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大同行之一:名城保护需要文化引领(8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4:54

名城保护需要文化引领(8P)

余秋雨与我市专家畅谈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

臧力卿

 

    7日下午的大同贵宾楼假日酒店二层会议厅内气氛热烈,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专家们围绕大文化、大古都主题,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交流和互动。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余秋雨(右)与夫人马兰(左)在座谈会上。

 

    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维平,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安大钧参加座谈会。
 


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右)参加座谈会。


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讲话。

 


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安大钧(左)参加座谈会。


图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维平(左二)、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副会长殷宪(右一)、

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要子瑾(右二)参加座谈会。

    看到会场座无虚席,谦和儒雅的余秋雨一落座便表示,大同之所以是文化名城,除了有云冈石窟等立体结构的硬件,还有这些热心文史工作的专家学者等软件。他说,文化不仅需要有非常具体的钻研,而且要有展望,要不断走路,不断用自己的脚步走更广阔的天地,从而把自己的文化思维不断拓宽,最终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文化。
                  
    谈到中华文化时,余秋雨说,中华文化是个整体,如果不能够整体存在,中华文化也就啥也不是,中华文化精神之髓就流失了,一些重要的穴位就会被淡忘。中华文化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文化,重要在大纲、脉络上,不是在细节上,大同在此是当仁不让的。在研究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北魏平城非常重要,同时大同把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在一起,变成艺术,中华文化的节点也就凸现出来。这些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骄傲,还有责任,那就是把这个历史节点让世界上更多人知道,让中华文化变得更厚实、更真实。
                  
    余秋雨说,我们史学家要改变单向思维、终极思维,改变大汉族主义观念,保持一致观点,确认北魏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关键地位,这不仅是为大同争取,更是为中华民族争取,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关键带。大同现在的古城保护和修复就是通过现代的建设、整理、努力,为祖先创造出的辉煌留一个干净的空间。在谈到文明方式时,余秋雨说,文明和文明是可以融合的,而北魏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例子,文明方式使大同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节点。



图为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副会长殷宪(右)在座谈会上发言。


原大同市文联主席曹杰(左)、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力高才(右)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为参加座谈会的部分与会专家。好多不认识。
              

    安大钧、殷宪、力高才、赵忠格、辛长青等与会专家们在座谈会上发了言。他们说,大文化造就了大古都,大古都承载了大文化;大文化标志着大古都,大古都传承着大文化。所以要站在大文化的立场上看大古都,站在大中华的立场上看大古都。同时与会专家们认为,大同历史、文化身份长期边缘化,名城保护时期需要文化的引领,而余秋雨先生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能够站在大历史、大坐标、大宏观的高度上把握驾驭文化、历史、语言的学者,具有伟大的文化影响力,大同人民充满对余先生的期待。


(文摘自大同新闻网2010年10月7日,博主配图并解说) 

看了本文的读者还看以下文章:

余秋雨余秋雨大同行之一:名城保护需要文化引领(8P)
余秋雨大同行之二:只有回到历史 才能创造未来(21P)
余秋雨大同行之三:余秋雨作“大文化大古都”讲座
余秋雨大同行之四:《大文化,大古都》讲座全文
图说余秋雨的成长历程(32P)
余秋雨:从何处走向大唐
想亲亲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上)(42P)
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中)(29P)
跟我去看大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下)(23P)
文化“撑”起大同崛起的一片天(11P)
让《想亲亲》“想”得更远些(17P)
鲜卑的十个故事关于鲜卑的十个故事(23P)
第二个故事 嘎仙洞(29P)
第三个故事 冯太后与孝文帝(14P)
第四个故事 万里驼铃(24P)
第五个故事 大字小字(34P)
更多精彩内容请到:http://blog.sina.com.cn/dtxxg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