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卸任者”张维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29:21
“被卸任者”张维迎作者:孙勇杰来源:时代周报来源日期:2010-12-16本站发布时间:2010-12-16 8:03:13阅读量:1342次  12月6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办公室一纸公告显示,没有任何解释,刚刚担任一届院长的张维迎卸任。张维迎,号称中国最敢言的经济学家,也曾经因为一句“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使他一夜间成为“人民公敌”。是“因言获罪”还是正常卸任,头发花白的直爽老头张维迎,在“被卸任”的诸多猜测中,依然登上了宣讲台。

  “张维迎是个很有性格的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中国学界这是少见的优良品格,但是说得对不对,这个就另当别论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名博士后说,这应该是学界公认的看法。

  然而,对于这位具有优秀品格的知名学者,为何突然卸任院长一职,光华管理学院师生均表示没有召开会议,原因至今不清楚。

  北大校方简单的“正常换届”,招致更多猜测。

  突然卸任

  “说老实话,我也没有胆量说‘皇帝没有穿衣服’,只敢说皇帝的衣服透明度太高了。”

  这一次,一向敢言的张维迎,对于突然“被卸任”,再次选择了沉默。

  12月12日晚间获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拟任人选日前产生,蔡洪滨将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张维迎任期此前已经结束。

  12月6日的人事任命通告称,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的基础上,经研究决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的拟任人选如下:院长:蔡洪滨;副院长:陆正飞(兼)、徐信忠、刘学、张志学、龚六堂、张佳利(兼)。光华管理学院将在12月6-12日公示。

  公示意味着,13日以来,张维迎铁定不再担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完成了相关工作交接。

  然而,根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网站显示,11月22日,院长张维迎教授一行还拜访了中国平安集团,会上张维迎仍信心满满地展望了光华的未来。

  显然,这次展望之后几天内,光华的未来已经不再由张维迎掌控了。

  12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张维迎的题目为“真正的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的论文,最终被定义为张维迎的卸任演讲。

  同时,武常岐、张一弛也不再担任副院长职务,此前,他们在学院分别主管EMBA和MBA工作。

  这也成为北大校方证实张维迎卸任是正常卸任的重要依据。

  “这是一次很正常的换届,不只是张维迎一个人,是整个光华领导班子的调整。”北大校方宣传方面一名负责人表示。

  然而,作为光华管理学院第二任院长,对于学院建设有诸多建树、现年52岁的张维迎,仅仅一届任满,便突然卸任,依然引起诸多猜测。

  同时,作为当事人,张维迎、武常岐、张一弛均对卸任问题保持缄默,更让外界疑惑不解。

  “因言获罪”、虚假学历门、学界恩怨等一系列原因,被舆论重新审视了一遍。

  “因言获罪”被否认

  《市场的逻辑》,是张维迎今年曾经风行的一本书。

  书中,张维迎的主要观点之一是,金融危机之后,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和不信任,如果演变为更多的反市场政策,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会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比环境破坏的后果更严重。

  逻辑,这个充满理性意味的字眼,是张维迎最喜欢用的一个词。

  然而,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经济学家,成名甚早的张维迎,一向以其对市场经济不遗余力的鼓吹而闻名。

  在这些鼓吹中,颇为强调逻辑的张维迎,却经常言辞激烈。

  张维迎一向性格直爽,开口无忌,他的很多大胆的观点因为在层层传播中的误解与曲解,始终使他置身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因言获罪”,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其突然卸任的主要“被猜测”动因。

  追溯这位争议学者的大胆言论可以回到1983年,年仅23岁的他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为钱正名》一文,提出“一个正常有序的社会里,钱是社会的一个奖章,你能多赚钱,说明你对社会多做贡献,所以不应该回避钱,把它看作坏东西”。

  文章刊登后,他旋即陷入一场全国大批判。结果《中国青年报》等报纸整版批驳,陕西省的某位主要领导点名批评他。

  2004年的“郎顾之争”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三次改革大论争里,张维迎就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他在《理性思考中国改革》一文中提到“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结果这句爆炸性的话语使他一夜间成为“人民公敌”。

  此后,抛出了“上不起学只因学费太低”等经典语录的张维迎,时常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思想有新意,但很多观点引起了社会争议,好像和管理学院院长的本分有些偏离。”此举可能直接导致其无法继任院长一职,不但是外界的猜测,光华学院师生也有人对此持有相同观点。

  而与其学术观点相对应的,是轰动一时的“学历造假”传闻。今年8月,网友孔曲波发表微博指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简历造假,一度也曾传出,张维迎可能因此辞职。

  但经证实,此消息不实。据北大光华学院老师介绍,张维迎在牛津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是经济学诺奖得主莫里斯教授,为光华学院特聘教授,一年来北大光华学院几次讲学。并且,北京大学还成立了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名誉所长为莫里斯,所长就是新任院长蔡洪滨。

  改革者张维迎

  黢黑健硕的蒙古壮汉一丝不挂,向脚下鱼贯出入的人群炫耀野性的美感。对面的老子瘦小干枯,侧身吐舌瞪眼,似是讥讽壮汉的滑稽。

  这是北大光华学院新楼门前的两尊怪异的塑像,最初曾被质疑与北大精神不符,但是在张维迎的坚持下还是留下来了,现在它已经是光华最受欢迎的拍照地点之一。

  仿如这两尊乖张的雕塑,张维迎留给光华管理学院的,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改革者形象。

  2003年,担任北大校长助理初期,张维迎主持下的“北大改革”,“不升即退”、“终身教席”等措施引发诸多争议。

  比起终因教育体制的问题消失于无形的“北大改革”,张维迎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尤其是北京大学发布的《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掀起一系列轩然大波。

  2007年爆发的有关中国高校改革的重要事件—“张邹之争”、“张何之争”,无一例外都与已经担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张维迎有关。

  2007年6月10日,世界银行研究部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邹恒甫在其博客上披露,自己被开除的真正原因,是院长张维迎和他较深的个人恩怨。他还抖搂,张维迎当初想“搞掉”前院长厉以宁时,来拉他的票,被他拒绝了,自己没有旗帜鲜明地站在张那边。

  11月16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何志毅被免职后,通过博客炮轰院长张维迎搞人事斗争。

  当时,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张维迎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因为我没有压力”。

  然而,3年后,张维迎卸任,却与邹恒甫、何志毅被免职事件,几乎如出一辙。在邹恒甫事件中,被推到前台签署解职令的,是今天“被离职”的张维迎,而取代邹恒甫的,则是今天“拟取代”张维迎的蔡洪滨。

  他是一个学者,是一个改革家,始终强调努力践行、强调彻底性。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呐喊者,对政府管制的批评贯穿于他近30年学术生涯。

  媒体曾如是评价张维迎。

  2010年12月,教育体制改革者张维迎,以一种“非学术”的程序卸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职务。

  这一次,张维迎在体制面前,选择沉默。

  学者的背影

  “每当他在讲台上用着不太标准带着陕西腔调的语言讲着经济管理最新的理论、最新的发展的时候,再大的教室,每次都是满满的,窗台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北京大学职业生涯促进协会的会员们如是说。

  除了留给外界备受争议的改革者形象,张维迎留给光华学生的,还有一个诙谐幽默的老师模样。

  2010年夏天的光华毕业典礼致辞上,他以老家门前那棵老杏树为例,教导毕业生们等待成才应如摘杏一样,“不要急于求成”。

  父母均不识字、近20年的陕西农村生活,经常能让他举出一些富有田园野味的例子来。

  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体制内的人觉得中国没出问题很万幸。他就说:这好比我们坐在一辆牛车上,突然看见一架飞机失事掉了下来,牛车上的人会惊呼:哎,你们看,还是我们的牛车安全嘛。

  “他在任期内还是很有作为的,引进了许多优秀人才来北大执教,介绍了许多世界顶级经济管理专家来作讲座,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光华管理学院曾有老师如是评价张维迎。

  “张老师是一个敢讲真话的人,在学界能说真话、敢说真话的人很少,无论他的观点对与错,但他始终坚持讲真话。”北京大学光华学院一名博士后这样告诉记者。

  就是这样一个敢讲真话,操着一口西北腔的张维迎突然卸任了,而且一向敢言的张维迎选择了沉默。

  记者几次致电张维迎均未得到回复,“以后再叙”,成为近期张维迎留给媒体的唯一答复。

  据公开资料,张维迎仍在担任北大校长助理一职,然而,突然卸任光华院长保持缄默的张维迎,也许再也不会因为教育体制改革,被外界所提起。

  所幸,卸下官职的张维迎,仍然站在讲台上。

  12月8日,头衔中已经没有了“院长”的著名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最近一次参加的学术论坛中,没有强调其一直强调的逻辑,也没有谈高深的经济理论,更多地讲了历史、人生以及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