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來了,圖書館要去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09:28

互聯網來了,圖書館要去何方?


2009-04-23 15:50:56   華夏經緯網

    從西元前三世紀收盡西方藏書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到馬克思印下兩個腳印的大英圖書館,兩千多年來圖書館為人類越來越博學提供了條件。然而電腦引入後,敲擊鍵盤檢索要比書目檢索卡片不知便捷多少倍,那麼───

  隨著網路資訊的日益豐富,圖書館的中心地位受到嚴峻挑戰。儘管圖書館裏仍然有大量網路裏找不到的資訊,但將這些內容遷入網路只是時間的早晚。

  資料的數字化量販

  美國國會圖書館在2005年宣佈組建規模最大的“世界數字圖書館”,希望把各國圖書館珍藏的稀有展品通過網路提供給任何人欣賞。不僅僅是書本,音響,影像都能夠通過網路便宜地傳播。

  有一天,我們坐在家裏,動動手指,莎士比亞的手稿就呈現在面前,那時還要去圖書館嗎?有人說,你或許可以繞過圖書館獲得一些經典的書本和老舊的資料,但前沿領域的知識,只有匯集到大學和研究所的圖書館裏,才能為科學創新提供材料,學院裏的圖書館是不可替代的。

  小袁是北京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系的研究生。他不僅天天泡實驗室,還要查閱大量文獻。不借助前人的方法和數據,實驗是完不成的。像小袁這樣的理工科研究生,每個月要花1/3時間在翻檢學術期刊上。幸虧趕上了網路時代,坐在電腦前,敲敲鍵盤,點點滑鼠,就可以觀閱圖書館的海量資料了。有多“海量”呢?

  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首頁上,有“學科導航”一欄。點擊其中的“生物學”,光是外文電子數據庫就有53個,更不要說無數的電子期刊、學位論文和電子圖書了。內容繁多,浩若煙海。所有資源由學校付費,科研人員隨便使用,如此方便,夫復何求?

  然而小袁們也有煩惱,這龐然大庫,往往不得其門而入。試想,如果不熟悉館藏,誰能知道應該到哪個數據庫,哪份電子期刊裏去搜索自己的研究主題呢?總不能一個一個試吧。因而如何使用學術資源,也需要專門培訓。很自然地,普通讀者望而生畏,研究人員深感麻煩,但又無可奈何。

  來自google的威脅

  與之相對的,是google近年提供的“學術搜索服務”大受歡迎,這個幾年前才冒出來的搜索引擎影響著圖書館多年來獨一無二的權威性。

  進入scholar.google.com,在輸入框中打入“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立時顯示搜索到2000篇相關的學術論文,並且列出每篇文章的題目,作者,摘要。如果還嫌結果多,翻頁麻煩,可以多敲幾個關鍵詞,縮小搜索結果。找到想要的論文後,可以查看它被引用的次數和相關文章。很多時候,你可以線上閱讀全文。而且大多數論文下面會有“圖書館搜索”的鏈結,google會將藏有這篇文章的圖書館全部列出,方便借閱。簡單的介面和操作,令眾多用戶趨之若鶩。大多數科研人員想了解自己的研究主題,便先用googlescholar搜一下,看看有什麼相關文獻。圖書館的檢索系統反倒退居二線。

  googlescholar和另一個搜索圖書的服務googlebook同為googleprint計劃的一部分。據googleprint計劃的中國負責人陳宇華女士介紹,google認識到傳統媒體的數字化是資訊化發展的趨勢,因而非常重視同出版社和圖書館合作,不僅向用戶提供資源鏈結,還出資將紙質圖書掃描上網,累計已掃描各種語言的圖書達一百萬冊。在中國,googleprint方興未艾。

  如果21世紀的圖書館對用戶來說,等同於圖書館檢索系統,那麼讀者不使用圖書館檢索系統,就等於不使用圖書館。google拉走了用戶,也拉走了圖書館的一部分讀者,互聯網時代給圖書館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課題。無論美國,還是中國,人們越來越喜歡上網搜索。據美國權威機構OCLC的報告,搜索引擎服務無論在品質、數量和速度上都優於圖書館提供的搜索,搜索引擎資訊的可信度與從圖書館獲得的是一樣的。科研原先是離不開學術型圖書館的,但搜索技術的進步動搖了傳統的格局,改變了科研人員查資料的方式。學術型圖書館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你不來找我,我來找你

  “圖書館的主頁點進去,東西一大堆,Google就一個框,你說用戶會選擇誰?”世界圖聯執委,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館長張曉林教授笑道,“人的本性喜歡簡單,不喜歡複雜,我們應該把複雜放在背後,把簡單呈獻給讀者。”

  “我並不把Google看作競爭對手,而是夥伴。我們圖書館和Googlescholar就有合作。我們希望讀者能夠通過各種渠道使用我們的資源。”張教授說,“Google做得好,我們就可以把它拿過來用,要盡可能地為讀者提供方便,我們鼓勵讀者使用電子版。”

  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國科圖)的主頁十分簡明。中心位置上只有一個輸入框,很明顯是有意“把簡單呈獻給讀者”。他們還開發了一種叫“E劃通”的軟體,用戶只需要在詞上一劃,後臺就會運行可定制的進程,不需要進入圖書館的主頁用戶就可以完成檢索。

  張曉林館長說:“我們要站在讀者的立場上,想想讀者需要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滿足。”作為國家科研最高機構的圖書館,首要的職能是為科研人員服務,令他們滿意。國科圖設置了線上諮詢部門,從週一到週日都提供服務,任何人有問題,可以打電話或者在網上詢問館員。他們還實行“學科館員”制度,向每個研究所派出專職館員,參與他們的日常工作,和他們討論科研進展,主動幫他們解決資訊獲取的問題。

  將服務放在中心,是張曉林館長反復強調的圖書館的根本原則。他說,過去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它的購買力,現在則是服務優先。這本來就是圖書館應有之義。而正是互聯網,給予圖書館技術上的方便。

  “我們要回答用戶的問題,培訓用戶的搜索技能,還要給他們的研究提供幫助,甚至主動上門去問他們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張館長回憶道,“一個研究所長對我說,我現在都不去圖書館了。我回答他,不是你不來我這裡,而是我去你那裏了。”

  Googleprint計劃的中國負責人陳宇華女士也認為,搜索服務和數字圖書館是互補的關係,它們接觸的用戶群不同,Google可以幫助圖書館提高用戶量和流量。“有些圖書館資源非常好,但用戶也許不知道,或者了解甚少,Google可以把它們的館藏更方便地呈現給讀者。”不僅如此,Google還可以幫助圖書館將原有資源更快地數字化,而且改善圖書館的服務。

  看來,互聯網和圖書館並不是敵人,而是互通有無的朋友。

  和網路並生的新圖書館

  前兩年,美國圖書館業大會上,代表們暢想了2025年圖書館的變化。最重要的有5點:

  1.紙質資源完全被電子資源替代;2.紙本館藏封存收藏,也可以拿出來掃描傳遞;3.圖書館變為資訊共用空間,一種學習型和互動式的空間;4.圖書館服務嵌入到教學科研中;5.圖書館資源是對所在機構各種資訊的組織、管理和永久保存。

  互聯網對紙質書本的顛覆對於圖書館是一種解放,資訊的傳遞成本幾乎為零,比如國科圖的分館遍佈全國,讀者和圖書館的平均距離大概1000公里,正是有了互聯網,才能讓科研人員足不出戶地獲取文獻。國科圖能夠提供7×24小時的文獻傳遞服務,這是國際領先的。互聯網推動了全部資源的數字化,無論是一段隨筆,一張照片,一段視頻,還是上課用的幻燈片,學生的課程論文統統可以被納入電腦,存儲在圖書館裏,變成人類知識的一部分。而圖書館則成為集成各種知識、技術、設備的跨界服務的提供者。

  張曉林館長說,圖書館藏將變得知識化和個性化。由於所有的東西數字化,存儲不再是關注的焦點,分析和挖掘資訊的能力更為重要。舉國科圖為例,不僅有學科館員制度,還建立了龐大的戰略情報團隊,為高層提供參考。200多人的科圖,就有70個人從事戰略情報研究。未來的圖書館會把書本中的資訊整理成知識,還會面向作為獨特個體的讀者進行一對一的服務。

  “若干年後圖書館的形態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張館長說,“比如說,物理空間會向學習型轉變。”這方面,國科圖也進行了嘗試。圖書館大樓二層,一間寬敞的大廳,開放式地劃分成幾片空間:一片擺放各種雜誌和“閒書”,隨意取閱;一片是四台電腦“口”字型排列的座位,用戶能夠相向坐下,邊使用電腦邊交流;一片陳設著可以躺坐的組合沙發。氣氛寬鬆。整個空間的色調是多彩的。

  國科圖近來的參考諮詢數量每年增加一倍,去年的文獻下載數量比前年增加近一倍,全文傳遞數量年增長30%%─40%%。改革的作用令人欣喜。

  通過改進,我們似乎能看出圖書館未來演化的方向。它仍然會成長。未來的用戶和讀者們大膽,有想像力,難以忍受不必要的繁瑣。無論是公眾圖書館,還是學術圖書館,一方面陌生得讓人驚奇,一方面細緻的讓人感動。高博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