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种注释《使至塞上》版本的比较和辨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7:46

对几种注释《使至塞上》版本的比较和辨析

  
   由于王维在中国文学史中的独特地位和突出成就,他的作品在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课本中被采用,但不同的课本对部分注释不尽相同,这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混乱。就笔者而言,曾讲授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三册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第二册两种版本(以下简称人教版、苏教版)的《使至塞上》,再查阅《唐诗鉴赏词典》《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工具书,笔者认为有值得商榷之处,现列举如下。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部分注释如下。
   1.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第207页注释3)
   2.居延:故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第207页注释4)
   3.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第207页注释6)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41页)部分注释如下。
   1.属国:是某一特定区域,是人已归附汉朝,习俗保持先前的这一地区。是“过居延属国”的倒文。汉时,凡已归附的少数民族,称其地区为属国。《汉书·卫青传》颜师古注:“不改其本国之俗,而属于汉,故号属国。”
   2.居延:古县名,故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后汉书·郡国志》:凉州有张掖,居延属国。
   3.孤烟:赵殿臣注为边外多回风,其风迅急,袅烟沙而上。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唐诗鉴赏辞典》中部分注释如下。
   1.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代指使臣,是王维自指。(163页注释1)
   2.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162页文中)
   3.孤烟:直上的燧烟。宋陆佃《埤雅》:“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163页注释2)
   《苏教版》第二册260页注释如下。
   1.属国: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少数民族事务。这里指代使臣,即作者自己。
   2.居延: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由于各种版本注释不尽相同,笔者认为以上词的合理解释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1.属国:这里应当指使臣,是王维自指。首先,它承接前文,因写单车欲问边,是写作者作为使臣去慰问军队。开元25年(737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令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在后文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这与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情绪是一致的。其次,按使臣来理解,全诗的结构更为紧凑,线索更为明晰,以作者为中心,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来,所以不应是人教版中所说的附属国,也不应是吐蕃的军队,也不应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所说的某一地区。
   2.居延:应当在西北。首先,《后汉书·郡国志》:“凉州有张掖,居延属国。”凉州在现在的甘肃张掖一带。其次,从图上位置看,凉州也应当在甘肃,而不应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可参见《 唐诗鉴赏辞鉴》文末附图。再次,吐蕃在今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额济纳旗相距甚远。最后,作为使臣,他离开长安,经过甘肃去慰问与吐蕃作战的军队,行走线路是合情合理的,最便捷的。没有任何必要绕道内蒙古,以唐时的交通工具绕如此大的圈子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笔者对人教版、苏教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对这一地点的注释是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这一观点是有不同看法的,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3.孤烟:应为狼烟。狼烟既指边疆不平静,又指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而起的烟。当时作者所处位置荒无人烟,又是战争期间,是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故为狼烟。不应当是炊烟,因为是大漠,不是村居之所,更不应该是一瞬而逝、极不稳定的回风。所以人教版对它注释为“远处独起之炊烟”,似不够恰当。这里既是荒无人烟之地,即使有人烟,又为何是孤烟呢?难道只有一家?作者的视野又是如此广阔:大漠、长河,一家之炊烟恐不能与落日并语,何况又是在广袤的沙漠这一大背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