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权——思有所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1:17
用权——思有所悟(学与思) 浏览:[149]   大  中  小  
      从本质上说,权力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支配的力量。权力本身不会给掌权者带来觉悟和品格。但为谁掌权、为谁用权,则能反映出掌权者觉悟、品格和境界的高下。
      权力的基本属性是“公”,它来自于公众,服务于公众。领导者只有用权来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谋利益,才能得到群众拥戴。
      领导干部运用权力的过程,是履职尽责、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权力运用应当与服务群众同始终。倘权力运用与服务群众分离,与私利相连,势必会流于歧途。
      有权者往往会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甚至过高估计自己,而把外来的监督视为“与自己过不去”。其实不然,用权只有与接受监督相结合,才会是安全的。
      权力并不等于领导者的权威。如果下属出于对权力的恐惧,对领导者仅有表面上的服从,并不等于其内心就是对你尊敬和信任。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完善透明、公开、公正的机制,堵塞权力寻租的空隙,能使资源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
      权力不论大小、轻重,都意味着一种责任。相应的职位应该有相应的权力,并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
      秉公用权、一心为民,是一个领导者走向成功的“阶梯”,能在群众心中筑起不朽的“丰碑”;而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则会为人民所唾弃。
      应当把用权看做是人民的重托和信任,恪尽职守,秉公施政;应当把用权看做是一种责任和奉献,而非谋取私利、贪图享乐的工具。
      权力一旦进入市场,只会搅乱市场;如果把权力当做一种“资源”,只能使权力与腐败联姻。
      因时、因地、适度用权,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大气,而非捉襟见肘的局促;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成熟,而非急功近利的幼稚;是一种目光远大的驰骋,而非孤注一掷的盲动。
      对于下属,应当让其有与职位相应的权力,信任放权,放权信任,使其敢于负责,有所作为,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倘给权力的价值下一个公式,可以表述为:“权力的价值:为人民服务=100,为己谋私=0。”
      作为领导者,既要善于运用“硬”权力,又要善于运用“软”权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即品德修养、知识水平、生活态度、情感魅力等素质和行为。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大小,直接关乎“硬”权力的影响程度。高明的领导者,应该重视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培养。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领导者应当懂得和学会“藏权”,即表现为合理、有分寸地用权,不过于外露,较少用权力来说话,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对领导者而言,权力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用来为群众谋利益,为人民建功立业,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也能用来为个人谋私利,给个人留下污点,甚至葬送自己的政治生命。
      把手中权力看成是公众赋予的,就会自觉用权造福于人民和社会;若把权力看做是自我享受的工具,则会危害人民和社会。
      凡事以“我”为中心,一味奉行“我说了算”,虽然表面上很风光,实际上很难得到部署的真心拥戴,而只能成为孤家寡人。
      权力,能为一心为民谋福利的干部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也能为贪赃者掘下坟墓;其间福兮、祸兮,全在掌权者自己把握。
      应该警惕权力对领导者的腐蚀,视滥用权力为“高压线”,绝不去碰触它。
      纵观古今中外,掌权者腐败的悲剧无不在警示我们:凡是缺乏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在运行中失控、失衡,以至私有化、特权化、商品化,产生腐败。因此,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犹如营养丰富的食品最容易腐烂,运用权力本身就带有腐败的危险。所谓“10-1=0”——领导者如果用十分之一的权力去谋取私利,就会丧失自己的全部威信。
      秉性正直、品德善良的人,会运用手中的权力施展才干,为民造福,从而使自己如玉生辉。而心术不正、品行低劣者,一旦权力在手,势必会滥用权力,加速自毁。
      作为一名现代领导者,既要有领导权威,还要有人格魅力。领导权威加人格魅力,才会对部属形成号召力和凝聚力。 (万长松)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