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闻《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2:38:48
孔子闻《韶》
 
教育教学  加入时间:2010-7-6 10:55:09  刘国刚  点击:26

    孔子来齐闻韶的记载见于《史记·孔子世家》:
    公元前五一七年,孔子而立有五,恰逢鲁国上卿季平子与郈昭伯因斗鸡而生龌龊,得罪了鲁昭公,遂招其攻。季平子力邀同国另外两大家族盂氏和叔孙氏同伐鲁昭公,鲁昭公大败,逃匿齐国,被安置在乾侯。因鲁国发生内乱,孔子也投奔到了齐国,在高昭子家委为家臣,想经其游说面见齐景公而再面荐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期间,孔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经多方考证,《韶》是我国远古时代一种非常高雅的乐曲,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十分盛行。在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韶院村,有一处规模不大的淡灰色仿古建筑。门内北墙正中镶嵌一方石碑,碑上隶书大字题曰“孔子闻韶处”,碑文注于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立。石碑左右,分嵌两方石刻,比碑略小。左边为“舞乐图”,上刻二人席地而坐,一人执管横吹,另一人居右,端坐正视,似凝神陶醉于美妙的曲乐中,当是孔子在欣赏音乐。
    说到为政治国,孔子素来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要讲勤政,节用,有信,不烦政扰民。他曾尖锐地指出“苛政猛于虎”。鲁国遭遇灾害,国库空虚,鲁哀公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说可以减税。哀公不解,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同时他还要求最高统治者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都能以身作则,是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不但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大音乐家。他不但能教授“乐”,更是精通乐理深谙音律之道。据传“韶”本东夷之乐,周立国后用其作为宫廷大乐。齐国首任君主姜太公将其引入齐国,因其“因俗简礼”的基本治国之策,其下历代君主多继续执行其开放务实的政策,故而齐国的宫廷与民间,没有像周王朝那样森严的界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韶》乐受到当时俗乐的积极影响,融入了相当程度的地方色彩,从而更加突出了作为乐舞表现力的广阔性以及亲和性的特点,这就使向来主张“仁政”的孔子不由得心生感慨。因为孔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的热烈追求者,他不辞辛苦周游列国的主要目的就是积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推”而“广”之,以期达到天下之“大同”。
    由此看来,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不止是《韶》精妙的旋律打动了孔子的内心,更大程度上则是因为孔子亲自感受了当时齐国的淳朴民风和“民主”的政权形式,从而进一步验证了自己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而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由衷的欣慰。这让他更进一步看到了以“仁政”促天下“大同”的希望,所以,当其看到齐国化的《韶》乐时,便不由自主意味深长地赞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