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晒图我晒书——我的读书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9:44
『贴图专区』[图片故事]你晒图我晒书——我的读书笔记
: [只看楼主] [高亮楼主] [关注此帖]
[只看 请选择需要查看的用户ID 的回复] [使用说明]

J  作者:格陵兰冰原  提交日期:2010-06-04 23:18:55 访问:13272 回复:258
楼主
自从工作之后,去书店的次数真是越来越少了。最近逛了一回,却发现一些包装精美、售价高昂的畅销书,里面的内容似乎对我吸引力不大。想起学生时代读过的很多书,还寄放在老妈家里,于是,回去扫了一回书橱。才发现,原来这些书,都是宝。:)
相信这样的话题感兴趣的人应该不多,只当是做给自己的读书笔记吧。一本一本来:
第一本:《山坳上的中国》,作者:何博传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年纪还很小,小到连里面的一些表格、数据和名词都看不懂。这样一本对当时的我来说话题过于沉重、内容过于深奥的书,我竟然还是读完了,还认真做了点划。当时的班主任30岁不到,知道我在看这本书,一再用狐疑的眼神看我:明显不相信以我的年纪会喜欢看这类书。而最后,竟然是他自己抵受不住诱惑,问我借去读了一个星期才还回来。汗……
而我自己,也是因为现在做这个读书笔记,才知道这本书在当时有多轰动。


奶牛梦工场
来参加金秋大赢家活动:搜门店,赢奶卡

斯翰宾尼
商务时尚精品男装专柜打造网上男装第一品牌

川西燕子沟
贡嘎雪山 乐途无限 神秘红石 万年冰川
更多品牌专区>>
',1)">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4 23:23:02
1#
2005年,《山坳上的中国》被三联书城推荐为对中国近20年影响最大的图书之一。
2009年南方某报采访何先生时这样评价:何先生观察到,为了初级阶段目标,“西方的知识分子开始贬值,我们开始‘升值’;西方人拆铁路,我们修铁路;西方人口从城市流向农村,我们则从农村流向城市;西方人从高楼搬下平房,我们从平房搬上高楼;西方人以自己的语言为至尊,我们在拼命学外语;西方人的科学重点转向社会,我们的科学转向自然……”如今,这个阶段还在继续。中国还在山坳上爬坡,距离山顶的“金碧芙蓉”还远。二十余年过去,社会在变,危机形式在转换,山坳之后还有山坳,所以,这书仍有现实意义。
读者感慨: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不是现在的高级技工。
也有人说:20年前还有何博传,现在只有大嘴巴。就是现在重看《山坳上的中国》,还是觉得振聋发聩。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4 23:26:06
2#
在书的扉页,当时作为编审的许医农有这样几句话:
“阅读此稿,在感到被人当头棒喝、猛击一掌的同时,一种“炎黄子孙再不奋起更待何时”的巨大内在驱动力从心头勃发。然而,它却伴随着两个相关念头:其一,这部书稿在现实的中国能获得出生问世权吗?其二,如果这样一部书稿,在现实中国竟然得不到出生权,那就说明中国确实没希望了。”——不要忘记,这本书写于1988年。
一些内容节选(原谅我偷懒,实在是拍照比码字要快~:)
很庆幸当时我买下了这本书,如今要想找到它,也只能到旧书市场碰碰运气了~


作者:英雄归来了 回复日期:2010-06-04 23:29:46
3#
这事吗???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4 23:34:09
4#
呃。。。天涯明显歧视新人,图片上传不了。明天再来介绍一下这位书作者:何博传先生。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4 23:46:34
5#
声明一下:LZ不是5毛党,也不做愤青好多年。(事实上我觉得时代需要愤青。如果连青年人都不再热血,那么这个国家可能就真的没希望了。)
PS:这是第一本对我影响深远的社科类书籍,所以放在第一位。后面要晒的书可能杂七杂八,会以文学书籍居多。不感兴趣的朋友基本可以绕道了~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4 23:48:42
6#
作者:英雄归来了 回复日期:2010-06-04 23:29:46
3#
这事吗???
-----------------------------
书比较老了,除非是喜欢淘旧书,否则的话,现在应该很少有人知道。
作者:回家种大地 回复日期:2010-06-04 23:58:00
7#
3
作者:hajve 回复日期:2010-06-05 03:56:24
8#
3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07:34:55
9#
何博传 广州人,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组与预测咨询委员会成员,中国未来学首批研究者之一,《营运学》学科概念的提出者。1962年毕业于广东师范数学系,学生时代就参加过我国第一代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执教于中山大学科学哲学室,1981年至1988年就已在国内外发表文章60余篇、合作专著3本,其中关于中国危机问题的一组论文,在国内外反复被转载,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著作《山坳上的中国》,此书中作者首次创议建立一门与“全球问题学”相对应的“中国问题学”专门学科。
------------------------------------------------------
以下文字皆摘自何博传先生《人心的底层是什么?——摩梭人的神喻》一文:
我无法想起,是先看到湖水,还是先看到神山。我只记得对她凝视良久,她却对我无言。直到我明白,她的美丽,正在于她永恒的沉静。
自此,泸沽湖,摩梭人,连同那片土地,像一幅神秘油画,从古老的历史深处走来,隐隐幻成一种莫明的引诱,潜入我脑海深处,使我长梦难醒。
我的梦,全出自摩梭人的歌:“谁能预言神箭从始而终的故事,就能摸透人心的底层。”
神箭穿过峰巅,直插云宵,一路裂空而过,响亮辉煌。没有人会怀疑它的“从始”。这“从始”也不会成为人心底层的东西。能够成为人心底层东西的只有“而终”。那就是死亡。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07:36:19
10#
人类几乎从一开始就或明或暗地知道,人心的底层只有两个字:死亡。而且,越到后来越明白,“死”不重要,“亡”才最重要。就是,躯体最后变成什么不重要,一生所获,特别是心理、感情、精神方面的东西,永失、永弃、永亡才最重要,才是真正心有不舍的东西。所以,历史上多有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不见有求长生不死者。求不老,就是怕眼前的一切消亡。如果一个人被断定已经永远失去感觉与记忆,人们就会说,他的生命已死。这个“死”字所指,就是“亡”。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07:38:02
11#
因为人心底层恐惧消亡,不肯消亡,拒绝消亡,才会发狂般追求爱情,追求才华,追求健康,追求事业,追求成功,追求不朽,才会有种种英雄主义的冲动,才愿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或者呼喊“不自由毋宁死”。总之要“流芳百世”。那情形,就像摩梭人在泸沽湖边对着格姆女神山生活一样:眼前是无限的生命荡漾,头顶是永恒的寂静消亡。人就在这中间,为留下一点什么不肯“亡”的东西而竭尽所能地歌舞。所以萨特说:“人是无用的激情”。

作者:haoganjue 回复日期:2010-06-05 07:41:44
12#
不自由毋宁死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07:46:28
13#
很遗憾,遍寻网络都找不到何先生一张照片。他的这首诗作《我不是》,被称为是他自己的内心写照:
我不是驯良的温鸽,
怎忍心你的抚摸!
我是滴血的杜鹃,
令你在血光中思索。
我不是妩媚的花朵,
怎甘心你的攀折!
我是山野的刺枣,
教你在贫瘠中育果。
我不是吉他的轻乐,
怎陪伴你的欢乐!
我是爆冬的沉雷,
摇醒你沉睡的生活。
假如你不是浅薄,
就会在痛苦中寻找。
我愿在误解的重轭下,
耐心地把你等着……
向何老致敬!祝福他老人家安好!
作者:东港才子 回复日期:2010-06-05 07:47:16
14#
好书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08:08:38
15#
还想补一段书中节选。——当年的这一席话,放在20年后的今天,竟仍然适用。叹息……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08:11:17
16#
因为对何博传先生十分敬重,所以关于这本书的篇幅有点多。后面要晒的书内容会精简一些。
第一本书晒完。
作者:霁月轩客 回复日期:2010-06-05 08:23:46
17#
爱书人,做个记号。
作者:霁月轩客 回复日期:2010-06-05 08:26:04
18#
《山坳上的中国》
============================
好奇怪,此书在卓越网、当当网均没有卖的。
作者:讨厌死机 回复日期:2010-06-05 08:35:21
19#
好书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08:50:52
21#
作者:东港才子 回复日期:2010-06-05 07:47:16
14#
好书
作者:讨厌死机 回复日期:2010-06-05 08:35:21
19#
好书
--------------------------------------------------------------------
的确是好书。事实上我节选出来的只是书中的极少部分内容,整本书以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谈到了当前中国面临的方方面面问题,包括经济改革、工业发展、农业隐患、生态危机、教育困境等。
“中国有‘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城镇和庄园’之说,水资源极其宝贵。一个即将来临的自然的报复,是比缺乏粮食更为严重的缺水。”——想想之前的西南大旱吧!作者本是学者,无奈却成了预言家。
一本20年前所著的书,里面提到的大部分问题至今仍然存在甚至越演越烈。难道我们有的,只是对作者表示佩服么?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10:26:41
22#
呃。。。。斑竹把我回复霁月轩客的话删了?莫非认为我是卖旧书的?ORZ……
好吧!看来我应该考虑一下,帖子是否还有继续的必要……
作者:发贴专业户 回复日期:2010-06-05 10:53:46
23#
图区难得的斯文帖、支持
作者:山坡小羊 回复日期:2010-06-05 13:37:18
24#
潜力潜力潜力帖
作者:发癫的蚂蚁 回复日期:2010-06-05 14:00:08
25#
好贴马克,楼主好人!
作者:发癫的蚂蚁 回复日期:2010-06-05 14:01:00
26#
楼主好人,继续!
作者:lsp975 回复日期:2010-06-05 14:02:02
27#
马克
作者:一剑倚_天寒 回复日期:2010-06-05 14:03:03
28#
好书
作者:砖大舅 回复日期:2010-06-05 14:28:03
29#
潜力帖留名
作者:醉无好诗 回复日期:2010-06-05 16:04:14
30#
Mark之,并在网上找何博传先生的《山坳上的中国》,欲一睹而后快。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5 21:48:46
31#
上午被删了个回复,怕被定性为书贩子,所以才会犹豫了一下。其实我本人很乐意继续这个帖子,直到把想写的写完。不过今晚回来有点晚了,明天才会更新。
谢谢LS各位的支持~
PS:我看过的都是一些很大众化、很经典的书藉,不是什么奇书异典。所以,后面的内容,大家不要期望太高。:)
作者:hxp1114 回复日期:2010-06-05 22:21:42
32#
没有文化,哪有文明?这样说才是正确的。
作者:liuht1550 回复日期:2010-06-05 22:58:30
33#
楼主请继续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05:30:24
34#
作者:hxp1114 回复日期:2010-06-05 22:21:42
32#
没有文化,哪有文明?这样说才是正确的。
-----------------------------------------------------------
建议这位朋友看看胡菊人先生的原文再说。
引用一下文章结尾的一句话:
“没有基本的生活文明,而奢夸祖先已死的文化,行吗?没有文明,哪有文化?文明若有,也只是私生子,还说什么中国文化!”
作者:botanics 回复日期:2010-06-06 06:13:45
35#
楼主继续!
作者:9lala9 回复日期:2010-06-06 09:30:33
36#
关注
作者:liuqi930 回复日期:2010-06-06 09:45:49
37#
lz起的好早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1:14:30
38#
作者:liuqi930 回复日期:2010-06-06 09:45:49
37#
lz起的好早
----------------------------------------------------------
今天只是个特例:)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1:16:18
39#
最近被图区的丝袜图轰炸得头晕,所以大家对这个帖子的反应,倒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好吧!马上来晒第二本书~
作者:王敬伟 回复日期:2010-06-06 11:16:48
40#
我对中国的理解是:一直是多数人为少数特权者打工。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1:18:19
41#
第二本:《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法】罗曼•罗兰
在古今中外一众文学名著之中,这本书不是经常被人挂在嘴边的那种。但是,这是我阅读次数最多的一本名著,没有之一。
还记得第一次是在学校的图书馆无意中看到的,几年中多次阅读却一直没有买(其实是因为当时家贫,舍不得买)。后来好友偷偷买来放到我的书桌上——那一天,是我的18岁生日。
可以说,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走完了整个青春年少。到现在我仍然会时不时翻出来看。但是很奇怪,虽然读过多次,我对书中的很多情节始终印象模糊,但却记得每次看这本书时内心的触动;而且每次看完,感受都会不一样。——无论时间、空间以及身处的社会形势怎样变化,始终能给人带来内心上的触动和启发。这,也许就是名著之所以被称作“名著”的原因吧!
译者在第一册扉页的献言:“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该书描述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它是描述心灵历程的史诗。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1:24:28
42#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罗曼•罗兰在写这部小说以前曾经屡次宣称:世界要窒息了,必须打开窗子,让新鲜空气吹进来。这个观念在这部具有史诗规模的小说中表达出来,书中的情节在欧洲两个主要的国家——德国和法国展开着。作者描绘他的主人公时以当时汹涌澎湃的各种事件作为背景,同时述及20世纪初叶欧洲生活中极其纷繁的各方面,从文化艺术以至政治动态。
1937年,《约翰•克利斯朵夫》第1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冠有《译者献词》。
1941年2月,《约翰•克利斯朵夫》第2、3、4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2卷冠有《译者弁言》。
这位“译者”,本身也是一位名人,被批评家誉为“在中国一两个世纪也难得出现的翻译大家”。他的名字叫——傅雷。

作者:公主Cherry 回复日期:2010-06-06 11:25:28
43#
好贴要马克~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1:26:02
44#
正如译者在第二册开篇所言:“青年成长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暧昧、矛盾、骚乱的历史。顽强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其顽强的和年代久远的传统与民族性拘囚在樊笼里。它得和社会奋斗,和过去的历史奋斗,更得和人类固有的种种根性奋斗。一个人唯有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得胜,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的自我冲突: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反抗,以求解脱。”
这是第二册节选: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1:29:07
45#
中场休息。下午再来更傅雷的内容。:)
谢谢LS各位支持~
作者:superstar09 回复日期:2010-06-06 11:45:55
46#
支持
作者:呕血烂泥废材 回复日期:2010-06-06 12:09:34
47#
好贴。山坳上的中国我也有本,但是一直都没看。
看看旧书页,感受下从前读书沉思的经验。
作者:子读 回复日期:2010-06-06 12:27:41
48#
好贴----
作者:xcvvvv 回复日期:2010-06-06 15:07:57
49#
占位下。拿分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8:10:14
50#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作为一位翻译家,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
“哲学家在他身上研究哲理和思想,文学家在他身上感受纯真和情怀,历史学家在他身上读一分知识分子的心灵。”——还有比这更高的评价吗?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8:12:47
51#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自80年代出版至今,在20多年间的发行量累计已达110万册。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8:15:05
52#
以下文字,皆摘自《傳雷家书》:
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归纳。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6 18:24:50
53#
翻译工作,就好比架设桥梁。必须对两边的情况都非常熟悉和了解,桥梁才能搭通。很可惜,近年的译文作品越来越少,好的译文作品就更少。也许,现在的文字工作者,做学问已经远不如上一代人的专注和严谨了。
第二本书晒完。
作者:little木瓜 回复日期:2010-06-06 18:26:04
54#
以后我也接触下
作者:唐伯豹 回复日期:2010-06-06 19:26:56
55#
做个记号。第一本书,买不到,可能是反书。
作者:a78995116 回复日期:2010-06-06 22:27:43
56#
3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10:13:44
57#
晒第三本书之前,有些话不吐不快:
父亲教了一辈子语文,临退休的前几年,是他最抓狂的日子:每到学期结束,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批改教师评语(奇怪吧?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竟然也要先拿去给前辈批改)。每次他都要忍不住骂:“什么狗屁中文系本科生!写句评语都狗屁不通!”只不过是给学生的几句评语,年轻教师写出来,最后都要他象批改小学生作文一样,圈圈点点一番才能通顺。
想起《山坳上的中国》的一段话:“不合格的教师教出不合格的学生;然后,不合格的学生又将成为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变成了制造庸才的机器。这是教育系统中最可怕的恶性循环。”
年轻一代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对文字的运用,已经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地步。难怪有人会说,对国学传承得最好的地方,就只剩下港台地区了。
第三本:《唐宋词鉴赏辞典》,主编:唐圭璋
记忆中应该是刚上初中的时候,攒了好久早餐钱才买下来的(小时候没有零花钱,只有早餐钱可以省)。这也是我买的第一本精装版书籍,因为我知道这本书很长时间内一定会被不停翻阅,平装版可能会磨损太快。
这是一本名符其实的辞典,里面有关于唐宋词的一切相关知识;但是,这本书读起来又浅显易懂,而且图文并茂。——这是以唐圭璋教授为首的一群专家学者们的心血之作。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10:22:28
58#
开篇的是几首词作的字画,都出自名家手笔。

作者:苍天之大鸟人 回复日期:2010-06-07 10:27:20
59#
楼主更偏好反思和现实类的著作么?《唐宋词鉴赏辞典》,我也有本,有时翻阅书柜的时候会拿来随手翻阅几篇,但我更喜欢三曹的诗集,其中最为喜爱曹操的诗词。很薄的一本书,但却时常翻阅,爱不释手。
可能楼主刚开始发帖,晒得书还只是一个开头,我本人更爱好文史类的,持续关注楼主的好贴,希望能看到与楼主共同喜爱的书。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10:28:03
60#
唐诗宋词一直是出版商青睐的题材,不过象这样严谨而认真的编撰,这几年的同类读物中,已不多见。
书中内容节选:


关于词的一些常识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10:36:04
61#
作者:苍天之大鸟人 回复日期:2010-06-07 10:27:20
59#
楼主更偏好反思和现实类的著作么?《唐宋词鉴赏辞典》,我也有本,有时翻阅书柜的时候会拿来随手翻阅几篇,但我更喜欢三曹的诗集,其中最为喜爱曹操的诗词。很薄的一本书,但却时常翻阅,爱不释手。
可能楼主刚开始发帖,晒得书还只是一个开头,我本人更爱好文史类的,持续关注楼主的好贴,希望能看到与楼主共同喜爱的书。
-----------------------------------------------------------
谢谢这位朋友的关注。前面说过,我读的书其实很杂,主要还是以文学类居多。你说的反思和现实类,也的确比较偏好,不过不会再晒,因为我觉得《山坳上的中国》,一本已经足以代表。至于文史类的书,实在是读得不多。抱歉~
PS:后面会晒到的一本古籍是《孙子兵法》,书的序言,就是曹操当年写的。:)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10:45:24
62#
江南,诗人笔下的宠儿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10:47:27
63#
手上资料不全,晚上再来更关于唐圭璋教授的内容。谢谢大家关注
~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20:02:16
64#
唐圭璋(1901-1990)  字季特,满族,民盟成员。中国当代词学大师、著名的中国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1928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934年开始发表作品。毕生专治词学,其词学成就与夏承焘、龙榆生并称,是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
曾任南京第一女中、钟英中学、安徽中学教师,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曾任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兼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词学》主编。1990年11月30日在南京病逝。
编著有《全宋词》、《全金元词》、《词话丛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等,著有《宋词三百首笺注》、《南唐二主词汇笺》、《宋词四考》、《元人小令格律》、《词苑丛谈校注》、《宋词纪事》、《词学论丛》等。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20:34:06
65#
《清平乐》一首,选自唐圭璋教授所著《梦桐词》:
絮飞烟瞑,昼永闲庭静。
一霎蕙风吹梦醒。帘外日扶花影。
无端乍倚西楼,鸠声唤起春愁。
纵有垂杨万缕,几曾系住行舟。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7 20:35:12
66#
第三本书晒完。
作者:半只鳖 回复日期:2010-06-07 21:00:16
67#
头皮发麻呀·
吼一声!
作者:发贴专业户 回复日期:2010-06-08 00:00:51
68#
傅雷家书,倒是翻过一次,如今已是毫无印象,毕竟现在通信工具和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连情书都N年没写过了。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0:28:35
69#
作者:发贴专业户 回复日期:2010-06-08 00:00:51
68#
傅雷家书,倒是翻过一次,如今已是毫无印象,毕竟现在通信工具和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连情书都N年没写过了。
---------------------------------------------------------
有些事情,它注定只属于曾经的青春年少:)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0:30:37
70#
继续来晒书~
第四本:《罗兰小语》,作者:【台湾】罗兰
这本书在我的学生时代可谓风靡一时,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
它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罗兰女士的成名之作。第一集出版于1963年台湾。随后又陆续出版5辑。
有趣的是,罗兰本人并不认为《罗兰小语》是本励志书:“在我看来,励志的书太多、太滥了,它们是为了追求达到一种人生目标,而告诉人们怎么去获得成功的。我希望不要把我的作品和其他的励志作家放在一起,我的创作是最早的,后来有很多人都是在模仿我。而且我的创作是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我并不认为,人生一定要达到某种目标,实现某种成果。生活中每个人面对事物的处理方式和心态都不同,人们并不需要那种指导,我的书只是在讲我的人生态度。”
“读者是在阅读中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我就是为他们提供这些。我的书并不是要让读者来欣赏我的作品、来赞美我,而是将我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把我在生活中经历到的事情,把我自己的感悟讲出来,读者就会发现他们需要的。”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0:32:15
71#
作品内容是作者在广播工作与撰写其他作品的过程中,陆陆续续写下来的;是对种种社会现象与人间苦乐的切身感受与心得。
这些“小语”从一个极其俭朴单纯而又十分开朗明亮的农业社会,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车水马龙、巨厦连云的时代。它是作者从六十年代到世纪交替之间,在每晚一小时的广播节目中,随着当时当日对人生的感受与心得所写下来的播稿与在其他刊物所发表的短论。

作者:lsp975 回复日期:2010-06-08 10:34:53
72#
路过,3分走人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0:51:07
73#
PS:不知道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也走这种风格,收效是不是会更好些?
-----------------------------------------------
书中节选:
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动荡和冲击,而青年人则注定要比其他人承受更多,无论你身处哪个年代,都不可避免。经过这种动荡和冲击的洗礼,真正的坚强者会变得更强;而懦弱者,则可能会选择陨灭。也因此,年青人中,有(或者有过)自杀念头的,并不在少数。
来听听罗兰怎么说?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0:54:40
74#
纯文字太多了,给这篇文章配个图~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0:57:01
75#
“三十而立”。但是很多人到了三十岁反而会有很多疑惑,也会有很多感叹。比如,会忽然发觉:自己竟然老了……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1:01:17
76#
也配个图:)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1:06:48
77#
罗兰,原名靳佩芬。1919年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与她文学艺术的启蒙,小学毕业后,考入天津的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因家庭原因身为长女的她,放弃了读大学的道路。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她怀揣临时毕业文凭,到乡下一个女子完全小学任教。利用这段时间,它学到了许多文化传统礼仪。这为她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去台湾,1959年至1991年,在台湾“警广”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长达32年。出版作品除《罗兰小语》外,还包括散文、小说、游记、诗歌、诗论等。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
1988 年深圳海天出版社首次向中国内地读者推介台湾作家罗兰和她的作品,其后陆续出版了《罗兰小语》、《罗兰散文》以及部分书信体文集和论文集,获得极大反响,在中国内地迅即形成“罗兰热”。
如今是可亲可敬的奶奶了~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1:17:37
78#
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温慰,那么夏天的花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了。
——摘罗兰散文《夏天组曲》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1:19:37
79#
第四本书晒完。
作者:霁月轩客 回复日期:2010-06-08 11:36:05
80#
昨天在书店5折买的书。

作者:霁月轩客 回复日期:2010-06-08 11:37:19
81#
最近看的一本书,推荐一上。

作者:l-mint 回复日期:2010-06-08 11:51:32
82#
谢谢分享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2:55:56
83#
回霁月轩客:第二本我没看过;第一本在当年也曾经引起过轰动,是本好书。)
好书本来就多,加上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经典”都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个帖我只晒自己喜欢、或者对我来说有影响的书,而且同类型的书我可能会只晒一本(比如文学名著,我贴了《约翰•克利斯朵夫》,那么其他的名著就不会再贴了)。
PS:其实也是藉晒书之名,缅怀一下已经抓不住的青春。:)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6:59:28
84#
第五本:《围城》,作者:钱钟书
有人不知道这本小说吗?有人不认识钱钟书吗?我想应该没有。:)
因为这本书是公认的经典,所以关于书和作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只转一段评论:
“就像一无用处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几乎惟一的好男人一样,方鸿渐也是《围城》中最好的人——或许除掉唐晓芙。在整部小说里,只有一个唐晓芙,是纯洁而可爱的。这是因为她对方鸿渐来说,还是虚无缥缈的,无望不可即的,所以,她是一个幻象。而但凡有真实感的人,就都是可笑的、猥琐的、虚荣的、卑鄙的。方鸿渐优于里面的每一个人。我们知道,乱世是英雄或枭雄的天下,懦弱者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既不作恶也无英雄气概、既与世无争又于世无补的方鸿渐,是注定要失败的。方鸿渐的悲剧是现代社会人性异化的结果和对比。
在读《围城》的时候,你会笑,会心的笑——不笑的人也用不着担心是否忘记了笑,你只是忘记了幽默。幽默不一定要笑来表示,所以发笑的就是真幽默也未可知——所以是会心的笑,不够,还要脸红的笑,笑书上的人,笑身边的人,也在笑自己。”
第一次买这本书是在书展上。当年此书在书展上大热,一再加印的结果,是出版社连校对都来不及,书中印刷可谓错漏百出,读起来实在不爽,但又舍不得丢弃。直到很久之后,才终于另买了这一本。


这样的一本书,用句书中的话来形容就是: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7:36:05
85#
《围城》通篇言语犀利、妙语连珠。这里只随意摘几句: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巾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做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方鸿渐说:“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女人学政治,那真是以后天发展先天,锦上添花了。”
写好信发出,他总担心这信像支火箭,到落地时,火已熄了,对方收到的只是一段枯炭。
韩学愈虽非哑巴,天生有点口吃。因为要掩饰自己的口吃,他讲话少、慢、着力,仿佛每个字都有他全部人格作担保。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
世界上大事情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却绝不肯偷别人的钱。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这句话,真够狠)
“——哼,高松年还要我写篇英文投到外国什志上去发表,让西洋人知道咱们也有牛津剑桥的学风,不知怎样,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辛楣叹口气,不知道这正是中国的厉害,天下没敌手,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竟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害。
活着诚然不痛快,可死也不容易,黑暗似乎够深,光明依然看不见。
“女人不傻决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傻,不多不少。”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说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到的一颗都是剩下的那些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到的那一颗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面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一种人还有希望,第二种人只有回忆。
(哈哈~不摘了!还是赶快回家看书才够痛快~~)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7:37:42
86#
可敬的老人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7:38:31
87#
七律一首《阅世》
——摘自钱锺书先生所著《槐聚诗存》
阅世迁流两鬓摧,块然孤喟发群哀。
星星未熄焚馀火,寸寸难燃溺后灰。
对症亦知须药换,出新何术得陈推。
不图剩长支离叟,留命桑田又一回。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7:45:20
88#
因为喜欢这本书,所以喜欢他们~
陈道明。他演的方鸿渐,可以用“入木三分”来形容。据说他和钱老因戏结缘,成了忘年之交。

有人批评过这出电视剧“苏文纨太漂亮、孙柔嘉太丑”。——祝福李媛媛老师在天国安息

史兰芽。当年她出演唐晓芙的时候,只有16岁。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8 17:46:28
89#
第五本书晒完。
作者:苍天之大鸟人 回复日期:2010-06-08 19:11:40
90#
看到了《罗兰小语》连封面和纸张都是一样,呵呵。
持续关注楼主中
作者:adamsheep 回复日期:2010-06-08 21:48:53
91#
配图很美:)
浮躁的人很多,静下心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作者:霁月轩客 回复日期:2010-06-09 08:35:04
92#
罗曼·罗兰的作品我只看过《罗曼·罗兰音乐随笔》、《罗曼·罗兰苏联日记》。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围城》,同名电视剧也看过。这是当时读到的很有阅读快感的一本小说。
读到好书,一般人是迫不急待读完,而我常是细品慢读,就像吃牛肉干。最近读到的非常有阅读快感的小说是马笑泉的《巫地传说》,也是朋友推荐的。
实在对不住楼主,在此贴贴自己看的书,但我忍不住推荐好书,总觉得好书应该大家分享。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9 14:32:45
93#
作者:苍天之大鸟人 回复日期:2010-06-08 19:11:40
90#
看到了《罗兰小语》连封面和纸张都是一样,呵呵。
持续关注楼主中
------------------------------------------------------
呵呵,缘分!谢谢关注~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09 14:33:54
94#
作者:adamsheep 回复日期:2010-06-08 21:48:53
91#
配图很美:)
浮躁的人很多,静下心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
我是浮躁的时候就会去看书:)
作者:发贴专业户 回复日期:2010-06-09 16:11:24
95#
嗯、又看到了一本书架有的却久未再去拾起的书,当年从一部电影中知道了有个史兰芽,清纯的形象至今偶留脑海,料想此女亦为熟妇矣。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10 07:05:45
96#
作者:霁月轩客 回复日期:2010-06-09 08:35:04
92#
罗曼·罗兰的作品我只看过《罗曼·罗兰音乐随笔》、《罗曼·罗兰苏联日记》。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围城》,同名电视剧也看过。这是当时读到的很有阅读快感的一本小说。
读到好书,一般人是迫不急待读完,而我常是细品慢读,就像吃牛肉干。最近读到的非常有阅读快感的小说是马笑泉的《巫地传说》,也是朋友推荐的。
实在对不住楼主,在此贴贴自己看的书,但我忍不住推荐好书,总觉得好书应该大家分享。
-----------------------------------------------------------
这本我也没看过。当代作家中,我最喜欢、最敬佩的是路遥,后面会写到。
PS:何不另开一帖详细写你自己喜欢的书?这样可能会更能体现你自己的风格。:)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10 07:07:56
97#
作者:发贴专业户 回复日期:2010-06-09 16:11:24
95#
嗯、又看到了一本书架有的却久未再去拾起的书,当年从一部电影中知道了有个史兰芽,清纯的形象至今偶留脑海,料想此女亦为熟妇矣。
-----------------------------------------------------------
一直以为电视剧《围城》是90年代中拍摄的,所以当得知史兰芽竟是71年人的时候,很惊讶~
作者:浔阳夜月 回复日期:2010-06-10 12:46:52
98#
:)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11 11:56:22
99#
第六本:《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
作家路遥的成名作应该是《人生》。这是他成名之后写成的小说,也是我读到的第一部路遥作品,而且是在他逝世之后。
有一家青年报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到现在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
《平凡的世界》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6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待《平凡的世界》完稿,这位不到40岁原本壮实的汉子,形容枯槁,看起来完全像个老人。所以有人会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用生命写成的书。
早期买的一本,印刷粗糙而且错漏百出,当年我是一边拿着笔修改错别字一边读完的。时至今日我才明白:当年买到的,很可能是盗版书!
想要重读,不得已,重新又买了一套。


作者:格陵兰冰原 回复日期:2010-06-11 11:58:49
100#
一直觉得作者对孙少平太残忍了!已经让他受尽生活的磨砺,还要让他所爱的人离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