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 - 维基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0:39:48
文天祥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篇条目的参考文献需要进行清理,以符合正确的引用脚注外部链接格式。 文天祥祠中的塑像文天祥狀元及第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末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民族英雄,初名雲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後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

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目录

  • 1 生平
  • 2 民族英雄
    • 2.1 紀念
  • 3 参考资料

生平

文天祥19歲時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翌年(寶祐四年)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中選吉州貢士,並隨父前往南宋首都臨安應試。在殿試中,他作“禦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宋理宗親拔為第一,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但四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後歷任簽書甯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贛州職等。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產,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口號進行反元鬥爭。然最終因為孤立無援,抗爭失敗,到最後僅餘六人。次年,任左丞相(右相是長江防衛使賴旦臣,督導襄陽作戰),赴元營談判,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伯颜,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押解北方。當文天祥被押送到鎮江的时候,得当地义士相救脫險。此後力圖恢復,轉戰東南。這時,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宋端宗福州即位。文天祥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以繼續抗元戰爭。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文天祥與當時朝臣張世傑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攻入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十縣、吉州四縣,人心振奮,抗元形勢轉好。但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到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兒也被元軍擄走。

祥興元年(1278年)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崖山,為擺脫艱難處境,請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計畫失敗,文天祥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再败逃走,传说曾經發生文天祥幾乎快被元軍逮捕時,突然冒出三座山遮住蒙古兵,掩護文天祥逃去,後人即以「三山國王廟」祀拜這三座山神保護忠義;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文天祥軍在五坡嶺海豐陸豐交界)造飯時被元軍攻擊,兵敗,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乃書《過零丁洋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笑而置之,不久遣使護送至大都,路上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四年。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獄中作《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

元世祖忽必烈愛其才,先後派出平章政事阿合馬、丞相孛羅招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八日(1283年1月8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堅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元朝又请出当时已经降元的南宋大臣,出面劝降,结果遭到文天祥的痛骂;元朝又派出已经被俘的宋恭帝劝降,文天祥置之不理。次日押赴刑場(北京菜市口),文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義,年47歲。行刑後不久,“俄有詔使止之”,然文天祥已死,忽必烈惋惜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歐陽氏收屍時,在其衣帶中發現絕筆自贊:“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文天祥從容就義
  • 作者:文天祥
  • 宋史/卷418#文天祥

文天祥著有多篇作品,以《過零丁洋》和在獄中所題《正氣歌》最為人所認識和稱道,其中前者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乃千古絕唱。

民族英雄

近年中国历史教学改革,由于中国已经是一个有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故将岳飞从“民族英雄”改为“著名抗金将领”,对文天祥的“民族英雄”称号也不再提,只称为南宋末年著名抗元将领,但对郑成功的“民族英雄”称号,由于其击退荷兰殖民者,而荷兰民族并不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列,故依然保持。此举受到众多国人的批评。但在台灣,文天祥迄今仍於教科書中視作民族英雄。

紀念

為了紀念文天祥,在北京文天祥曾被關押的地方,成立了文丞相祠,後成立文天祥紀念館

在台灣的1950年代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有「Tapido」(音譯:塔比多、大北投) 地名,後因中部橫貫公路開發,於此地興建紀念公園,並改稱天祥。在大沙溪原名深水溫泉,則取其號改稱文山溫泉。花蓮縣秀林鄉天祥路與臺北市中山區亦有道路以天祥為名。高雄市三民區也有一條路名為?天祥路?,在高雄榮民總醫院文藻外語學院金獅湖附近,與南北向的民族路交叉。

香港新界新田大埔泰亨鄉文氏族人(香港原居民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源自江西吉安,他們的先祖文天瑞是文天祥之堂弟,於宋末避元兵禍入居東莞,故此文族子弟,在分別在新田及泰亨祠堂村興建文天祥紀念公園文山公園,並文天祥像及《正氣歌》的碑刻。[1]

深圳大學校區南面的兩大湖泊被命名為「文山湖」(東北泊為「上文山湖」,西南泊為「下文山湖」)。

 参考资料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文天祥
  • 文天祥詩全集
  • 文天祥简介
显示▼隐藏▲      江西狀元 唐朝 王季友(736年) · 盧肇(843年) · 易重(845年) 五代 何喬(?) · 樂史(930年) · 王克貞(952年) · 宋朝 馬適(962年) · 劉輝(1059年) · 彭汝礪(1065年) · 何昌言(1097年) · 汪應辰(1135年) · 徐元傑(1232年) · 張淵微(1247年) · 姚勉(1253年) · 文天祥(1256年) 明朝 吳伯宗(1371年) · 胡廣(1400年) · 曾棨(1404年) · 蕭時中(1411年) · 陳循(1415年) · 曾鶴齡(1421年) · 劉儼(1442年) · 彭時(1448年) · 王一夔(1460年) · 彭教(1464年) · 羅倫(1466年) · 張昇(1469年) · 曾彥(1478年) · 費宏(1487年) · 舒芬(1517年) · 羅洪先(1529年) · 劉同升(1637年) 清朝 戴衢亨(1778年) · 汪鳴相(1833年) · 劉繹(1835年) · 劉福姚(1892年)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A4%A9%E7%A5%A514个分类: 1236年出生 | 1283年逝世 | 東廡先賢先儒 | 宋朝宰相 | 宋朝词人 | 宋朝詩人 | 散文家 | 宋朝軍事人物 | 寶祐四年丙辰科進士 | 宋朝狀元 | 江西狀元 | 元朝被處決者 | 吉安人 | 文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