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与宿迁人文精神建设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9:51
蔡兆银 韩朝晖 10-06-15 评论(0) 浏览(141) 字体:大  中  小

在中国,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各个文化层次的人们对他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他的悲剧事迹广为传颂,他的英雄豪气久被称道,他的经验教训也引发了人们的诸多反思和鉴戒。

一 从《史记》中解读项羽性格特征

项羽出生于战国末期的楚国领地今宿迁,秦统一全国设置为下相县。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性格是鲜明而复杂的,他既志向远大又目光短浅,既自信又自负,既果敢又武断,既开拓创新又墨守陈规,既爱国爱民又自暴自弃,勇猛而暴烈,机敏而多变,冷静而冲动,有时柔情似水,有时专横跋扈,有时大智大勇,有时糊涂愚蠢。

(一)少年立志,有抱负。项羽少年时代在家乡“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他认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而要“学万人敌”,学兵法,指挥千军万马。“避仇于吴中”时,项羽23岁那年,目睹秦始皇巡游会稽郡的威严浩大的场面,竟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二)爱国爱民,有良心。世代楚将之后的项梁、项羽抗秦兴楚起义后,即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起义第二年(公元前210年6月)“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由爱国到复兴楚国,在封建宗法社会,立起王就代表立国。楚汉连年战争,“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羽不忍生灵涂炭,对刘邦讲“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体现项羽爱民。他主政分封时,“长史司马欣(楚国人)有德于项梁,封为塞王,领咸阳以东至黄河之地,栎阳为都”;“黥布为楚将,常冠军。”封为九江王以六县为都。“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淝水不流外人田,好地,战略要地都分封给了楚国故臣和项羽的亲信诸将。

(三)勇猛直前,有闯劲。项羽叔侄起兵吴中,势如破竹,立怀王,分封十八路诸侯。在抗击秦军主力的交战前夕,宋义“饮酒高会”,“久留不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项羽出以公心,以非凡的勇气和巨大的魄力,诛杀宋义。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挽救了反秦武装,为钜鹿之战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他“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在钜鹿之战中,“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一举消灭了秦军主力。钜鹿之战作为艰苦卓绝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壮举,表现了项羽一往无前、视死如归的精神。公元前205年,刘邦乘项羽攻齐率56万大军占领彭城,项羽以3万精兵打败刘邦收复彭城,创以少胜多的战例。项羽起兵8年,百战百胜(大战七十余场,小战三十余场)直到垓下被围,尚能在重围之中以28骑,杀汉将突重围,其勇猛无人可敌。

(四)为人直率,重情义。鸿门宴前夜,项伯私访张良泄露了重大军事机密。回来后见项王,为刘邦说项:“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用“义”字说服项羽。鸿门宴中樊哙带剑和盾牌闯入军帐,“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樊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羽又赐猪腿,又赐酒,樊哙边喝边吃边赞扬刘邦功劳,历数项羽不是,项羽不仅没恼怒,反而赐座,项羽为人率直宽容一览无余。鸿门宴上范增数次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都不动,范增讲“君王为人不忍”。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深夜项羽帐中饮酒慷慨悲歌,虞姬和歌,项羽潸然泪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演绎了霸王别姬情深意长,生死离别的历史悲剧;被刘邦追赶至乌江,亭长劝项羽回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因伤情而羞愧,自刎前项羽将坐骑送与亭长时讲“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足见项羽爱人及物。死前一刻还把值千金封万户侯的首级奉送故人吕马童。后来刘邦在朝廷上总结楚汉战争时,汉臣高起和王陵还讲“项羽仁而爱人”。(《史记·高祖本纪》)

(五)果断勇敢,有胆量。项羽的性格在意志方面具有鲜明的独立性,不易为人所左右。如不听宋义所言杀宋义救赵国,不听游说者之词,不以咸阳为都而建都彭城,鸿门宴不依范增计谋不杀刘邦等。从兴兵抗秦,立楚怀王,做西楚霸王,复兴楚国,可见目的性明确。有较强的组织性和号召力,在诸侯军作壁上观时,他组织楚国军队渡漳水击秦军。灭秦后,分封天下。他果断勇敢,斩殷通,杀宋义,诛子婴。集经百战,直到四面楚歌垓下被围,可见其意志勇敢坚强从不怯懦。梁启超曾指出,“非有绝大之气魄,绝大之胆量,岂能于此四面楚歌之中打开一条血路。”(梁启超《新民附录·十种德行相反相成议》)

(六)自信、威严又自尊。能征惯战,少年得志、内外失聪,必然导致项羽过度自信。项羽在钜鹿之战前,对宋义的“斩首夺将旗”,“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钜鹿之战中,“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无人敢于参战。钜鹿消灭秦军主力之后,各路诸侯反秦武装,慑于项羽的威严,人人诚惶诚恐。“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项羽依靠自己的实力和战绩,获得了各路诸侯反秦武装的承认,从而成为天下诸侯的“盟主”。自尊心也与日俱增。当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后准备东归彭城时,有人游说他,劝他留在关中建都。他不理,“说者”出去后说了一个“沐猴而冠”,他就下令把人给“烹”了。可见,项羽这个人非常自尊,你稍微伤了他的自尊,对他说不,他绝不会放过你。这也是他难成帝业的一个性格缺陷。

(七)冲动、易怒和暴虐。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九千五百余字,其中写项羽怒、大怒、甚怒、怒目的竟达十二处之多。人一发怒,就容易丧失理智,项羽发怒之后往往是残暴杀人。群雄逐鹿的时代杀人算不了什么,但项羽情绪受外界影响起伏波动大,心境变换快,情绪激变失控,往往采取刚烈决绝手段。如被围乌江边不是韬光养晦,伺机东山再起,而是怒气冲天,自暴自弃,自刎乌江了之。

二 宿迁人文精神中存有项羽的影子

什么是“人文精神”?它是舶来品,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对一定具有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作用的,由各种集体意识所形成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社会精神力量。它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它体现于我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到处发挥作用的精神力量。人文精神是一个地域人脉的灵魂,也是一个地方治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承载着该区域久远而醇厚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禀赋,是一个地方从外到内显示出的一种区域性的群体精神。人文精神外在表现为一种风貌、气氛、印象,内在更多地表现为一方民众的价值共识、审美追求、信仰操守。人文精神在区域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烙印着清晰的区域特点,真实地反映着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且对区域未来的演进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某种牵引、推动作用。所以,人文精神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发展催化剂、经济推进动力源。研究人文精神,也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宿迁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从南宋抗金名将魏胜、明朝抗倭英雄刘江到清朝的抗日总兵杨泗洪,从项羽到孙明瑾、朱瑞,英雄人物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一地人文精神受历史上英雄豪杰性格气质、精神影响极大。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盛行“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国度里,对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宿迁人嘴上不说,内心还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能在宿迁人身上见到这位盖世英雄的性格踪迹,从宿迁人文精神中总能看到项羽精神的影子。

(一)吃苦耐劳、勇于争先的精神。宿迁人特别能吃苦,在农村,没有比扒河打堤更苦更累的活了。宿迁人扒河打堤的本事,名震苏北,名扬全国。凭着特别能吃苦,五十年代“旱改水”,改天换地,把盐碱沙荒砂礓薄岗变成鱼米之乡。治水英雄董大车、王大锨,登上天安门观礼,坐上国宴桌与毛主席碰杯。七十年代,凭着特别能吃苦,建成“大寨县”,田成方、林成网,涝能排,旱能灌,十年间挖的土方,如果一立方米一立方米排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周半。靠的是特别能吃苦,宿迁的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直到现在仍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宿迁人常说:“要干成事,就不要怕脱皮、掉肉!”

(二)不怕困难,敢打敢拼的精神。宿迁的干部队伍,敢打硬仗,特别能战斗,靠这种拼搏精神,曾经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赞誉。宿迁人不信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950年正月初七,小雨夹雪渐转大雪,在苏北导沂整沭水利工程中,宿迁民工接到为工地送草的任务,天寒地冻,冒着大雪、踏着泥泞上路,宿迁运草的路途较远,两千多民工大多衣服单薄,行至沭阳与宿迁交界处,发现路被水冲断了,无法继续前行。这时雪越下越大,民工们已疲惫不堪,为了前方民工有草烧,送草民工甚至没有想到抽一把柴草取暖去寒,这趟运草民工冻死十几个人,冻伤几十人,最终完成任务。

宿迁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区群众都是铁心跟着共产党走的。扒河打堤时,饿着肚皮也上工;“大炼钢铁”时,饿死也不要饭,怕给共产党丢脸;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期也不例外,党指向哪里打向哪里。全国解放以后,宿迁人民接收的是烈士遗骨,几乎每个县都建有烈士陵园。而苏南人民接收的是生产机器,是资本家的工厂。

(三)雷厉风行,一声喊到底的作风。无论是20世纪50年代的“旱改水”,还是70年代“建设大寨县”;无论是80年代“二次赶江南”,大办乡村工业,还是新世纪初各项改革,无不显示出宿迁人雷厉风行,一声喊到底的过硬作风。靠上下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干成了战天斗地的一件又一件大事。用一位曾经在宿迁执政三十多年的离休老干部的话说:“工作一辈子,走了不少地方,宿迁人能吃苦、会干事、一声喊到底、雷厉风行的作风,其他地方是少有的。”远的不说,三年前仇和同志在宿迁主政时,之所以能够“铁腕”行政,施以强权,推行卫生、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成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一度产生震撼中国官场的“仇和现象”,不能说与宿迁这块土壤、与宿迁历史人文精神没有关系。宿迁文化传统与仇和式的人物一拍即合,产生共鸣,成就了宿迁的各项事业,也成就了仇和。当他履职云南以后,“软绵绵的昆明,来了一个硬邦邦的仇和”,能否碰出火花,产生新的“仇和效应”?

(四)宿迁人性格优点中,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宿迁历史上属于楚地,楚文化是奔放的、飞跃的、轻飘的、流动的,具有浪漫精神(李长久《司马迁及其时代精神》)。项羽就是一个具有十足浪漫精神的人。《史记·货殖列传》云:“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宿迁人性情豪爽,做事执着、认死理,性子急,心中有事希望马上做完,耐力创劲不足。

宿迁人恋群,注重群体,喜欢随大流。农业生产靠的是“人海战术”,招商项目多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宿迁人讲究“合群”,推崇“人缘”,有事互帮,有难互助,同喜同贺,往往忽视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喜欢对不合群的或异动的人说三道四,评头品足,甚至指手画脚。弄得一些干事业、有创意的人畏首畏尾,迈不开步子。

三 当代人文精神的培育与重建

(一)确立民本思想,摒弃帝王观念。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就是一部世代相袭的帝王史。视天下和天下的百姓为一己所有,任由侵占宰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对此最好的解释。皇权文化映照和影响是深远的,至今我们还能看到帝王思想在作怪。比如开会,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在当今传媒如此发达的社会,一人开会万人听会,好多不必要开的反倒成了“例会”,劳民伤财不说,久而久之,民众的思想受到约束、趋于僵化。美国汉学家费正清说:“在中国制度下,中国人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更不能形成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因为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器,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从欧美的发展历史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自由平等的人文精神,而自由平等又会激发人们创新和冒险精神,造就企业家精神,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在帝王思想影响下,宿迁人在人文基因上的“奉令惟谨”,不愿创业冒险的历史积淀太深,直接导致落后于苏南经济发展。

确立民本思想,要靠官员带动。各级领导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所要求的那样,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现在当务之急不要瞎折腾,少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谋利益。不能再为个人升官发财、一己私利,做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事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人的自由发展、自我创造,作为解放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

(二)确立平等思想,摒弃主奴意识。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中国四万万之人民,有远祖初生以来,素为专制君主之奴隶,向来多有不识为主人,不敢为主人,不能为主人者”。这是我们人文精神中的弱点。现实生活中人往往具有主奴的双重身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他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兽样。”主奴意识与现代社会人格独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格格不入,解放思想首先要解放自我,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人生的信条,作为与普世价值观相衔接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要维护个人利益,个人不能再“现羊样”。追求平等自由,克服人性中主奴意识的劣根性,实现自我解放、自我价值。

(三)确立诚信理念,摒弃投机取巧心理。项羽最讲诚信。以鸿沟为界,引兵东去,回到彭城。是刘邦撕毁协议,挑起楚汉战争。宿迁人不是不讲诚信,而是诚信需要再造。中国诚信的缺失是一个老问题,儒家虽然强调仁义礼智信,但“信”往往是放在“忠”后面的。清末民初严复说,中国人在一起往往喜欢斗心眼,玩技巧,互相之间不信任。他说,中国人听到别人说他不老实,会骗人,不感到羞耻。西方人视撒谎、不老实是终身的耻辱。西方社会,说人撒谎,他会很难受,中国人不一样,如果说你撒谎,他不会很生气,因为国人以撒谎为有本事,以守信用为笨拙。人人都抱着一种“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的心态,为人处世。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里说到过,中国人的生活以礼为指南,在中国用暴力夺取是禁止的,但是靠狡诈欺骗得到的是许可的,中国人都互相提防,生怕受骗。

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就是诚信,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市场经济。宿迁人以诚待人,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在发展经济中,岂会言而无信?只是诚实守信是全民要做到的,同时要作为立身之本,管一辈子。要杜绝出现极少数人不诚实,投机取巧心理膨胀,耍一时小聪明,而影响宿迁人的整体形象。

(四)确立创业观念,摒弃得过且过、小富即安思想。从20世纪50年代的“旱改水”,到70年代“淮北大寨”;从80年代“耿车模式”,到新世纪初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宿迁人的创新能力不容置疑。苏南人善于把创新冲动,转化为创业魄力和创造精神,他们在创新中更注重结合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更趋于理性,所以很好地解决了把创新转化为创业,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宿迁的创新往往不注重长远,与经济发展结合不紧,更多的是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现场会开了,经验出了,因为没有抓住根本性的东西,所以“墙里开花墙外红”,不能长久,昙花一现。宿迁人安于现状、随遇而安、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时有表现,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习惯于守摊子,缺乏创大业的闯劲和斗志。近年来宿迁市委提出“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全市上下着力打造“创业文化”,宣传创业典型,努力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抓个三五年,抓出成效,将对宿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五)确立效率观念,摒弃大而化之的思想。苏南为什么至今富甲天下,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关键是文化资源的富矿在起作用。苏南人精明、细腻,同是苏州人的陆文夫曾说苏州是吴侬软语,连口号也喊不响。然则光会喊口号有什么用,重要的是实干。宿迁人热情大方,不拘小节,快人快语,豁达豪爽。不管什么地方人,与宿迁人交朋友都会感到心里踏实。但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在宿迁投资办实业的客商,不免心里常患嘀咕。宿迁人热情大方,有时顾面子,无端浪费,不会节约,不计成本;忙于迎来送往,客人在,宁可把手里的事放一放,也要把客人陪好、玩好、吃好;工作不细致,不讲效率,一项工程、一件事,你要问什么时候能完成,他会说:天把,三五天吧。给人的印象粗枝大叶,不够精细,说不准,随意性大。不拘小节,快人快语,往往给人印象是对复杂情况了解不透,分析不够,盲目乐观,怀疑他们的承诺和计划能否真正兑现和落实。前几年提出“天黑赶路,天亮进城”、“三步并作两步迈”等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措施,经济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宿迁人干事不乏勇气,勇气中能够多一点理性就更好了;宿迁人干事不乏闯劲,闯劲中能够多一点精细就更好了;宿迁人干事不乏效益,效益中能够多一点经济成分、多一点效率那就更好了。宿迁人文精神,优秀的要继承,不良的要矫正,同时要与时俱进,实现精神再造。

作者系宿迁市宿豫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

参阅资料: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版。

台湾“三军大学”:《中国历代战争史》(第三册),军事译文出版社。

傅斯年等:《名家品史记》,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重庆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王晓玲主编:《广州讲坛演讲录》(第三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9月第1版。

朱伯俭:《论宿迁精神》,《宿迁市报》1992年8月6日。

蔡兆银、韩朝晖:《宿迁精神形成的历史考察》,《江苏炎黄文化研究》2008年第三辑。

 

        来源:项羽网 【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项羽生平   垓下别姬  [10-06-11]   项羽仗义济贫  [10-06-11]   项籍诞生传说  [10-06-11]   鸿门宴  [10-06-11]   项羽智得乌骓马  [10-06-11]   破釜沉舟  [10-06-11]   吴中起兵  [10-06-11]   戏水分封  [10-05-12]   彭城之战  [10-05-12]   您所处的位置首页>畅谈项羽>项羽精神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