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总结历史的经验作为面对未来的借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9:35

5、总结历史的经验作为面对未来的借鉴

【原文】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1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2时而落。

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国,则莫若求其人。彼或蓄积而得之者,不世绝,

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于是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欲为之也,然而于是独为之;好之者贫,为之者穷,然而于是独犹将为之也,不为少顷辍焉。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价3人维藩,大师4为垣。”此之谓也。

【译文】所谓的领导人,是人民的根源,根源之处的水清那么水流也就清,根源之处的水浊那么水流也就浊。所以拥有社稷的人,如果不能爱护人民,不能有利于人民,反而要求人民亲近爱戴自己,是不可能得到的。人民不亲近不友爱,反而要求人民为自己使用,为自己卖命,也是不可能得到的。人民不为自己所用,不为自己卖命,而追求兵力强劲,城池坚固,也是不可能得到的。兵力不强劲,城池不坚固,而要求敌人不来,也是不可能得到的。敌人来了,而要求没有危险不被削弱,不被灭亡,也是不可能得到的。危险削弱灭亡的情景,全部聚集在这里,而要求安逸与快乐,就是狂妄的人。这种狂妄的人,不用等待就会没落。

所以,人民的领导人想要强固安乐,那就不如反过来让人民强固安乐;想要臣下依附统一人民,那就不如反过来让人民参政;想要修整政治美化国家,那就不如寻求人才。那些蓄积而得到人才的君主,世代都有。

那些有才能的人,生在当今,然而却有志于古代的道路,正因为天下王公贵族们不喜好这些,所以他们独自喜好这些;正因为天下人民不想要这些,所以他们独自喜好这些。喜好这些的人贫困,作为于这些的人穷苦,然而他们还是独自来作为,不会有片刻的停止。只有他们清楚地了解古代先王之所以得到,之所以失去的原因,知道国家安危好坏,就象辨别黑白一样清楚。如果是这样的人,很大地使用他,那么天下就可以统一,诸侯就可以臣服;如果小小地使用他,那么威望行为就会波及邻国;纵然不使用他,也要使他不离开本国的疆土,那么国家就会终身没有祸患。所以,领导人民的人,爱护人民就会安全,喜好读书人就会荣耀,这两者差一样就会灭亡。《诗经》上说:“能助人兮是藩篱,大部队兮是围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节论述的还是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这一节论述的就是寻求人才问题,修养自己的身心后,领导人的最佳行为方式就是寻求人才。寻求什么样的人才呢?按荀子的话说,就是有志于古代先王道路的人,也就是说,能以历史经验为鉴的人。历史的经验,就是用来作为现在人现在所作所为的借鉴的,学习历史的经验,就可以少走弯路,少撞南墙,少被打击,少挫折。而如果不学习历史的经验,就会多走弯路,多撞南墙,多被打击,多挫折。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是没有经验的,因此就只能总结历史的经验作为面对未来的借鉴。虽然历史的经验不一定就适合未来的发展变化,但总结天、地、人、万物的发展规律,历史的经验确实是可以借鉴的。借鉴,并不一定就是要死搬硬套,全套照搬,照本宣科,而是应向有子所形容孔子那样:“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说,孔子这个人为人能继承先人之志,而且所继承的东西亦有次序、顺序;但他却宜于约束使合规范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不约束使合规范先人留下来的东西,而随自己意思作乱、乱作者,也是没有这种情况的。“孝弟”而能“犯上”者,是指在继承先辈留传下来的学问时,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能敢于批评先辈留下来的某些不好的东西。要有选择地继承和学习,若是统而收之,则糟粕不能去,而精华亦将埋没其中。在孔子的那个时代,约束、规范祖先留下来的学问,可以说是很难得的;然而孔子很清楚,若是毫无保留地统统学习先辈的东西,那社会就不会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人类的思想也在不停地变化,前进;所以,孔子有选择地约束和规范、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学问。因为只有这样有选择地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学问,才能立起“仁”的根本。中国人有个不太好的陋习,当代的权威是不能推翻的,你若是有怀疑,试图对权威提出批评,那准是十恶不赦了。所以,犯上者,鲜矣!太少了。

荀子在本节还有一个重要思想,即“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想要臣下依附统一人民,那就不如反过来让人民参政;这个思想至今被人们忽略。为什么要让人民参政?因为只有人民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政。那么人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呢?就是“安居乐业”的政。其实人民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奢望,有房住有工作有点闲钱也就足够了。能够让人民安居乐业的政就是好政。

——————————————————

【注释】1.社稷:《书·太甲上》:“社稷宗庙,罔不祗肃。”《诗·小雅·甫田》:“以社以方。”《老子·七十八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论语·八佾》:“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国语·鲁语上》:“故祀以为社。”《孟子·离娄上》:“诸侯不仁,不保社稷。”《礼记·月令·仲春》:“命民社。”《史记·陈涉世家》:“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这里用为土地神神主之意。土神和谷神是古时君主都祭祀的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2.胥:通“须”。《管子·君臣》:“胥令而动者也。”《韩非子·解老》:“胥靡有免,死罪时活。”《史记·扁仓传》:“胥与公往见之。”《史记·赵世家》:“太后盛怒而胥之。”这里用为等待之意。

3.价:(jie介)古同“介”。《诗·大雅·板》:“价人维藩。”《说文》:“介,善也。”介:《易·兑·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易·晋·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郑玄笺:“介,助也。”《诗·小雅·楚茨》:“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诗·小雅·甫田》:“攸介攸止,烝我髦士。”《诗·小雅·小明》:“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诗·大雅·旱麓》:“以享以祀,以介景服。”《诗·大雅·生民》:“攸介攸止,载震载夙。”《尔雅·释诂下》:“介,佑也。”这里用为助佑之意。

4.师:《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郑玄笺:“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说文·币部》:“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这里用指为较大的部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