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国库券收藏比兑换更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51:47
实物国库券收藏比兑换更值2008年12月01日 12:02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普通市民大概知道在资本市场风险加剧情况下国库券(国债)是最安全、收益最稳妥的投资品种。但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国库券特别是早期发行的实物券的收藏价值有多大。当然,只要他们走进集藏界,认真了解各种收藏品的价格,或将会感叹:“当时怎不把那张实物券好好保存呢!”

国库券是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

其发行目的是积累社会闲散资金,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国务院于1981年起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至今依然在发行,且规模逐年扩大。

而以实物形式发行的国库券,仅发行到1997年即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此后发行的国债均采用计算机联网方式发行的非实物国库券(包括银行的存单式国库券)。因此,我国发行的国库券就以1997年为界限,分为实物国库券与无纸化和存单式国库券。显然,具有收藏价值指的就是于1981-1997年期间发行的实物国库券。

国库券虽然是以国家信用作担保的低风险、收益稳投资品种,具有“金边债券”之誉。但其实,它的发行并非一帆风顺。据查证,除了1981年国库券超额完成任务外,此后许多年份的国库券都出现了滞销,以至于形成了在企事业单位不得不摊派销售的现象。直至1988年,随着上海允许债券上柜交易,本来低价抛售的国库券却成了“香饽饽”。因而衍生了一大批国库券投资家,大名鼎鼎的股民杨百万便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从外地(边远地区)低于票面价购入,再在上海高价抛出,除赚取国库券与银行存款的息差外,还利用异地差价扩大收益。

国库券因到期后逾期不计息,所以绝大多数老百姓将到期的国库券兑付,加之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国库券的流通也使得边远地区的国库券大量流入经济发达城市。因此,目前遗留下来的国库券都是一些被人忘记兑付的“残余券”。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库券存世量越来越少,早期的国库券便顺理成章成了藏家们追求的“珍稀品种”。

回想起来,国库券的收藏应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收藏市场也快速升温,专业收藏人士开始把眼光投向实物国库券。加上当时财政部也对已过了兑换期的国库券,采取定时定点的兑换保证措施,因此,国库券的收藏价值凸现。直到1996年,国库券收藏明显活跃。而从2003年开始,国库券的投资价值在市场上被集藏者和投资者所认同,价格更是出现了连年攀升的趋势。从2005年开始,国库券的价格扬升幅度加大,一些稀缺品种的市场成交价更是大幅上扬,成为了币市中的一个热门板块。

目前,全品相的大全套(78枚)实物国库券市场价值数十万元,其中1981年10万元面值国库券的全新存世量可能不足10枚,估价已在20万元左右。1982年发行的1元面值券目前的市场价为30元左右,是全套中价格最低的品种,也已被市场人士列为“最能吸引普通收藏投资者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