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产家庭保险规划的八大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43:40
     虽然按照合理的保险规划,可以把人生分为单身、家庭初创、家庭稳健等时期。但很多中国家庭都是近年才开始接触个人保险,保险观念并不成熟,又一下从基础性保障买到最高层次的投资型保障,在认知上产生了很多误区。保险产品有其特殊性,并不是某一项买得高买得早就能起到作用。只有避开这些误区补足缺口,才是“健康保障”。   误区一:重投资轻保障
虽然很多人有购买保险的意识,但是对于购买什么产品却意识混沌。“很多人会主动找代理人谈保险,但是最后还是将重点落在收益上。本质上他们看重的还是投资,而并非保障。这对于进入35岁,甚至是40岁之后的人来说,实在不可取。”投资类产品和保险类产品分别为“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投资是在个人有能力的时候,钱生钱;保险是在人无法应付的时候,钱生钱。”
误区二:自我掌控买保险
什么时候买保险,究竟应该谁说了算?也许很多已经“财务自由”的中产家庭会选择自己决定购买产品时间,但这种自由往往会给家庭带来不必要风险。
有人觉得过早规划养老是杞人忧天,但其实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考虑不仅产品费率低,而且有更多的选择。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健康险,如果家庭不能在该阶段中全面规划健康险产品,那么到了50岁之后,即使保险公司同意承保,也会出现高额的加费情况,甚至发生保费和保额的倒挂。
误区三:给财产投保不给自己投保
这是在中国一个特别普遍的问题,很多事业有成者对大宗财产投保意识浓厚,会主动为车、房产购买保险,但往往个人连最基本的意外险都没有。“客户会觉得财产损失看得着、摸得到。”信诚人寿区域总监陈维嘉对记者说。大众往往过度重视财产本身,而忽略创造财产的个人。
误区四:偏好趸缴型产品
“保险的一大优点在于,如果你每年存一万,十年后你可以从银行提十万加利息。如果你一年后突遇意外,银行只能还你一万加利息。如果你购买的是保险,那么你可以得到的却是十万,甚至更多。”简单的例子说明了保险分散风险的意义所在。
保险的这一优点最好的体现就是期缴型产品。“有人觉得趸缴型产品价格优惠,却没有想到两个问题。第一,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一次支付会丧失一大部分资金的流动性;第二,分期支付保费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其实,购买保险的意义就在于在短期内,用小钱购买保险公司的大信用,如果一次性支付,看似获得费用的优惠,其实是将未来风险转嫁在自己头上。
误区五:三口之家保险分配不合理
对于家庭中谁保险更多,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而言,男性是家庭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很多男性热衷于为妻子、孩子、老人购买保险,却单单忘记自己。“这种方法看似为家人考虑,实际上不仅忽视了自身价值,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风险将对家人造成巨大损失。”、“如果夫妻双方的收入比例是2∶1,那么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与此相近。一旦男性去世,那么损失的将是三分之二的收入能力。”所以一个家庭的保障规划应与收入成正比。
误区六:保单只看有无不看覆盖面
当家庭处于稳定期时,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保障的全面性。即使过去没有买过任何保险,也应该在这个阶段中尽量全面覆盖;如果过去已经有了一些保险,那么可以在险种上拾遗补缺,或是在原有程度上加保。“对于一些家庭收入不高,过去又没有保险的家庭而言,首先应该做到意外、寿险、养老、重疾的全面覆盖。宁愿降低保额,也不能有遗漏!”、“因为任何的保险不是一款独立的产品,而是根据个人需求计算出的一个产品组合,只有合理的配置才是最为有效的。”
误区七:靠保险产品规避通胀
有些保险产品会将“规避通胀风险”作为卖点,虽然分红险以及万能和投连产品可以部分规避通货膨胀,但是由于收益率有限,无法规避所有风险。
“规避通胀风险是一个全面理财概念,不可能通过购买一种产品达到目的。”、“只要投资收益率高于同期CPI增长速度,那么就可以规避风险。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分红险收益率在3.5%,可以有效规避一部分通胀。另一种选择就是投连险,毕竟投连险账户挂钩股票市场,从长远来看,平均收益率会更高一些。”
但依靠保险来抵御通货膨胀本来就是一种误区。“保险主要就是提供保障,其本质不是为了让客户获取投资收益。就好像冰箱和空调都具有制冷功能,但是你不能简单将两者进行比较一样。”、“虽然很多产品都号称自己可以抵御风险,但是往往都属于分红险的变形。如果想规避所有通胀压力,保险产品其实无能为力。”
误区八:保险买一次保障终身
有很多人认为一次性购买终身保险就可以一生无忧,这种想法其实也是误区。虽然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保险期间为终身,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升,原保额往往会不够用。例如十年前保额为5万的大病险,放在如今的医疗费用面前则显得底气不足。
有人会认为这是保险无用的体现,但事实并非如此。“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所有的物价都会上升,同样保险也会随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为了达到保障目标,只能多支付一些保费。”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这样解释:“虽然通胀时物价有所增长,但是个人收入也在增加。所以家庭进行保险费用支出时,应该对整体支出有一个比例设定。对于一般家庭而言,10%比较合适,如果经济能力更强的家庭,也可以适当放宽到20%。然后根据家庭年收入的变化来相应地调整保险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