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主人翁感,才是社会主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00:05

闫晓东:有主人翁感,才是社会主流

摘要:中国社会“不患贫,而患不均”。国家的职能对内是统筹协调、平衡利益,让更多的人有“主人翁”的权利和感觉,避免单纯由经济资本说了算;另一方面,要采取严厉措施,惩治非法所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理解,主流社会的概念,是借喻于大江大河体系的表述。主流是相对支流而言,主流之外还有非主流。所以,主流社会应当像江河那样,是一个动态的社会主导群体。
  从理论上讲,主流社会首先是一个政治性概念,是在某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管理和发展有着根本决策权力,以及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且对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各界精英和广大劳动者之总和。一些外国社会,中产阶层成为主流社会,但说中国的中产阶层也是主流社会,不切合实际。因为目前我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尚少,政治能力较弱,远构不成主流社会。
  从实践上讲,主流社会又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不同的成份组成。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的执政者是国民党政府。尽管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正义事业,且具有重要影响力,但就全国而言,还不可能指挥全中国的军队和动员全国人民抗日,为此才不得不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红军也不得不编入国民革命军,改为第八路军。日本投降后,共产党人虽然还没有夺得国家政权,但有能力带领广大劳苦大众主导国家的发展方向,从而成为社会主流,于是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解放了全中国。
  如今,国家的决策层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为什么有人对主流社会有了各种各样的新看法?客观原因是社会劳动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建国初期,多数人从事的是“一大二公”下的单一粗放式劳动,除决策部门外,主流社会的组成人员主要是工人和农民。改革开放后,我国转为市场经济生产体制,新职业层出不穷,社会在原来粗放式劳动的基础上,积极向高效益的集约式生产发展。这样,从单纯的社会经济效益讲,从事前项的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弱化,而从事后项的劳动者顺势强化。此外,在一些地区和单位,资本财富对决策的影响力增强,新的利益集团不断涌现,各界名流风光无限。一些继续从事粗放式劳动者,认为自己过去曾是“主流社会”一员,如今感到被“边缘化”;一些年富力强的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没有参政议政机会,充其量是在“跑龙套”;90后的人感到自己工作尚无着落,进入“主流社会”更像是“天方夜谭”。
  对“主流社会”产生质疑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人认为社会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分配不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尊严。这些人承认多劳多得,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和单位,利用非正常劳动、甚至是非法手段少劳多得、不劳而获,造成社会的一些乱象。
  对此,各级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社会“不患贫,而患不均”。国家的职能对内是统筹协调、平衡利益,让更多的人有“主人翁”的权利和感觉,避免单纯由经济资本说了算;另一方面,要采取严厉措施,惩治非法所得,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笔者深信,围绕“主流社会”和“主流价值观”问题的提出,是新的进步起点。只要做好了以上工作,人们的理解就能取得共识。
                                       ▲(作者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