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语言中的特殊用字(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50:51
blog.sina.com.cn/zhangfangcn个人资料 张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25
  • 博客访问:15,169,457
  • 关注人气:3,944
(2010-12-17 11:16:56)

“文革”语言中的特殊用字(图) 

张放

         1976年10月,“四人帮”倒台,“文革”最终结束,叶剑英功不可没。但“文革”初期,很多人,包括叶剑英,也都不是预言家,都不会想到几年后,林彪会摔死在外蒙古,江青等人会被后来的国人称作“四人帮”。

         其实,文革开始的1966年,叶剑英与林彪的关系非常不错,叶剑英常主动到林彪家里汇报工作,并希望林彪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及对策,林彪对叶剑英这种谦卑态度很表肯定,给予了叶剑英最有力的支持。所以,叶剑英也投之以桃,报还以李。他在多次重大场合,公开极力赞美林彪也就不足为怪。

         叶剑英曾在1966年9月底一次公开场合说:“最近时期,我们党内还有一个很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就是毛主席选定了他自己的第一个接班人。主席选了几十年了,究竟谁来接班?选来选去,验来验去,经过近四十年革命斗争的考验,证明了林彪同志具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是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还有高度的领导艺术,是毛主席最好的接班人。主席选定林彪同志这样一个最亲密的战友为接班人,肯定地说,不但我们文化革命运动取得彻底胜利,而且对整个中国,整个世界的革命取得胜利也完全是乐观的。林彪同志的身体比我们中的任何人都好。”

         说句老实话,这种赞美在今天听来,几乎就是吹捧。但那年代,包括叶剑英本人在内,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在吹捧。很多国人听后,反而会从内心里感到某种赞同与庆幸。所谓赞同,是指叶剑英对毛泽东“选来选去”和“验来验去”的说法,一定会得到很多了解党史的人的赞同;而感到庆幸,是指叶剑英对林彪身体健康状况的推断。当时怎么能有人敢想像,林彪后来竟想弄死毛泽东呢?当时的国人,都认可毛泽东“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说法。至于林彪的身体,听听当年一句时髦口号就知道,国人对林彪充满着某种祝福吧:“敬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只是林彪后来倒了,就将其妖魔化,说他怕这个怕那个,说他弱不禁风,这也不行那也不对。其实,后来的这些废话,都是某些御用文人干的肮脏活计罢了。

         正因为叶剑英并未在“文革”初期,看清林彪几年后的真面目,所以,他这样继续肯定林彪道:“我们确信,林彪同志跟着毛主席领导个二三十年是毫无问题的。有了主席,有了林彪同志这样英明伟大的领袖,有了他们两个人,刚刚好,马克思恩格斯也是两个人,毛主席、林彪同志也是两个人,我们的革命就无往而不胜,就可以信心百倍地完成我们伟大的革命事业。”

         诚然,将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做比喻,来形容毛泽东与林彪,不在意料之中,但感到叶帅很有创意。诸位不妨想一下,叶剑英这种位高权重的军队高官,在语言使用上,都如此与当时形势保持一致,就更不要提下面的平民百姓使用“文革”语言时会怎样“用法无度”了。

         其实,使用语言比较级中最高级的“最”字,并不是林彪自己的专利,而是当年所有国人共同爱好罢了。即便是牛鬼蛇神和地富反坏右,也不例外。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喜欢将“最”字使用在毛泽东与林彪身上。

         叶剑英当然也不例外。他也会在语言使用上,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当年的语境。他在1966年秋天另个公开场合这样使用了“最”字:“林彪同志从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上井岗山,以后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向毛主席学习军事指挥,理论等方面是最好的。在党的领导干部中,特别在军队领导干部中,最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而且年纪最轻,身体也最健康,……林彪同志只有局部神经受伤,不会影响思考和健康。因此他是最优秀、最健康、最年轻,是最有能力领导我们的。我们不仅要宣传毛泽东思想,而且要向全国、全世界宣传毛主席和林彪同志的健康,这有极大的政治意义。”

         使用这么多的“最”字,无非是要告诉国人,林彪健康状况没有问题,接班没有问题,领导中国人继续前进没有问题。

         进入1966年冬季,文革开始了半年多时间,毛泽东8次检阅了红卫兵后,无数国人很快学会了使用“文革”语言。“最”字的使用是“文革”语言中最大特征:“拥护伟大的毛主席必须以林副主席为榜样。林副主席是毛主席最好的学生,他对毛泽东思想钻得最深,学得最活,用得最狠,贯彻执行得最好、最彻底”等语言已经成为某种公式,成为包括叶剑英等老帅们在内所有老中青国人天天不使用甚至就有些难受的语言结构了。

         反观今天某些所谓红墙方面的“文革”图书,不难发现,胡扯与虚伪充斥其中。究其原因,无非两种:一是未经历文革的某些年轻作者瞎编臆想,靠想当然来编造当年的语境。二是经历过文革的某些作者,更乐意把自己摆放在“早就看出林彪江青不是好人”的“预言家”位置上,采用谴责性的预言式语言,对林彪江青等人进行口诛笔伐味道的阐述。前者让人感到郁闷,后者则令人感到滑稽。郁闷是因为作者与文革有代沟,这种代沟不可逾越。滑稽则因为知道那些作者心里装着明白,笔下却只能或只会写出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