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福:陈水扁家庭弊案,怎样的解读(南方都市报 2008-9-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06:50:52
[批评与回应]陈水扁家庭弊案,怎样的解读?
日期:[2008年9月5日]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0  条
贵报8月31日《评论周刊》刊登了对台湾新党前主席谢启大的访谈,探讨陈水扁家庭弊案对台湾的影响。读后颇有所获,我以为,陈水扁家庭弊案在台湾能有今天的进展,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可忽视:
 
第一,民主之功。熊彼德认为:民主的本质是公民有能力用一个政府取代另一个政府,从而避免政治决策者本身变为固定不动的力量所造成的危险。只要政府可以更换,只要选民可以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政纲之间进行选择,专制的威胁就可以制止。回首陈水扁执政8年,专制的威胁令人震惊:“监察院”机构瘫痪,形同虚设;亲信任职调查局,压案不查;吴淑珍借助“总统”势力,在政商两界,呼风唤雨;即使弊案频发,红衫风潮,陈家人依旧岿然不动。试想:倘若没有“马政府”取代“扁政府”,即使陈水扁下台,又一个民进党人士上台,就算有瑞士的文件证据,陈水扁家庭弊案能够被揭发并受到公正的惩处吗?
 
第二,司法之力。台湾司法,在体制上独立。但在“扁时代”,正是谢启大指出的“由行政长官指派的那个头有问题”,使得独立的司法未能在实际的运作中发挥应有的效力,前调查局长叶茂盛压案不报,即是显例。所幸,民主不仅是制止专制威胁的得力武器,也是有能力自我纠错的有力机制,民众既可能受蒙蔽而错误地选择陈水扁,也可以醒悟,并正确地自我纠错。谢启大说:“台湾的司法积累了60年,有一群不错的人,只要有这种人在,就还有希望。”8月14日以来检调单位侦查陈水扁家庭弊案的表现,应可明鉴。
 
第三,媒体之劳。自陈水扁涉嫌洗钱的消息传出,台湾的媒体就不遗余力地加以追踪,不同风格的政论访谈性节目,约请政界、媒体界的评论名嘴、法律界专家教授、检调办案的相关人员,甚至与案情有关的企业界、金融界人士,持续不断地报料,追踪案情进展,分析事件原委,查找资料,交代背景……当然,我们不难窥见新闻的“琐碎”和评论的“口水”以及商业追求的考量,也不难体味媒体在追求真相的同时会时常陷入“诽谤”的纠纷。但在我看来,只要媒体没有因此而丧失其政治嗅觉的敏锐,没有背离追求事实和真相的理念,没有放弃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那所有的“琐碎”和“口水”都是社会及民众应该承受的代价。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媒体。
 
台湾的族群分裂、本土情节;马英九的“乡愿”、第三条道路;蓝绿对决、以党领政,都是台湾向民主迈进的“本土”问题,这也是历史积弊、现实矛盾、文化适应性等问题给民主的成熟建制带来的考验。但我从中也看到了民主体系更多的积极一面,以及对于我们的民主建设和反腐败努力的积极启示。有了陈水扁,台湾民主势必历经阵痛。但好在有陈水扁,将政治人物可能的最坏的虚伪和腐败展现出来,借助于司法公正的惩处,借助于媒体的曝光和教育,台湾民众才有机会历练成为成熟的公民。它再次提醒人们:对于政治人物的道德期待,倘若不建基于民主制度的约束,是危险的。
 
□程金福(作者系媒体研究者)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09/05/content_565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