课题研究,有许多子课题在县市结题。
课题类别 子课题名称 负责人 备注
市规 《小学生作业过程自主管理的研究》 吴香娟 获县教科成果三等奖
市规 《小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的培养研究》
 郭卫雅 主报告获市教科论文二等奖。
市规 《小学生作文评改能力的研究》 俞爱飞 
市规 《小学生听力评估的研究》 应孝平 
市教研 《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崔金武、
徐淑琴 主报告获市教科论文壹等奖。
市规 《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主评价的研究》
 俞仙委 
市教研 《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万敏燕、
应勇伟 
市教研 《新理念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杨小芬 
市教研 《新理念下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的研究》
 吴淑红 
市规 《农村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万敏燕 
县规 《“引导阅读——质疑感悟”阅读教学设计研究》
 徐淑琴 县优秀结题。
获市教科论文一等奖
县规 《小学生语文作业心理的探究》 王镇江 获县教科论文一等奖
县规 《成功展示袋促进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应璐鲒 获县教科论文壹等奖。
县规 《小学中高段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其
 张勇 获县教科论文三等奖。
县规 《小学生合作有效性的研究》
 万丽亚 获县教科论文二等奖。
县规 《小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研究》 吴香娟 获县教科成果二等奖
县规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王菊平 县优秀结题。
县规 《农村小学初入学儿童心理适应性的个案研究》 余华珍 
县规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探索》 吴亚丽 (八)、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总结了一些经验:
序号 获奖论文名称 作者 备注
1 《“享受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状态的实践研究》 王镇江 获市教科论文评比壹等奖。
2 《浅谈小学生的“享受学习”》 王镇江和吴香娟 获《教师报》第七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壹等奖,并于2005年8月15日在《教师报》发表。
3 《语文课中的享受学习》
 王镇江和吴香娟 在2005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
4 《真实、创新、纯朴、赏识——小学生个性化作为浅谈》 王镇江 在中央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部分省市实验学校学术研讨会上交流
5 《小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王镇江 获县一等奖
6 《浅谈新课标下的教师》 张勇和陈芳 获县三等奖。
7 《浅谈家庭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王镇江、
张丽亚、 
吴淑红 获县三等奖。
8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万敏燕和应勇伟 获县三等奖。
9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俞爱飞 获县二等奖。
五.存在问题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预期解决的“享受学习”教学设计的理论问题和操作思路,由于受教师自身水平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地总结出经验;如何有效构建“享受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没有很好地研究;“享受学习”的学习方式研究也有待于更深入研究与总结。以上这些方面我们课题组教师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开展研究。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 远方出版社 2003年
2.《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 远方出版社2003年
3.《新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 远方出版社 2003年
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 远方出版社 2003年
5.《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 远方出版社 2003年
6.《小学语文》 国家新课程教学策略研究组
7.《教你如何赏识孩子》 周弘 华语教学出版社
8.《一分钟管理 》卡尼里.布兰查得 延边人民出版社  2002年4月
9.《千万别管孩子 》陆宇飞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年10月——
10.《学习的革命 》珍妮特.沃斯(美)  上海三联书店  199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