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化的饮食习惯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55:48

西方化的饮食习惯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生活方式对乳腺癌发病率影响的流行病学证据。但日本女性在移民美国后,乳腺癌发病率显著升高是西方化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西方化的饮食习惯增加乳腺癌发病危险的证据。

  脂肪摄入

  目前还不清楚减少摄入脂肪是否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一项脂肪饮食干预的荟萃分析发现,减少饮食中的脂肪摄入可以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病例对照的荟萃分析而不是定群研究一项非序贯研究的对照试验显示,脂肪摄入与乳腺癌有弱相关性。一项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美国妇女健康倡议研究)的结果尚未公布,此项研究检验了低脂肪饮食对降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及其他慢性病发病率的影响。

  肥胖

  绝经后妇女的肥胖与乳腺癌发病危险增大相关,但绝经前妇女的肥胖却与降低乳腺癌发病危险相关。有规律的运动和体重减轻可以降低绝经后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血清中雌激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的降低可能使这些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降低。

  吸烟

  吸烟不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的影响是导致绝经前妇女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降低,从而使绝经期提前。尽管如此,在吸烟者中尚未发现乳腺癌发病危险降低——的确,有一项研究显示,与不吸烟者相比,嗜烟者患乳腺癌的死亡危险更高。

  蔬菜和水果

  摄入富含抗化剂类胡萝卜素的蔬菜与绝经前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降低相关。维生素D衍生物和类视黄醇都可以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并加速细胞凋亡。IGF-1水平的升高与乳腺癌发病危险的升高相关。意大利一项纳入300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小乳腺癌患者的研究比较了合成维生素A类似物芬维A胺和安慰剂的作用。结果发现,总体而言,该药物对乳腺癌再发没有预防作用,但它却和绝经前女性的乳腺癌再发危险显著降低相关,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再发危险升高相关。    

炎性乳癌与乳腺炎的区别

    炎性乳癌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类型,乳房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发红发热、疼痛和明显水肿。发病呈暴发性,十分类似急性乳腺炎,因而经常出现误诊。但两者也存在一些差别。

  炎性乳癌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类型,乳房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发红、发热、疼痛和明显水肿。发病呈暴发性,十分类似急性乳腺炎,因而经常出现误诊。但两者也有一些区别。44岁的崔女士去年10月份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发红、肿大,被一家医院诊断为“急性乳腺炎”,并接受消炎治疗。

  虽然又打针又吃药,可病情却越来越重,连左侧腋下淋巴结都肿大了。去年年底,她来又被确诊为“炎性乳癌”,接受了正规的综合治疗。首先化疗2个周期,患侧乳房红、肿消失,肿瘤明显缩小;之后去外科行左乳房切除术,术后又行放疗1个周期和化疗4个周期。目前患者已完全恢复正常,正在接受后续的康复治疗。

  医生点评:炎性乳癌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类型,乳房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发红、发热、疼痛和明显水肿。发病呈暴发性,十分类似急性乳腺炎,因而经常出现误诊。但两者也有一些区别:

  ①两者均可见到乳房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但急性乳腺炎时病变可较局限,亦可较广泛,颜色为鲜红,皮肤呈凹陷性水肿;而炎性乳癌时皮肤改变广泛,往往累及整个乳房,其颜色为暗红或紫红色,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外观;

  ②两者均可见到腋下淋巴结肿大,但急性乳腺炎的淋巴结相对比较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推之活动性好;而炎性乳癌的淋巴结大而硬,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用手推之不活动;

  ③从全身症状来看,急性乳腺炎常有寒战高热等明显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而炎性乳癌通常无明显全身炎症反应,如伴有发热,则为低热或中等热度;

  ④从病程来看,急性乳腺炎病程短,可在短期内化脓,抗炎治疗有效,预后好;而炎性乳癌则病情凶险,一般不化脓,不发生皮肤溃破,却可延及同侧乳房以外的颈部及手臂,甚至可侵及对侧乳房,抗炎治疗无效,预后差。

  炎性乳癌和急性乳腺炎在初期比较难鉴别,随着病情的发展其不同点就愈来愈明显了。如果炎性乳癌被误诊误治时间过长,治疗起来就很棘手。因此该两种病的鉴别诊断对病人来说非常重要。炎性乳癌一般不宜立即手术,可先行全身化疗或放疗,为手术创造条件。术后可根据病人情况予以适当的综合治疗。    

未婚、初产年龄超30易得乳腺癌

    未婚是导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事实表明独身女性、结婚较迟和婚姻持续时间短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初产年龄大于30岁将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哺乳月数多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有学者研究认为泌乳在5年以上,可以使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30%。通常乳腺癌的发病率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增高,如20岁前足月生产第一胎乳腺癌发病率仅为初产年龄在30岁以后女性的1/3。此外,哺乳也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

  现在医学上把年龄超过35岁才第一次分娩的叫高龄初产。由于年龄过大的原因,先天愚型和畸形等先天异常的发病率要相对高一些,但80%~90%的高龄初产还是会生出健康的新生儿。另一方面,产道和会阴、骨盆的关节变硬了,会造成分娩时间延长,而且还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症。此外,对产后的育儿工作也会感觉到体力方面的负担。

  专家建议指导:

  (1)因年龄关系容易疲劳,要充分休息和睡眠。

  (2)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时做好胎教如:听优美的音乐,抚摸胎儿和丈夫一起给胎儿说话,讲故事,给予胎儿早期的良性刺激和训练,促进胎儿身心健康发育。

  (3)摄取均衡的营养,注意食盐的摄取量,预防妊娠中毒症。

  (4)定期健康检查必不可少,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比如在孕早期应及时做产前筛查或产前诊断,在孕晚期应遵医嘱增加产科检查的次数等。

  (5)参加孕期训练班的课程,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孕妇在产前就对分娩过程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准备,通过呼吸和放松训练,掌握分娩技巧和减轻疼痛的技巧;另一方面掌握有关产后护理、新生儿照顾和护理的技巧,从而充满信心地迎接小生命的到来。此外,还设有孕妇体操,可增加身体的弹性,促进产后体形的恢复。

  (6)到设备完善、条件好的医院分娩。
      (实习编辑:曾文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