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不除 居民生活满意度难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54:52
瞿方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社会蓝皮书》今日发布,书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下降,小城镇居民降幅最明显。其中,居民对于职业、社保满意度降至2006年以来的最低点。城乡居民对物价波动承受力下降,对国家经济形势和政府管理的信心回落。(中国网北京12月15日)
    在社科院发布《社会蓝皮书》指出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下降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报告显示,第四季度近74%居民认为物价高,满意度达到11年以来最低。虽然人民银行的报告主要是针对物价满意度,但这大约才是大众满意度降低的核心因素。尽管社科院将满意度分为许多种类,如职业满意度、社保满意度、物价波动承力、对国家经济形势和政府管理的信心等等,但如果大众收入降低,或者手中的钱购买力下降了,许多基本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恐怕是令人感觉更痛苦的因素,当下社会有一句话清楚地说明了事情的本质——除了工资不涨,什么都涨。物价上涨才是真正影响生活满意度的根本问题。
    国人有句老话,“家有余粮,心里不慌”。这是农耕时期的俗语。在工业时代,大多数人家里大约不会有余粮,但余钱大约是有的。如果余钱存在银行里,财富一天天地积累着,心里的满意度肯定也是像家有余粮一样,一天天地在增长。但现在物价却一个劲地往上涨,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人们自然会不由得心慌意乱起来。过去只有房价和少数几种商品在涨价,现在是什么都在涨,原本想攒个房子的首付,想给孩子存点学费,想留点养老的钱,但全面涨价之下,钱的价值明显地打了折扣,明显地缩水了。人们怎么能对生活满意呢?
    而物价上涨的原因,不是商品匮乏,而是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太多,通货膨胀严重。因此,要让大家的生活满意度提高,或者说回到过去的水平线,关键还是将通货膨胀治理住。现在政府也在积极想办法治理这个问题,上调存款准备金,上调银行利息,将过去积极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些都是对的。但从目前来看,做得还不够。而为了治理物价,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还要求一些商品不准涨价,并对蔬菜等食品的流通领域进行清理,并出台了一些打击囤积商品的政策。这些做法中,有些是有效果的,比如对食品流通领域的清理,就很快让蔬菜的价格有所下降。但有些做法明显错误,违背市场规律,比如对食用油的限价措施就让一些企业开始限产或停产。尽管发改委还在力挺限价措施,但并不能否认这一政策导致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限产停产的事实。
    经济学常识告诉大家,当政府对一种商品进行限价的时候,只会造成这种商品短缺。因为限价让企业无利可图,甚至赔本,企业自然不愿意继续向市场供应商品。如果商品短缺,还会让价格继续走高。因此,政府要治理物价上涨,要抓住根本,要学会承认和直面事实,要认识到当下物价上涨的本质是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只要想办法治理通胀,消除引起通胀的原因,物价自然会回到大众可接受的水平。如果通胀不消除,物价肯定不会治理好,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肯定会越来越低,对政府的管理信心也会出现回落,对未来的经济信心也会一点点丧失。
    近年来,影响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是基尼系数和物价指数。基尼系数主要衡量人们的收入差距,物价指数大家现在都很清楚。当然,贫富差距是逐年拉大的,虽然也影响着人们的感受力,但并非始自今年。因此,物价才是今年让人们感受最痛苦的因素,虽然社会保障比过去完善了,但相比于通胀造成财富的缩水,这些原本就很不完善的东西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多少安慰。因此,要让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回到原来的水平,对未来产生信心,还是要从治理通胀下手。这个问题不解决,大众的痛苦指数则会走高,满意指数则会下降,此消彼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