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远比电影表现更残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45:57
        核心提示:很多人应该都对电影《上甘岭》里这段吃压缩饼干的画面非常熟悉,而其实、上甘岭上真实的情况远比电影中更加残酷。联合国军封锁了所有的路口和水源,为了减轻干渴的状态,战士们几乎吃光了所有的牙膏。

  还采用咀嚼仁丹、舔湿润的岩石、喝尿等等办法,甚至会在坑道口张开嘴感受早上的冷空气,让自己舒服一点。显然,联合国军觉得,既然无法速战速决地攻下上甘岭,那么就采用火力封锁的方式,看躲在坑道里没吃没喝的志愿军到底能够坚持几天。

  志愿军前线无法做饭周恩来动员群众做炒面

  陈晓楠:上甘岭的战斗,可以说是联合国军一次突然的行动,指挥官范弗里特就是想用这种强攻的方式,用最强的火力,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上甘岭的两个山头。在上甘岭,志愿军除了战斗部队之外,还有一个近万人的运输队和担架队。

  如果说前沿阵地的战士还可以藏身在坑道当中躲避战火的话,那么运输物资和伤员的队伍,却只能每天穿越封锁线的炮火,才能完成他们的任务。他们虽然没有亲临一线战斗,但是为一线阵地输送了弹药、食物等等必需品,而且更是拼死的抢救了众多年轻的生命。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之下,运输队和担架队对上甘岭战役的成败起到了相当关键性的作用。

  解说:克劳塞维茨是世界上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他纵观世界战史,写下了军事剧作《战争论》。马克思、恩格斯,包括列宁很多知名人物都对克劳塞维茨的这本著作神往入迷。《战争论》第2卷中曾经写道,如果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双方军队只能在同一地区攻守,那么给养往往就成为主要的问题了,统帅变成军需官,指挥作战就变成了管理辎重队。

  无独有偶,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也和主管后勤工作的洪学智说过,如果一两天没饭吃,再好的作战计划都完了,但如果这次打胜了,全体指战员的功劳算一半,后勤算一半。战争的后勤补给是靠强大的国力来支撑的,中国部队参与朝鲜战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觉得这是步险棋。因为当时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钢产量达到8772万吨,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07亿美元,黄金储备247亿多美元,而且美国还是当时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水准最高的科技人才储备。对比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574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还不够美国的尾数。

  面对这样的情况,周恩来为了保障抗美援朝的战事,对战争中后勤所需的干部、部队、车辆、司机、物资、经费和在国内的铁路运输等全部予以优先照顾。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初期,不但连续作战,还有飞机轰炸,难以生火做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指示政务院,布置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各省市发动群众,家家户户做炒面支援前线,周恩来一直被称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总后勤部长。

  志愿军后勤保障艰难后勤战士主动要求战斗

  宁体元(原志愿军12军34师106团担架连代理指导员):这个双方集中兵力,都在两个山包上,死伤都是几万人,我们团是自己伤亡1400多人。我们一个团就是2000多人,伤亡1400多人,我们消灭敌人是4000多人。

  解说:宁体元是湖北谷城县人,本来是12军34师106团的保卫干事,在上甘岭被临时任命为担架连的代理指导员,还要肩负运输物资的任务。他和连队的战士,每一天都徘徊在生死的边缘,而这样的日子他们整整经历了28天。宁体元的经历有些复杂,在16岁那年他和家人吵架,一赌气就离家出走。为了生存就当了国民党的兵。不过没当上几个月,1948年7月解放襄樊的战斗中,他就被解放军俘虏了。

  宁体元:解放过来了,因为我家里很穷,经过诉苦运动,诉苦运动我就决心跟共产黨干革命,干到底。能分田,给我家里能分田能分地,我就这样干,从战士干到文化干事,指导员、教导员,组织上很信任我,我也很信任组织。

  解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三个年头里,共歼灭、改编及起义投降的国民党军约为569万余人,因为志愿军中依然有很多国民党的老兵,宁体元算是在共产黨队伍中成长比较快的。

  宁体元:上去要运弹药,下来抬彩号。我们战士很苦的,说战士们要求,干脆自己上去打。因为打一个晚上,死就死,活就活,我就下来休息了,别的单位就去接我去了,那么担架连这个很难熬,上去还要打仗,打了仗以后还要抬彩号,抬了彩号以后还要回去搞运输,太苦了,所以那个他们都要求当步兵,上去打。

  解说:从五圣山到上甘岭,师、团、营、连的指挥所一个比一个距离前沿阵地近,各个包扎所、卫生队战地医院也是如此。宁体元的担架队恰恰负责的是从上甘岭阵地到营指挥所的这段距离,总长约有2500米山路,处于敌人六道封锁线的控制。

  刘天昌(原志愿军12军31师93团43副教导员):那时候担架太不容易,那么远的路上,我们空手都不好走,再加上那么远,敌人还一直打炮。15军彩号好多没有搞下来,那就是不行,真是难搞,实在难搞。

  曹泽堂(原志愿军12军31师93团4连指导员):给你讲,基本上牺牲的人抬不下去的。都搬到坑道上,交通沟上面。用这个尸体当工事一样,活的都抬不下来,你还能抬死的吗?你抬的活弄不好抬一个,还可能伤亡两个。

  解说:宁体元在中午的时候,和连队的班长骨干开一个会,布置了今天要趁着夜色,给上甘岭6号阵地送弹药,抬伤员的任务。为了减少过封锁线的伤亡,要求只去一个班的兵力,运输途中,每个战士和战士之间的距离,要有10米以上,连队里八班长刘胜国积极主动的要求承担下了这个任务。

  宁体元:这个敌人炮火封锁很厉害,上去的人多,伤亡必然要大,我去看了看地形,看到一个反斜面,敌人的机枪、步枪、炮弹都能打到。我说这样的话,下去上来就十死九伤,这样的话,我就说八班去,随时跟我们联系,先去,不要去多。

  解说:八班长领着全班12个战士,带着炮弹给养担架等物资,在黑夜里向上甘岭行进。宁体元一个晚上都揪着心,封锁线路上隆隆的炮火就一直没有停歇过,这些战士还没有到上甘岭就全部阵亡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好在天没亮之间,八班完成任务回来了。

  宁体元:这一次八班长三处负伤,三次负伤,还有他班的有一个胡德荣同志也负伤了。八班长三次负伤当时我就叫八班长我说你负伤虽然不重,但是你在下边休息,他说不行,我一走的话,我班没有人指挥了。胡德荣是他班的一个战士,也是这个腿部负伤,腿部负伤,最后呢,他这个就是拖呢,把那个伤员跟那个人,拖到担架上拖到营指挥所来。

  联合国军封锁道路和水源志愿军被迫吃牙膏喝尿解渴

  画外音:难道我们吃块饼干会比打敌人一个地堡还难吗?同志们,要吃呀。

  陈晓楠:很多人应该都对电影《上甘岭》里这段吃压缩饼干的画面非常熟悉,而其实、上甘岭上真实的情况远比电影中更加残酷。联合国军封锁了所有的路口和水源,为了减轻干渴的状态,战士们几乎吃光了所有的牙膏。

  还采用咀嚼仁丹、舔湿润的岩石、喝尿等等办法,甚至会在坑道口张开嘴感受早上的冷空气,让自己舒服一点。显然,联合国军觉得,既然无法速战速决地攻下上甘岭,那么就采用火力封锁的方式,看躲在坑道里没吃没喝的志愿军到底能够坚持几天。

  解说:其实上甘岭当时已经是入冬时节,有时候天空还会飘点雪花,气温已经低至零下20多度了。但坑道内却是又黑又热,和电影中窗明几净的状态截然不同。虽然出现战士饿死渴死的现象是极少数,但基本上志愿军都承受着生理上的最大极限,还要保持着战斗的状态。

  刘天昌:我到外头挖点雪,挖点雪回来化化,你说去挖点雪,你都想象不到,去挖点雪回来一化,那个味道难闻的,有大便小便都在这附近,那通信员也不敢跑远了,就在这附近挖,都是那个,味的不行,你送水那不行的,那么远去送水不好送,箩卜掉到地上捡起来也还可以。水要一打,打破了,就漏就跑了。

  志愿军运物资伤亡巨大送一个苹果即可立功

  解说:其实上甘岭两个高地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最近的地方只有500米,最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为送上去一箱弹药甚至会付出几条生命。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负责运输的人员伤亡达1700多人,占志愿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就是15军军长秦基伟给上甘岭运输队定下的立功标准。

  宁体元:有个叫宋朝武的战士,他在运输当中,不自觉就滚下去了,滚下去了以后,他看这个二营到东炮群这个阵地,大概有两公里吧。有两公里,这个前边走,那个高射机枪不是封锁得很厉害吗,那么从这一条下去了以后,我们就可以避免伤亡,那么这个宋朝武就因为这个立了三等功。

  解说:发现一条路,送一个苹果,这些很平常的事情都可以立功受奖,因为在上甘岭这都关系到众多的生命。因此宁体元的担架连一共120个人,最终有30名战士立功受奖,因为这些人是连队里幸存的全部战士。

  李永勤(原志愿军12军31师司令部直工科组总干事):现在这个具体的路线,我现在就记不清楚了,路线因为朝鲜这个路啊,都是那个飞机炸的坑坑洼洼的,很不好走的那个路,当时我们坐汽车去的。就是卡车,坐大卡车去的。

  解说:李永勤是12军31师的政工科干部,本来他所在的师部距离上甘岭还挺远,况且他也不是军事干部,没有到前线的任务,但上甘岭打响之后,他被临时抽调出来,从相对平静的西线部队调集了144卡车的手榴弹、手雷和其他弹药,还在后勤部队,千方百计的搜集了2000个麻袋,他负责把这些物资运送到上甘岭。

  李永勤:我在驾驶室里边,驾驶室里边因为这个路面难走,经常颠颠颠,这个头就碰这个顶上,头上都碰包了,因为你飞机不来,开着灯,飞机一来就把灯熄掉了。怎么熄掉,司机怎么知道飞机来了呢,有这个防空哨,就是这个沿路,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哨兵,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哨兵,发现敌人飞机就打枪。一打枪,司机听到就关灯,关灯就停止,等飞机过去了以后,这个司机再开车走。

  运输队冒死爬山运送炸药艰苦中不失乐观

  解说:宁体元接收了李永勤的物资后,就开始组织战士向阵地运输,不过刚开始运送弹药的时候,效率非常低,每个人只能背两到三箱弹药,一箱弹药重约24斤,战士用背包带捆在身上,穿越封锁线的时候,还要跑步,再加上每天吃的事务并不多,运送弹药战士的体力透支非常厉害。

  宁体元:看到朝鲜老乡,他们那个背那个柴禾,背柴禾那个背架那个很好,我们一看的话,我说这个都能自己做嘛,我们团里就做了一些那个背架,背架背能背三箱的背三箱,能背四箱的背四箱,能背五箱的都能满足,而且背了以后非常舒服。

  解说:运输队通往上甘岭阵地的路,几乎都是缓坡,很多地方都需要手脚并用的爬上去,运送物资紧张的时候,一个晚上要走几个来回,其实每一个战士都明白,每多走一次,死亡的几率就会多一次。

  宁体元:确实我们战士也不怕,他们还很风趣,还有一个下坡,他们不走路了,就溜下去了,他叫什么滑滑梯,四川人叫滑滑梯,我们坐滑滑梯了。溜溜溜溜溜,那个衣服不是搞破了,棉衣不是搞破了,棉花都翻出来了,翻出来以后,他说我们现在穿上华达尼了,棉花带泥巴,我们穿上华达尼了。那时候1955年,我才做了第一套华达尼衣服,我那个时候华达尼是什么样子,我才知道。

  解说:上甘岭的战斗,此时已经持续快三个星期了,在这段时间里,志愿军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15军伤亡近万人,在15军45师全部步兵连队中,两次打光重建的就有16个连队,全师班一级骨干伤亡率为100%,排级干部近90%,连级干部则在65%以上。

  而此时能够找到联合国军的弱点却越来越多,他们占领上甘岭表面阵地后,空隙很大,而且美军每天换防,因此士兵并不熟悉地形。虽然他们每天晚上都打炮,放照明弹,但都属于盲目射击,如果这样打下去,志愿军预感到坚守上甘岭的胜利,其实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担架连负责运送武器伤员所有战士全部受伤

  陈晓楠:在不同的战争里,其实战士受伤的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中,大部分呢是阵地战,双方士兵都在阵地,交通沟里相互射击,因此上肢的受伤比较多。而上甘岭的志愿军大部分都是下肢受伤,是被美军的炮火轰炸所造成的,因此上甘岭的两个高地很多腿脚受伤的战士是无法自己走到下面的卫生队进行包扎的。宁体元的担架连肩负了抢救伤员的使命,他们能够抬下一个人,就等于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解说:伏保元是上甘岭炮阵地的指挥排长,同时也负责侦察任务,为了给炮阵地提供攻击的坐标,他需要到前线阵地进行观测,这天下午伏保元来到位于上甘岭537.7高地的6号阵地,他刚刚把器材架设起来,就遇到了敌人的轰炸。

  伏保元(原志愿军15军炮兵第7师20团3营8连连指挥排长):搭着炮对镜要侦察情况,一看,不清楚了,我拿擦一擦,一发炮弹来了,把顶子撅了,几个同志四到五六个牺牲。他说排长,你怎么样?他说你负伤了,我说那么多血,我负伤的时候,莫名其妙的。

  解说:担架连八班战士胡德荣负责把伏保元运送到五圣山脚下的卫生队,胡德荣此前在运送伤员的时候,也曾经受了伤,因为伤势不重一直都没有休息,就和战友用担架一前一后的抬着伏保元下山,走在后面的胡德荣发现,伏保元的伤口流血不止。

  宁体元:他们那个发现彩号抬下来还没有包扎,还在淌血,淌血抬到指挥所我估计还有一两公里吧,他说这样不行,他身上撕自己的布,这个棉衣也撕不开,到处也找不到。后来他在这个兜里,摸到这个兜里软软的,参军的时候,未婚妻给他那个手帕,给他个手帕,四四方方的。他当时想,我这个丢了的话,未婚妻将来会不满意的。再想的话,他说回去跟她说明,她也会支持我的。这样他就把它拴到他腿上,把未婚妻的手帕拴上,后来他写信给他未婚妻,未婚妻很感动。

  解说:宁体元的担架连用了15天时间,运送了580箱弹药手雷,2500发炮弹和各种物资,从前线阵地抢救运送的伤员270人,这些战士每天在这生死线上徘徊,担架连的官兵几乎无一例外,各个都有不同的伤势。

  宁体元:擦伤、炮弹的擦伤,子弹的擦伤,或者石头的,崩的石头的那个伤,我们全连可以说大部分都有伤,其中刚才我跟你谈的那个宋朝武,他腿负伤了,不能走啊,不能走的话,那你我说你叫他去住院他又不去,他说我在这给大家烧开水。他烧开水。

  志愿军成功坚守上甘岭打败美军王牌部队

  解说:1952年11月3日联合国军又以1个团的兵力攻击上甘岭597.9高地,打到下午17时,死亡数百人,被迫收手。11月4日凌晨,志愿军摸到了敌军的进攻规律,喀秋莎火箭跑段发动齐射,上千发火箭弹,顷刻间轰平了联合国军每天进攻前集结的树林,造成了美韩军的重大伤亡。以致一整天也没发动大的攻势。就当天的晚上,12军31师正式接收了上甘岭597.9高地,15军45师退出防务,这支英勇的部队在20天的血战中,牺牲3076人,负伤5676人。

  宁体元:掩埋也是我们的任务,我们也没有棺材,都挖一个坑就埋了,就算了。后来伤亡很多,一个晚上伤亡很多,我们根本都来不及挖坑,挖坑不行的话,就在一个小沟沟的地方,给他们挖一挖,弄一弄,就给他们堆起来,他们的尸骨就埋在那里了。永远埋在那,而且有一些连坟都没有,坟包都找不到的。死的人太多了。

  解说:而在上甘岭和志愿军正面作战的美七师也损失惨重,美七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一支王牌部队,在日本冲绳岛的战役上有辉煌的战绩,被人们称为滴漏器师。意思是说它在执行战斗任务时,像古代计时一样准确无误,而他们在上甘岭凭借优势火力,却付出了伤亡7500人的代价,联合国军上甘岭战役的总指挥范弗里特并不承认自己曾经制订的作战计划实属过于轻敌。他撤下了美七师,由美25师和韩9师继续猛攻上甘岭。

  陈晓楠:志愿军总部把这时候的战况呈送到了中央军委,此时,毛泽東批示了几个字,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致敌于死命。志愿军随即也嘉奖了上甘岭一线的官兵,在嘉勉电中这样写到,你们与敌奋战二十多天,敌人集中了空前优势的炮火,飞机和坦克,用大量步兵进行集团冲锋,结果不但不能夺取你们的阵地,你们在激烈的战斗当中,还高度发挥了坚韧、顽强的战斗作风。你们愈打愈强,战术愈打愈灵活,步炮协同,愈战愈密切。这样打下去,必能致敌于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