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案”媒体报道中的语言歧视(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8:17

“袭警案”媒体报道中的语言歧视(图)

2008年07月11日07:06  来源:   我有话说 查看评论(1) 好文我顶(1)
心理徽眼张结海专栏

  jh-zhang@online.sh.cn

  上周,上海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袭警案。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之后的媒体报道的话,那就是: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外地来沪无业人员袭击了上海市闸北公安分局办公大楼,最终导致多名公安干警伤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媒体对单亲家庭很有兴趣,似乎遇到一个单亲家庭,就像遇到一个动人、曲折、吸引眼球的故事的金矿。比如这次上海的杨佳袭警案,媒体在第一时间就披露杨家父母离异,杨佳是和母亲一起生活的,从小性格孤僻、不与人交往等等。
  离婚在中国一直名声不好,以前有“宁拆十座庙,不拆一家门”的说法,后来我们又批评高离婚率是资本主义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的表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单亲家庭=问题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孩子的观念在中国依然有相当的市场。

  真的是这样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和同事们一起在上海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家庭调查,调查包括三类家庭:初婚父母都在的家庭(父母双方从未离过婚)、丧偶单亲家庭(父母一方因事故、疾病死亡)以及离婚的单亲家庭(没有再婚)。

  调查发现,离婚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主观福利水平显著地低于完整家庭的孩子,而丧偶单亲家庭孩子的主观福利水平与完整家庭的孩子没有区别。我们将各种因素进行逐一考察后,发现影响离婚单亲家庭孩子的最主要因素正是这个社会的偏见。也就是说,单亲家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强加给单亲家庭的坏名声。

  这样的坏名声正是通过类似杨佳案的媒体报道得到强化。实际上犯罪分子中来自单亲家庭的数量上一定远远少于来自完整家庭的,但是由于心理上,人们倾向于接受自己期待的信息(这是算命准确的主要原因),当读者在媒体上阅读到杨佳的故事很可能会说,你瞧,单亲家庭就是不好。可是相反,当他们听说了马家爵的故事之后却不会说,你瞧,双亲家庭就是不好。

  外地来×人员,或者外来人员,这原本是一个和到城市求生的农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概念。这类概念本身也是充满了歧视,在犯罪案件报道中以本地和外来人员的两分法来突显罪犯(或者犯罪嫌疑人)的户籍地,同样势必会强化关于外地人的负面刻板印象。

  我记得自己曾经做过一个关于文明行为的调查,许多接受调查的上海本地受访者回答说,随地吐痰、乱穿马路都是外地人干的,不是我们上海人。而这显然不是事实。

  实际上,无业人员同样也是一个被刻板化的概念,因为提起无业人员,许多人脑子里会出现一个游手好闲、到处惹事生非的小混混形象。以前我们不承认失业,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才有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后,随着铁饭碗的打破,我们也有了下岗、待业、失业,在这类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动、短暂性失业,和一般人心目中的“无业人员”并不相同。

  外地来×人员和无业人员这两个概念还涉及到一个对统计概念的偏差理解问题。假设一共有100种职业,每种职业中有1个人犯罪,那么,每一种职业在媒体上出现1次,我们再假设这100个人后来都失业了,又都再犯了1次罪,那么,无业人员这个词就会出现在媒体100次!大家会怎么想?“无业人员的犯罪率就是高!”

  (作者为知名心理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