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国文事:烧得发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57:06
阎肃、张艺谋等名家盘点2010中国文事:烧得发烫
 
2010年12月17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阎 肃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

张艺谋 著名导演

龚 克 天津大学校长

郑欣淼 故宫博物院院长

于 漪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赵本山 著名表演艺术家
回望,为了铭记;盘点,为了思考。
2010年里,那些令我们悲、令我们喜、令我们惊、令我们思的诸多人与事已经随时间远去成为历史。岁月能衰老容颜,但不应衰老记忆。此时此刻,让我们用盘点对抗遗忘。
我们不敢奢望通过盘点全面展示过去一年中国文化的全貌,但至少希望能够记住几个有意义的节点。虽然视角各有不同,观点千差万别,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回望和盘点能够获得拉开距离后的客观,获得尘埃落定后的从容。理性与建设性,永远是我们审视中国文化的基础。
——编  者
阎  肃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
文艺创作 排毒养颜
2010年,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党中央“反三俗”口号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向困扰文艺界已久的种种“低俗、媚俗、庸俗”之风开起猛烈火炮。在这一轮讨论中,文艺创作的基本价值和原则得到澄清,撇开种种乱相,重新回归常识:无论文化娱乐发展到什么时代,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和界限,绝不能含糊,这是文艺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需求。
当前是文艺创作最好的时代,可繁荣背后也有隐忧。一些作品基本道德界限模糊,到了混淆视听的地步。电视相亲一窝蜂,出现“拜金女”。舞台选秀扎堆,出现惊世骇俗的“伪娘”。网络歌曲里面,一夜情、潘金莲和西门庆都成为传唱热点。影视翻拍改编、恶搞风盛行。很多青少年涉世不深,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形,如果大量接触这些节目,以后还怎么跟他们解释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基本道德标准?有人说这是消遣的娱乐,不用那么严肃,无伤大雅。我把这些称之为“地沟油”:不仅没有营养,还有毒素,连消遣也不行!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整治电视相亲、选秀节目,规范网络文学、游戏、音乐,整顿文化演出,舆论一片叫好。荧屏上俗风渐消,网络上色情、暴力、凶杀色彩渐退,文化演出渐趋健康向上。正所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还涌现出一批既有理想,又有想象力,不乏创造力的好形式和好作品。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两位农民工演唱的《春天里》,靠着朴实和感动,而非炒作和包装,深深打动了人们。这说明弘扬真善美的好作品还是大有市场的。
张艺谋 著名导演
电影热炕 烧得发烫
2010年,中国电影这块炕,烧得格外烫。今年年底国内电影票房有望达到100个亿,全国新增银幕将突破1000,照此发展,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时代是伟大的,可时代不等人。全世界的眼光正越来越向中国电影市场倾斜,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思考——这些银幕是不是都在放映国产电影?除了节节攀高的票房数字,有多少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好作品?拍电影找到一个好剧本太难。年轻导演成长太慢。我们老说电影要走向世界,可真正能进入世界主流市场做规模放映的,唯有古装动作片。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中国电影的希望在年轻人。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年轻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持续热情。电影导演也是跟着时代走的,我期望未来十年、二十年,会有更多王艺谋、李艺谋出现,拿出更好的作品与好莱坞电影抗衡。这个时代的年轻导演要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强:既能拿海外电影节的大奖,也为国内观众喜闻乐见。适者生存,两条腿走路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艺术,并不意味着堕落。现在对导演的要求是:既不让投资人赔本,又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和艺术才华。导演不妨接触和尝试各种类型的电影。拍了一部好电影,不能把欢呼声当补药吃,范进中举;拍了不好的电影,也很正常,要经风雨,羽毛被打湿、折了翼都没关系,保持平常心,学习、进取、努力,下一部才会更好。
烧得发烫的炕上做一些冷思考,结论就是:无论是大片还是小片,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只要能拍好,观众都会买账。走过了2010年的中国电影,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龚 克 天津大学校长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宣言
2010年将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个里程碑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实施。这个纲要确定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即走向“素质教育”!纲要称之为“战略主题”,就是说今后十年的中国教育就是要做好“素质教育”这篇大文章。
有人不以为然,说素质教育只是针对“应试教育”的举措,不足以作为“战略主题”。殊不知,“应试”恰恰是中国教育的症结。中学应试为了升大学,小学应试为了升中学,连大学也染上了应试病,甚至学前教育、继续教育都不能幸免。应试本无罪,错在把应试当成了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匡正教育的目的,把教育的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素质发展。
还有的人说,素质教育已经讲了多年,关键是要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应该作为主题。改革固然是关键所在,但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改革是要革除那些妨碍实现目的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素质教育才是目的。所以,我赞成以“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因为这样的主题选择抓住了教育的根本,而改革是“题中应有之义”。
确定以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是纲要的历史性贡献。然而,提出“主题”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行成于思,正确的教育思想是成功教育实践的指南;但毕竟“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宣言,纲要真正的历史价值要看应试教育的今天能否真正转变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明天,这一转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要靠我们大家努力干。
郑欣淼 故宫博物院院长
故宫新起点上再出发
201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的保护与作为国际著名博物馆的故宫博物院的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接近1300万的中外游客在古老的皇宫感受中华文明,认识中华历史文化。
故宫敞开胸襟,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文化遗产界、博物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举办的一系列文物展览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和贡献。
共同负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岸故宫博物院的交流,在两岸同胞的期许下,稳步发展,成效显著,并逐步走向制度化。通过两个故宫携手开展的“温故知新: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今天所典守的故宫文物的重要意义与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010年是“故宫学”提出的第七年,也是以研究探索故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故宫学引起强烈反响并在社会上得到传播、推广的重要一年。台湾清华大学在通识教育中开设了“故宫学概论”课程,北京一所著名的研究生院已决定招收故宫学专业的研究生并授予学位,南方一所著名大学也决定成立故宫学研究中心。故宫学在海峡两岸引起如此重视,表明故宫博物院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也说明故宫不只属于过去,它还与今天的文化建设紧密相连。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固了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等积累的结晶,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征物。
于漪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培养一个心里亮堂堂的人
没想到,81岁的我今年成了“星”,一颗教书育人的明星。要说,能够受到这样的殊荣绝不仅是个人的光荣,这星属于1600万人民教师。
2010年是教育年,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幸福的年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温家宝总理在今年还亲自撰写两篇文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等重要的思想,我深深赞同,并努力学习,认真践行。
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感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次教育规划纲要里头,对学生的要求非常明确的就是“社会责任感”,要教育学生从自然的、不懂事的孩子变成社会的人,负责任的人。我们教师不能“重术轻人”,技能技巧可以逐步学,但做人的道理从小就要懂得。为什么特别倡导在学科教学中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情感熏陶于一炉,自觉为理想、信念奠基?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心里亮堂堂的现代文明人。
“钱学森之问”是拷问我们的教育如何从知识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教育领域里,最重要的是要出“人”!教师的眼界和思考要跳出狭隘的教材教参,关注整个教育的大背景,才能在较高的层次上成长并走向成熟。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将教书育人的责任视为一种信仰,作为人民教师,这辈子才能问心无愧!
赵本山 著名表演艺术家
没有听不懂的“包袱”
2010年,我觉得中国文化的大事之一就是两岸的文化交流更顺溜了。7月份的时候我带着“刘老根大舞台”的一批优秀弟子去了趟台湾,在当地举办了一场二人转演出。说实话,我在去之前心里也没什么底,原因是担心二人转会不会太“土”,东北方言他们是否听得懂,二人转在台湾会不会水土不服?令我没想到的是,演出前一个月2500多张票就全部卖完了,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天的演出特别受欢迎,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火爆。有人帮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过程中,爆笑超过100多次。从观众的眼神里,你就能看出来他们觉得这么演太好看了,太有意思了。后来台湾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媒体还专门搞了一次学术交流,就谈二人转为什么不仅在大陆很火,在台湾也能这么火。台湾保留了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到台湾一点陌生感都没有,有很多我认为可能听不懂的“包袱”,他们竟然全都懂,而且观众和演员之间有种很自然的默契和亲近感。
演完后我越来越觉得这次赴台演出太有意义了。我们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让两岸民众有更多的交流,让台湾观众对东北二人转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这也是我今年做的最大、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去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头几年可能还显得有点生硬,今年就好多了。我觉得在两岸关系越来越近、两岸人民心越贴越紧的时候,民间的文化交流就显得更重要了。两岸百姓文化交流其实就是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而艺术是心灵沟通最和谐的方式,这种交流比什么都强大。
本版人物素描为罗雪村绘
 
(责任编辑:厉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