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新政府认为身份证制度侵犯了公民权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14:33
英国新政府宣布百日内废除身份证 可节约开支

2010-05-28 08:01:00 来源: 中新网(北京)

英国已经有1.5万人自愿申领了身份证。

  中新网5月28日电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新任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宣布,将在100天内废除前工党政府推出的身份证制度,现有身份证将全部作废。

  废除身份证制度的法规将是卡梅伦政府提交议会的第一部法案,政府希望这一法案能在8月前通过。

  工党政府最初在2002年提出身份证制度,2006年有关身份证法案正式获得议会通过。

  从2009年11月开始,英国在曼彻斯特进行了身份证试点,截至目前共有1.5万人自愿以30英镑价格申办了身份证。

  特雷莎?梅表示,这1.5万人都将获得全额退款,而且他们可以保留身份证作为纪念。

  工党政府认为身份证制度可以打击诈骗、非法移民以及身份窃案等,但批评人士认为身份证制度侵犯了公民权利,而且成本也过高。

  八年来英国政府已经为身份证制度耗资2.5亿英镑,但是官员表示取消这一制度意味着政府在未来10年可以节约8亿英镑开支。

  (来源:中国新闻网)5月底,英国新一届政府提出废除身份证制度。有意思的是,这已是英国人第三次对身份证制度说“不”。作为一种常见的人口管理方式,身份证却始终不能让英国人买账。通过观察英国人围绕身份证层层深入的辩论,也许能为我们理解这一制度提供思路。[详细]

全国人口登记:一战时的英国身份证制度

在还处于战时的英国,身份证曾经发挥过重要而实际的作用,但正是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英国人对身份证的质疑也逐渐增加。
为征兵进行的人口登记,发现1百万“潜在兵力”
英国首次的身份登记制度建立于1915年7月。这项制度只持续了短短4年时间,但其建立的目的却相当明确:当时主政的“战时内阁”大臣们希望征得更多的士兵,并希望借此延续志愿服兵役的政策。结果证明,这一身份登记制度并没有让英国的大臣们失望,通过全国范围内的、以地方为单位的成年人个人信息收集,政府从发放的身份证数量统计中发现了一个让人惊喜的数字: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还有1,413,900名男性公民可以参加义务兵役。
然而,当时制定这一制度的大臣并没有“乘胜追击”,完成了发掘“壮丁”的任务后,身份证就变成了“废纸”。当时发放的身份证,最后不是被居民弄丢、就被不经意地遗忘在各处,“身份证制度”也戏剧性地慢慢消失于历史之中。
身份证为征兵而保留,理由不被公众接受
当然,英国的第一套身份证系统走向失败,并不仅仅因为人们不再使用它了。更确切地说,是因为人们不希望再使用它了。公众所给出的原因也很简单,当人们发现,身份证原来是为了征兵而设,人们就对它的态度就表现得有所保留和充满疑虑──而制度的建立者,也没有就此对公众进行充分的解释。
当时,对于身份证的废留,英国社会也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反对的声音认为,一旦战争结束,身份证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完全没必要对其进行保留。正如剑桥大学教授Jon Agar(他曾经撰写多篇讨论英国身份证制度方面的论文)指出,当身份证赖以生存的理由无法被公众信服的时候,就必须衍生出一个“可供寄生”的理由,比如从各种官方机构和社会组织中寻找合法性。但很遗憾,这一次,大臣们并没有成功做到这一点。
二战时的身份证制度:喜忧参半的尝试

英国警察部门对身份证的滥用,曾引起了英国人强烈的不满,当任何“潜在因素”都可成为警察提出查看身份证要求的理由时,英国人感受到了对自身权利的威胁。

围绕工党政府主持下的身份证制度的辩论,“引爆”了这一问题上的众多焦点问题。其中,公民自由与维护治安之间的平衡,更成为了讨论话题的重中之重。
身份证不带出生日期,无证者分不到粮食
吸取了第一次的失败经验,英国在二战期间(1939年9月)再度尝试建立身份证制度。这一次,政府为人口统计给出了三个确切而看上去让人信服的理由:为服兵役服务、保证国家安全和配合粮食分发。在管理上,这一次的人口登记也比第一次规范得多,登记的工作不再散乱地由地方完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中央统计办公室”。有趣的是,在政府发放的约4千万张身份证的信息栏上,只有居民的名字和地址,却不包括出生日期。
由于目的性极其鲜明并且实际──没有证的人将在短期内无法合法领取食物,在效率上,这一次的身份证后来获得不少历史学家的赞赏。由于操作的规范化(包括登记的流成化和定期审查制度的建立),二战结束后,身份证一直被沿用至1952年。然而,这个身份证制度依然以失败告终,除了与食物分配制度的逐渐消失有关,还与其后来引发的激烈辩论有关。
身份证以维护治安为由保留,但防不了犯罪
二战时建立的身份证制度,也被赋予了维护社会治安之名。比如,有的政策解释者指出,身份证能有效防止“重婚罪”,然而事实证明,“重婚罪”并不普遍、而身份证的出现也并没有减少重婚的比率。然而,在和平时期,身份证依然以维护社会治安之名被保留,但却越来越频繁地被警方所使用。
身份证被警察滥用,公众警告“别越界”
一件偶然事件,把身份证存废推到了风头浪尖:1950年,伦敦一名警察怀疑一个年轻人超速驾驶,而要求他出示身份证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由此引发了关于身份证使用范围的争论。批评者指出,警察在追捕犯人、搜寻遗失物时动用身份证是可以的,但如果警方对普通市民的任何动机产生怀疑时都要动用身份证,就“跨过了线”。
个人资料对39个政府机构公开,隐私保障存疑
据Jon Agar教授统计,1939年的身份证制度建立时,英国只有少数几个政府机构能获取全国人口登记所搜集到的资料。11年后(1950年),这一数字飙升至39个。理论上,在重大案件的调查时,国家安全部门或警察部门调用这些记录是可被接受的,但实际操作中,英国人却发现在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例如到邮局领取包裹、到银行开户和一般性案件的调查),个人资料也可能在各种政府机构或警方的要求下被任意调用。
工党的尝试:辩论中前行,逃不出失败

工党时期发放的身份证,正面印有持有者姓名、国籍、照片、出生日期、性别以及签名,背面嵌入一块芯片,记录着持有者的相貌和指纹信息。为避免侵犯隐私之嫌,该身份证的申领完全自愿。

英国内政部大臣艾伦•约翰逊正在展示新版身份证的样本。为了避免民族矛盾,新版身份证上甚至没有英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英国各地区的象征标志。
工党身份证:从防止未成年人饮酒到反恐面面俱到
英国历史上两次身份证制度被废除,或多或少都源于支撑其存在的理由不复存在、或遭受质疑。跨入新世纪,由工党政府主导的身份证制度却承载了庞杂的功能:从防止未成年人饮酒(按英国法律规定,购买酒精饮品时须出示驾照、护照等身份证明)到打击恐怖主义,可谓无所不涉。
2003年,在布莱尔领导下的工党政府提出,新一代身份证“将挫败国际恐怖分子活动,(因为)35%的恐怖分子使用虚假的身份旅行”。此后,工党政府又不断向公众解释身份证的众多“功能”,并又逐渐增加了阻止非法移民、防止骗取津贴以及偷窃身份等功能,工党政府还称,记录了指纹的身份证也将让英国国民更易到美国旅行。[详细]
身份证“劳民伤财”,废除后10年可省8亿英镑
自布莱尔政府宣布建立新身份证制度以来,最直接的反对声音就是针对财政开支起来的──而这并非一个新话题,50年代,英国人也以同样的理由对身份证制度发起挑战。2009年,工党政府曼彻斯特为试点为公民办理身份证,至今,约1.5万人自愿申办了身份证,而办理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加起来约为60英镑(约600元人民币)。
据英国新一届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8年来,工党政府为身份证制度耗资超过了2.5亿英镑,取消这一制度,联合政府还需要支付退款等额外费用,但卡梅隆政府却算了一笔帐,认为取消这一制度,将能让英国政府在未来10年节省高达8亿英镑(约80亿人民币)的开支。[详细]
英国新副首相:废除身份证将“还权于民”
废除身份证的提议,是5月19日英国新一届政府公布的政治改革方案的一部分,而“还权于民”,是联合政府这一方案的“主打思想”。新任英国副首相、自由民主党党魁的克莱格在阐述身份证制度废除的设想时说道,“将权力交还人民,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公平社会,这就是本政府的新政策。”他甚至毫不保留地批评道,工党时代的身份证制度,实际上反映了英国政府中的浪费和官僚主义作风。[详细]
弱化“保姆国家”,新政府否定“以自由换安全”
事实上,“公民自由”始终是围绕着工党身份证制度的各种辩论的核心,它表明了一个政府如何看待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英国每一次建立身份证制度的尝试,都与某种特定需求有关。
英国新政府这一次雄心勃勃的改革,被《纽约时报》文章评论称为“让英国‘保姆国家’的扩散趋势回流”:工党执政的13年间,设立了众多法律、行政管理机构和监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自由。据克莱格解释,新政府想要做的,是“结束这种监视公民文化”,因为“削减公民自由并不能使街道变得安全”。[详细]

  经历近一百年的讨论,英国人始终容不下一纸身份证。在英国,当护照、驾照等证件承载了大部分身份认证和人口管理的功能时,身份证未免已成为了额外的负担。在充分辩论之后,身份证是去是留,也只是英国人根据需求所作的理性选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