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不除创新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27:35
张国栋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创造性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人们要实现创新就必须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克服各种各样的思维心理障碍,必须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依靠创造性思维,即必须由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去实现创新。
障碍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枷锁主要八种:
■一是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是指沿着习惯的、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的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惯性。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逐渐形成了自己所习惯的、固定的思考模式,当面对客观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固定的角度,沿着惯用的思路对它们进行思考、评判和处理。思维定式就其效应而言,可分为正效和负效两种思维定式。对于正确思维有积极促进作用,能使思维更迅速、更经济、更有效的,称为正效的思维定式;对于那些妨碍正确思维,起消极作用的,称为负效的思维定式。负效的思维定式明显地产生阻碍创造性思维的效应。
■二是权威定式
权威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会存在。事实上,在任何组织当中,只要牵涉到公共活动、群体活动,都需要某种权威。然而,人们对权威的尊崇常常演化为神化和迷信,导致对权威们的盲目崇拜。人们往往很难突破权威的束缚,有意无意地沿着权威的思路往前走。权威定式还会扼杀人的智慧,阻碍人们以科学的精神去探索、去创新和发展真理。亚里士多德曾断言:“物体从高空落下,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这个断言流传了1800多年。伽利略却不迷信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他要重新用实践检查它是否真理,他拿着两只大小不同的铁球,跑到比萨斜塔上往下扔,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断言是错误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客观事物在发生不断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方法会不断地出现,我们要尊重客观现实,不盲从权威,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有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勇气,实现创新。
■三是从众定式
“从众”,心理上是指个体在群体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着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随众附和,人云亦云。在“从众定式”的指导下,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别人怎么说,我也怎么说;别人怎么想,我也怎么想。显而易见,从众定式不利于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一般说来,在随众附和的环境下,新的创意和创新很少出现。如果一味地盲目随大流,个人也就不愿意开动脑筋,也就不可能获得什么新的创意,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新观点、新思路、新发明、新创造往往是冲破从众定式的结果。应该提倡“自主的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可增加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的机会,可激发创造性,开拓新路,另辟新径。
■四是唯经验定式
经验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没有经验就没有创造。因为经验本身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只不过是发生在过去。经验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基础,经验的撞击可以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面经验又可以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教训。
经验本身对创造性思维又具有双重的作用。一方面以已有的经验为参照为借鉴,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经验又可以对创造性思维构成潜在的障碍。创造性思维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以往经验的惯性,这里的障碍就在“熟悉”二字上。因为“熟知并非真知”,这是黑格尔多次说过的名言。熟知的事物是重复了多次的东西,人们已经习惯于按固定的含义去认识他们,按固定的联系去思考它们,按固定的模式去对待和处理它们,因而使得一般熟知的事物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某种固定不变的“常态”。比如,太阳东升西落的“常态”,曾使人们在几千年里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五是唯书本定式
书本是人类经验、智慧和体悟的结晶,是人类知识、文明的宝库。书本使每一代人都能从一开始就站在前人的肩上。但是,书本知识自身也存有一些缺陷:
其一,书本上的东西主要是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观念的总结。书本上的优秀成果固然能给后人的实践以启示和指导,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解释人们当前实践中碰到的一切新现象、新情况和新问题。
其二,书无完书。书本知识是对人的智慧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人们在概括和总结经验的时候,由于受到当时时代和科学文化发展等条件的限制,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以及认识道路的复杂性和曲折性,难免发生偏颇,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
习惯于唯书本定式思维的人,往往认为凡是上了书本的,凡是已形成的条条框框,都会被绝对地当作思考问题的依据,凡事皆“拿本本来”削足适履,结果会导致放弃对实际问题的深入研究,放弃对于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阻碍创造性思维的萌发。
■六是寻求唯一答案
大多数人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被教育: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的答案。在学校的训练下,思维就形成了这么一种习惯定式:思维的目标就是寻找或达到一个潜在的唯一的正确答案。因此,寻求唯一答案就逐渐的深植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了思维方法的金科玉律。然而,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很多问题并不是如此,它们是变动的,不确定的,有许多正确答案是依你所追求的目的而定,如果你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在你找到第一个之后,就会不愿意或者根本就想不到去寻找第二个乃至更多个其它可替代的正确解决答案。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来说,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是没有尽头的,人们的所谓答案,只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某一个阶段、某一个程度、某一个层次的近似的认识,并不等于绝对的唯一答案。事实上,一个答案仅仅是一个相对的真理,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才是绝对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重大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很多的。应该说新的创新,新的科学发现,往往是在寻求问题的第二个、第三个答案开始的。
■七是错误、失败属于坏事
我们知道把船拴在避风港里的确安全,但造船的目的不是让船停在那里。一个人只要做事情,肯定就会出错。但人不能因为怕出错就一辈子总静止地躺在那里,什么也不做。对于我们的大多数活动来说,“失败是坏事”是有道理的。如果作为飞行员的你驾驶一架航班客机出了事故,如果你设计的广告反而使销量减少,如果你作出的决策使企业损失了几百万元……这些“失败”当然都是坏事。但是,当我们正在追求一种新的观点、新的创意时,如果死抱着“错误、失败是坏事”的观念,就会导致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趋于保守和停滞不前。在创新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失败,每种探索都会伴有风险。在科学史上,哪一次伟大发现的过程不能开出一长列错误的清单?哪一次伟大的成功没有经过多次的失败?
■八是“我没有创造力”
“我没有创造力”,这实际是人们心理上的一个误区,也是束缚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的心理障碍。一个人要想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第一步就要有“我有创造力”、“我能够创造”这样的积极心态。因为,无论做任何事情,重要的就是要有信心。只要有“我能”、“我行”这样的自信心,你就能使你的大脑运转,去寻求做成这件事情的办法。反之,如果你认为某事不可能,那么你的大脑自然会思考一些证明此事不可能的理由。而一旦你相信,真正地相信事情是可能的,你的思维便自然会去发掘能实现这件事的各种方法。
以上,对影响人们创新的思维上的一些障碍进行了分析。如果人们能够主动地克服了思维上的这些障碍,学会并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并且善于在实践中加以自觉和灵活地运用,就能够打破常规,实现思维的创新、观念的更新、工作的创新、事业的成功,扩而广之,就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当前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中,有必要把这些障碍创新的心理疾病祛除,用健康的思维、发展的思维、科学的思维来指导我们干事、创业、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