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故我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2:35

我读,故我在

(2008-07-22 10:07:02)转载 标签:

读书

生活

杂谈

分类: 随笔

注:这是2007年(抑或2006年)写的一篇文章,贴出来,自己看看。

 

我在我读,我读我在。唯有读书,才能体味到自己的思想尚在流动,知道自己还活着,于是,我便不由自主地读书,读书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自己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书包含着整个生活,读书就是生活,是生活的一种更高形式。 

读书便要买书,我主动买书的历史要上溯到1981年。那时我正读小学五年级,父亲在外工作,弟妹尚小,我便帮着母亲劳作,闲时与母亲挑着麦秆到五六里外的收购站去卖,这时,母亲往往要奖励自己一点零钱,我便把它存起来,存到一定程度,便到十二里路之外的县城去买书。平时早晚看牛时顺便挖些树兜,劈成条状晒干,周日时担到县城老街叫卖,卖得的钱我总要预支一小部分买些书。那时买得最多的是一种叫做《散文》的杂志,这可能是我最早的藏书了。工作后,这些旧书都堆在老家,几年前我回家时,尚能看到当初这种杂志,现在也许化成灰了吧。工作后,买书成为我最大的开销,以至多次遭到妻子的诘责。最多的一次是98年,我在《内蒙古文学》发表一个两万字的中篇,得了一千六余元稿费,我一次性从出版社购买了八百余元的图书,不过,这些图书买回来之后,除了翻过《太平御揽》之外,大多束之楼角,至今尚未开封。买得最多的书是《红楼梦》,前前后后总共有十余种之多。最贵的一套书是《汉语大字典》,三大本六百元。最重的一本书是89版的《辞海》,足足有四公斤,以至当年我四岁的女儿罗一从桌上搬动这本书时,被书压倒在地不能动弹。最厚的一套书是《二十五史》,十七本,小六号字,排起来有一米多长。

 

我读书很杂,经史子集、诗词散文、戏文笑话、科谱小说、字典词典等等,无不涉猎。我最爱读的书是《红楼梦》,每年必读。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宇宙天体》,看完后,竟突然有一种出道的感觉:天地之大,人何渺小,曾不若沧海一粟!让我最入迷的书是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那种令人荡气回肠的人间正义让人痛快淋漓,恨不得即时学会超强武功,斩尽人间不平。让我流泪的书很多,记忆深刻的是大二时流着泪读路遥《和平的世界》和《人生》,李存葆的《高山上的花环》是读一次流一次泪。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读书时我的眼里为何时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人间纯朴善良和正义爱得深沉。读得最慢的书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区区十六万字,从大学读到现在尚未通读完。古者著于竹帛谓之书,现在早已有了电子图书,于是,电子阅读成了我现在读书的主要方式。

读书须有追求。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这话是有道理的。尝百书之食,沐读书之浴,品读书之味,承读书之益,其旨在于心灵之播种与收获。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是怎样一种令人浮想联翩的优美的意境!漫卷诗书喜欲狂,又是怎样一种心花怒放的愉悦心情!读书不仅是感官的快感,精神的雅趣,更是一种心智的感悟,灵魂的飞升。读书使内心趋于宁静与淡泊,使生命超然于物外。人生苦短,日月如梭,捧一美书,蓦然回首,将生命暂时挂于中天之月,驻足欣赏生命原本的美丽。“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养工夫兴味长。未晓不晓先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读书也是在读友。与屈子抒写命运的悲愤,与贾谊赋唱人生的无奈,与李白挥洒生命的狂放,与陆游吟咏世道的苍桑。书是历史的纽带,上下五千年,纵横八千里,书让我们超越历史的天空,看春秋狼烟峰起,闻三国铁马长鸣,思秦皇泰山勒石之伟范,念昭君边塞远行之凄惨。合上书本,回味书中内容,似从沙场鏖战而归——痛快淋漓;似从太空遨游而回——余兴未了;似与古今圣贤切磋而返——茅塞顿开。

读书有如吃饭,吃饭长身体,读书长精神。读古今经典,如饮老酒,细斟慢酌,甘甜醇美;读诗词散文,如品香茗,丝丝缕缕,沁人心脾;读轶闻趣事,如贪风味,或麻或辣,余味无穷;读报刊杂志,如扒快餐,风卷残云,雁过留声。阅读的过程,就是陶冶的过程。因为世俗的诱惑,我们难免心躁气浮,这时,我们就要读书,唯有书才能洗涤心灵,让心灵重归安宁。培根说:“历史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阅读先哲巨著,心灵与先哲相通,洗去世俗的繁华与喧闹,让心灵重沐智慧与娴静。李白的雄迈、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曹操的豁达、冰心的细腻、鲁迅的正直、朱自清的优美,无不让我们的心灵沉浸其间,经年累月,我们的势利、冷漠、浮躁、贪婪、浅薄、庸俗将慢慢退去,而在荒芜的心灵上播下独立的种子,开出公正的花朵,结出智慧的果实。笛卡儿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真是一语中的!

读书须有心境。古人讲究沐浴而读,可见读书之庄严与神圣。读书之最佳境界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次之为心如止水,次之为心平气和。大喜不读,读之则喜,大悲不读,读之则悲。当心定气静,捧一册书,或倚竹门,或傍樟树,或行林中,或蹲溪边,或歪椅上,或蜷床头,或手捧热茗,伏案于台灯,或凭窗摆几,沐浴柔风中,或置一椅于庭中,任温和撩人之阳光笼罩身心,或铺一册于草坪上花木间,闻花香鸟鸣,展目开卷,物我两忘,任心飞翔,或柔风低掠,或拍岸冲天,或一飞千里,或徘徊不前。在晨曦初露的早晨,在清风拂面的午后,在落日余辉的黄昏,甚至在灯火如豆的深夜,案头一杯清茶,手中一册书卷,品茶、品书、品人生,人生之美,更复何求?

读书有三种境界。其最低者乃是与书共命运。作者喜而读者喜,读者把自己的情感置于作者虚幻的情节中,与作品同呼吸共命运,有时喜极而泣,有时不苦而泣,有时拍案怒起,有时百感交融。此为书陶冶读者的境界,其思想被作者攫取,失去自己的观点,好书则洗涤心灵,坏书则引入歧途。第二种境界是读者对书加以辨识,将薄书读厚,厚书读薄,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并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辩证能力。这种人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探源事物的本质,并分析其前因后果,这种人不会为书所左右,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此为读者吸收书的境界,披沙拣金,萃精取华。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书之外,入于书而出于书。这种人完全外化于书之外,他在各种书籍中穿梭如飞,看潮涨潮落而心不惊,闻高山流水而心不喜。此为读者弃书的境界,所谓天下在我,自由在我。 

人生苦短,百年几何?纵然百年,又待如何?君不见,茫茫荒野,葬多少英雄豪杰,埋多少俊男美女!逝者如斯,唯有书与思想长存。一册书,一杯茶,一案一椅,气定神闲,悠然而读,该是一种多么诗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