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波兰音乐家的电影配乐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2:22

屡听几位波兰电影配乐家的作品,总不禁感叹,国家的沉重历史和多舛命运,当真可以孕育出拥有大关怀、大意象的音乐艺术,这不啻为疗伤人民的最佳药方。当然,这也有赖于波兰本身悠久的音乐底蕴,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一生奔走流亡的爱国音乐诗人肖邦。深刻的民族性、命运的裹挟、关于人的哲思,这些东西都构成了波兰一代代音乐家的创作内核。不难发现,除了音乐,波兰人的电影也大都有着类似的文化自觉。

 

  当今影坛,有四位活跃的波兰配乐家,不论新老,其作品都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当做当前电影配乐的艺术旗帜。他们分别是殿堂级的Zbigniew Preisner, Wojciech Kilar,成就非凡的Jan A.P. Kaczmarek,以及最近两年才被赏识的Abel Korzeniowski。

 

 

  现在精选四位配乐家的一些曲目进行分享,跟好莱坞的很多流水线作品对比,这样的配乐才叫做深入到电影之髓。后面将对每个配乐家做一个简要介绍,具体的曲目就不再冗赘赏析了(我也只能感受,做不到所谓的赏析)。这些曲目中,有相当一部分,听来也许耳熟,因为它们被很多电影引用过,这也可以定义什么才是经典。

 

  一、先从年轻的Abel Korzeniowski开始。从2000年开始进入电影配乐领域,2009年终于凭借《单身男子》惊艳影坛。该作品荣获2010年World Soundtrack Academy的年度发现大奖(奥斯卡那没品的连提名都没给)。他的配乐虽然是多种风格交错,但识别度颇高,新浪漫主义的奢侈华丽和实验电子意味的极简主义就是他的标志。目前为止,他的作品不过八九部,得以发行的只有《单身男子》和成名之前为三部波兰电影所作的配乐,并且后面这三部作品都只在波兰境内限量发行过。其实,真正让他在业内得到大范围专业级赞誉的是其为影史经典《大都会》,于2004年经技术修复后重新上映所作的全新配乐。这部作品也没有正式的发行,但是在国外举行过该作品的大型现场演奏会,吸引了很多电影配乐大师前往助阵。

 

曲目1:《Packing Up》,选自《Tickling Leo》

曲目2:《Main Theme》,选自《大都会/Metropolis》,此处画面为经典的巨型城市交通奇迹

曲目3:《Cathedra》,选自《PU-239》,作为原型还出现在Abel此后的作品中,极简主义+环境效果=核工业时代的单调冰凉与社会风险。

曲目4:《Aquarius》,选自《Copernicus Star》,被其他电影引用过

曲目5:《Stillness of The Mind》,选自《单身男子/A Single Man》

 

 

  二、Jan A.P. Kaczmarek在这四位波兰配乐家中,应该说是好莱坞经验最丰富的。最早是一个政法系学生,半路出家学习音乐创作,先为剧院作曲,80年代随团巡演于美国,正值波兰戒严,于是在美国灌录了自己的第一张作品。整个八十年代,波兰当局意识形态强力下渗,他转而开始为电影创作音乐,配乐作品在政治大环境中相对容易出产。他的配乐作品数量较多,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好莱坞电影,其中不乏一些商业作品。但是他的音乐创作始终坚持了独特的审美和艺术基调,延续了家族传统与东欧特色,与大多成长于好莱坞的配乐家有明显的听觉区别。其中最被美国本土认可的就是当年奥斯卡最佳配乐《寻找梦幻岛》。配合电影主题,这也可能是他最为轻松谐趣的一次创作,基本脱离于他一贯的由本土文化熏陶而成的沉重风格。

 

曲目1:《War & Peace》,选自《战争与和平/Guerra e pace》

曲目2:《Eternity》,选自《全蚀狂爱/Totally Eclipse》

曲目3:《It Was My Father》,选自《Bliss》,Jan跟Thomas Newman一样,在家庭伦理影片方面的配乐尤为出色,其他三位波兰配乐家基本没关注过中产危机,这是Jan最强烈的好莱坞印记。

曲目4:《Triangle》,选自《不忠/Unfaithful》,

曲目5:《Catherine And Morris》,选自《华盛顿广场/Washington Square》,人声作品

 

 

  三、Wojciech Kilar 曾发行过一张配乐作品精选集叫做《Warsaw to Hollywood》,从这个专辑名就可以看出,Wojciech 的音乐创作一直都是在波兰本土和好莱坞之间穿行的。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他还没有过多地涉足到电影配乐,而是把心思放在个人创作上。他的个人专辑是四位配乐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到了八十年代,他跟电影的关联度便大了起来,其电影配乐作品有一以贯之的风格,那就是以古典为基础,在现实主义中提炼音符的同时,深度挖掘浪漫主义的互补。Wojciech的音乐所带的悲剧色彩,比其他三位配乐家都要重。有点遗憾的是,他的创作中,我觉得最无特色的《惊情四百年》恰恰是他最出名的配乐作品,没办法,人们容易关注到的只有好莱坞。

 

曲目1:《Father Kolbe's Preaching》,选自《仁慈之心/Zycie za zycie》,这首曲子被广泛引用,比如《楚门的世界》

曲目2:《Die unmögliche Liebe》,选自《König der letzten Tage》,又是被广泛引用的代表

曲目3:《Paulina's theme》,选自《死亡与少女/Death and The Maiden》

曲目4:《Theme Pour Hautbois》,选自《机遇之歌/Przypadek》,这首主旋律成就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又一宏大经典

曲目5:《Love Remained》,选自《淑女本色/The Portrait of A Lady》

 

 

  四、最后一位是Zbigniew Preisner。他是这四位波兰配乐家中与好莱坞关系最浅的一位了吧。纵观他主要配乐作品,除了《当男人爱上女人》,几乎没有主流电影。即使是这部好莱坞喜剧,Preisner的配乐在靠近主流听感的同时,仍然尽量保持自己的创作思路。在他的配乐生涯中,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认识了克里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并达成了长期合作的默契。这两人在影坛中的地位都是有目共睹的,他们相互成就了对方,作为观众,则有幸从他们那里领略了电影和音乐的伟大与终极之美。基耶逝世后,Preisner倾力创作了《朋友安魂曲》这张概念专辑,两人的关系可见一斑。Preisner的风格其实很好概括,他在《蓝白红》三部曲以及《两生花》的配乐中,基本上把自己的特色毫无保留地诠释了,那就是“宿命感”和“神秘感”。

 

曲目1:《Decision》,选自《杀人影片/A Short Film About Killing》,电影是基耶《十诫》中一个故事的扩展,《2046》的开篇曲就引用于此

曲目2:《Depart des jeunes》,选自《欧罗巴/Europa Europa》

曲目3:《The Triumphant Hordes》,选自《柏林的女人/Anonyma》,Preisner发行作品中最新的一部(2008年)

曲目4:《I Wish She Could See Them》,选自《精灵传奇/Fairytale》,寂静中的神秘

曲目5:《Olivier and Julie》,选自《蓝/Bl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