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编题 有效练习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8:33

自主编题     通州区金沙小学 曹冀苏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03-05 16:16:47

 

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尾声,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小学生数学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总是不遗余力地通过集体讲评和个别面批加以拨乱反正,但效果并不理想,总还有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一错再错。怎样有效降低作业的返错率,将学生从沮丧的反复订正中解放出来?在实践中,我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自己编题自己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举一反三,强化训练

 

 

生理学家说:“人一旦记住的事情要遗忘几乎是不可能的,看似遗忘的事情其实只是被锁在记忆的深处罢了!”作业中的错误,通过教师的集体讲评和个别面批辅导,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到错误的原因,但如果对做错的题,仅仅是花两秒钟换一个答案了事,那么以后再做原题或类似的题,在负面记忆情绪的暗示下,还是会顺错误的思路走一遭。因此,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仅仅评讲、订正还不够,还必须进行强化训练,以取代深植于记忆深处的错误信息。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教师为学生一一出题训练并不现实,这时开发学生群体这个蕴藏巨大潜能的宝库,很有必要。每天学生作业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教师在集体讲评后,可当堂启发和引导学生编题,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优选出好题积极推荐给全班同学,或学生自告奋勇将自编自创的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全班一起分享出题学生的智慧。这样,学生既得到了强化训练,又能获得再创造的成功快乐。而每天少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通过面批辅导学生更正后,让学生先自己建立错题档案,再针对每一道错题编题目进行强化训练。这种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自主练习,使学生的纠错训练变被动为主动,其参与练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大大提高,收获亦多。例如:在相遇与追及问题的自主编题练习中,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总结出这一类题的基本形式是由相向而行、同向而行、反向而行与同时出发和不同时出发两大方面组合而成,对问题的认识形成质的飞跃,编得生动,练得有效。

 

 

二、弹性分层,因材施练

 

 

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重复练习,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还会使其产生厌烦情绪,影响纠错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编题时,我要求他们能针对错题编出同类题、变式题和反例题,练同类题加以强化、练变式题进行拓展、练反例题对比辨析,同时提倡编出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习题。

 

 

由于学生存在着知识基础的不同和能力上的差异,在编题练习中,我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原则,注意因材施练,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难易程度、练习量等方面进行弹性分层处理:能力强的学生,除要求他们编一道同类型题目外,还必须进行思维含量较高的变式题、反例题的编练,以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一般学生,要求他们先编两道同类题,再编一道变式题或反例题,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对能力弱的学生要适度降低要求,允许他们直接仿照原题编三道同类题练习,同时鼓励他们尝试编出更高层次的题目。例如:练习乘法分配率在除法中的运用时,能力弱的学生可以编练与原题类似的题目,诸如7.2÷4+5.8÷4;一般学生还要进行迁移类推,编出如②18÷0.4+52÷0.4-30÷0.4之类的题目;能力强的学生还须进一步认识到像③4÷12+4÷8这类题不能使用分配率,只能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在分层编练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地设计有目的、有坡度、有层次的多样化训练题进行练习,每位学生都能在练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享受进步的快乐。

 

 

三、实时评价,有效激励

 

 

对学生自编自练的作业,怎样实施有效的评价与激励?

 

 

1、采用学生自评 、同伴互评、小组长批改、教师批阅及家长参与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形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家长和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多向反馈。这样既能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能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监管,关键还锻炼了学生,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批改过程成为学生相互认识、相互分析、相互调节和相互完善的教育提高过程。

 

 

2、每日优题展示与评比。学生编题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操练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欣赏方式,师生可以从每日练习中精选出优题,展示在专用的小黑板上,让大家一起解题、赏题、评题,使编题练习成为师生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平台,成为学生自我激励、获得成功的载体,进而激发起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展其探索、创新能力。

 

 

会解题不一定会编题,会编题一定会解题。编题的过程是把解题引向深入的研究过程,是探究创新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编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练习,能促使学生把该问题理解与掌握得准、全、深、透,从而达到“过练不忘”的境界。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学生精彩纷呈、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我不难发现,学生已真正由“苦练”变为“乐练”,正在自主编练的过程中体验着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