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孔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36:29
作者:waitaikong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69    更新时间:2010-2-7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该去的终须去,该来的还须来。谁能说中国缺孔子呢?特别是被统治阶级推上圣坛的孔子,拿来教化民众,两千多年早已是没有黑夜了。如果说在汉唐这教化才刚刚起步,那么到宋元明清可谓是大功告成了。居然把岳飞给杀了。岳飞“精忠报国”,比忠恕少了“恕”而多了"精”,有违中庸。这可能是皇帝小儿杀他的原因。
孔子“吾少也贱”,出生不久,父亡去。17岁时,他母亲也辞世而去,从此孑然一身。他15岁学儒,30岁收徒,55岁周游列国,68岁转回鲁国,整理【诗】【书】删改【春秋】。这都是他自己打拼出来的。
孔子对“周'很向往,他少(年)学礼仪(儒),功底深厚,践行“克己复礼”。那个时代,群雄四起,争霸一方,谁个听他“复礼”呢?还要克己,那更不能。谁克己,谁j将被消灭。所以,孔子真的是生不逢时,周游无果。没有国君给他官做。假如他生到现在,同样的全世界周游一番,那定会有国家重用的。
孔子从周礼演化伦理道德,他自己也修养这些东西。比如“仁”。不过,他做过一件事,杀了少正卯,但不知何故----当然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任何关系。
我喜欢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天行健······”,“······”。说实话,他确有很多我不喜欢的,特别是那个要走回头路的思想。孔子的道德伦理,是在克己复礼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是向内收敛的缺乏创新精神的一种伦理道德。这种东西,很容易被统治阶级拿来用作统治工具······一个保守的道德伦理比一个开放的伦理道德更容易维持统治秩序同时阻碍社会发展。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很欣赏,但晏婴不满。齐国大夫很烦,要杀孔子,景公也没有办法,只得对孔子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后世儒生作为封建礼教的核心,由董仲舒、朱熹等大力强化。
“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都知道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把它视为座右铭。好好读书,到朝廷做官,对上为皇帝臣子,对下为百姓父母。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在古代官场,奸臣当道的多。这是为什么?
他们不知道孔子吗?既然知道,那怎么就“奸”了呢?谁来找出这个答案?
即便是皇帝老儿,他也不听孔子的话,孔子说,“苛政猛如虎”,到了唐朝,苛政比毒蛇还毒了(柳宗元)。可见封建统治者,采用的是双重标准。要求百姓对朝廷官吏“温良恭俭让”,而朝廷官吏对百姓则是够猛够毒够凶够狠,那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三国名人曹操,是个不守儒道的人。为了反对东汉以来把儒家道德规范作为用人的标准,他於公元二一零年颁布『求贤令』。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为亲。杀过他儿子的张绣,一旦真心降服,他都加以任用。西汉中期以后,儒家天命观甚嚣尘上,曹操则“性不信天命之事”,他认为“天地间,人为贵”。曹操并没有否定儒家,公元二一三年(建安八年)他颁布『以高柔为礼曹椽令』,说:“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其后他在『遗令』还说:“天下尚未安定,未得尊古也 ”。这说明,曹操对于何时用儒家的一套是十分清楚的。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投降(公元一九六年即建安元年)曹操后,一贯唱反调。对此,曹操说:“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意思是,消除离间中伤的轻薄之徒,我自信还办得到!这算是对孔融的提醒、警告。孔融没听明白,一意孤行,后来曹操决定把他杀掉。
“隋”后,李氏家族开创大唐帝国,那李家父子玄武门的精彩演绎,便说明那一刻没有“三纲五常”了。古来帝王家,不少杀父弑君者,是他们不知孔子?怎么就大逆不道呢?谁来找出这个答案?
宋金时期,“三纲五常”已经越来越有奴役百姓的威力了。官僚们以抗金为耻,卖国为荣,这便成就了秦桧。宋太祖赵匡胤很懂得儒学,“杯酒释兵权”,一杯酒消除了帝王心患,指望千秋万代,大约是帝王孙又不听孔子的话,于是,败了江山。
明清如何?好不容易推翻了清政府,袁世凯立马就做了皇帝。大约还是儒书读得太深----向前走一步不容易,向后退去如箭一般。
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子与孔子不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然把诸子越来越边缘化了。不过,诸子百家并未消失,他们还是被后世有识之士兼收并蓄。老子那个时代,学老子的不学孔子,学孔子的不学老子。司马迁【史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绌音黜)儒学,儒学则亦绌老子。“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於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伞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於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司马迁很明白,道德在哪里。
社会变革,朝代更新,究竟是哪一种思想道德更可以转化为动力来推动的呢?显然不是儒家,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既不是儒家,是哪家呢?恐怕这是“哑巴吃饺子”。我们知道,从古到今能够转化为动力而推动社会前进的,只能是与儒家相对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道德。尽管被封建官僚长期屏蔽,但它仍然是自然而然的给人以相当的观念影响,被纳入人的世界观。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对此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就像天地阴阳,方位立场不同而已。把世界做一个横向纵向的比较,可以看到中国的封建制发育较早,成熟得快,寿命也长。当我们越是深入了解孔子,了解孔子之后的封建社会的兴衰,就越能认识孔子道德伦理的保守性。这种保守性,主要来源于孔子的立场,他基本上是站在统治阶级一边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概括说,孔子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和伦道德伦理观念影响最深。其思想核心是“仁”,“泛爱众,而亲仁”。而孔子的“众”,包括了他当时社会的一部分“平民”,这是他进步的一面,但他把“仁”具体化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关系上,这就表现出他的思想的阶级属性,使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能够用它来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东西,现在还要吗?要不得的。可是有没有人觉得这是好东西,他很想要呢?即便是要,他也不敢原样照搬,那样就明显复辟了,面子上说不过去。不是有人认为奴隶社会并不残酷吗,是真要到奴隶社会去呀,不克己复礼那怎么行呢?
孔子当时要复辟奴隶制(克己复礼)都不行,现在哪行呢?逆历史而动也太凶了些。或者否定五四运动,替孔子鸣冤,这实际是给封建官僚统治的意识形态招魂。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这可能是目前经济社会的土壤里混合了封建官僚化肥的缘故,由此便长出了封建官僚主义的苗苗。打倒孔家店,他们心痛的不得了。孔家店没有了,那苗苗长出来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孔家店还是要继续开下去,要利用现代技术把孔家店门面好好的装潢装潢。不然的话,是不能够继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儒术是中国封建士大夫官场文化的华丽外衣,实际上孔子思想的先进的那一面,早被封建官僚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几千年的封建官场文化,把“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发挥的淋漓尽致。欺上瞒下,阳奉阴违,鱼肉百姓,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排斥异己,灯红酒绿,寻花问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对内欺压良善,对外卖国求荣。把忠臣搞掉,让奸臣当道······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用孔子伦理奴役人民是真。尊孔是假,他们从心里在道德上,自己从不拿孔子当回事。
对于古今中外文化遗产,我们“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绝不要媚洋复古。结合现代,要历史地辩证的分析取舍历史文化,才能有文化现代的先进。先进文化根本要求应当是人民文化,道德伦理也应当是人民的道德伦理。只有批判封建官场文化,才能弘扬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文化,不破不立。
一切有良知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难道不知道中国封建道德伦理是封建统治者套给人民的精神枷锁么?如果知道,就不难理解,现代中国不需要尊孔,除非有人一定要复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