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璀璨,只为照耀今日的天空【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55:55


 

历史上曾经星辰璀璨,只为照耀今日的天空。希腊罗马神话中诸神林立,却最爱普罗米修斯。当他为饥寒交迫的人类,盗来天火而遭受宙斯的惩罚时,他面对自己的命运,这样解释道:“因为我热爱人类。”他,愿意为他所热爱的,坦然接受命运的一切惩罚。每读到这眼中就湿润,心中说不出的感动,为真理,为慈悲,为圣者。苏格拉底也是位慷慨饮鴆的圣者。倘若就是为了追求真理,生命又有何可吝惜,更何况那些早晚必将失去的浮名薄利!中华5000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蕴涵无限天机,而西方历史也一样灿烂辉煌。所有的光芒,都在21世纪的今天交汇,放射出万丈耀眼的真理之光,只为了引导我们辗转反侧的迷茫心灵,重新回归原始的家园。  1 苏格拉底之死:铁肩担道义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散发赤足,却面容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苏格拉底被处死前,朋友悲伤地说:我亲爱的苏格拉底,我是多么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的处死啊!苏格拉底平静地说:朋友,难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的处死吗?苏格拉底在被自己同胞不公正地判处死刑时,仍大谈“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宝、法制为贵”,认为人生价值莫过于此,真算得上自由精神洋溢了。苏格拉底是英雄,他意识到道德理想的力量,并自觉、自愿去实现它,即使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死是个悲剧,悲剧在于冲突双方都有存在的理由,又不可调和。于是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身躯,托负起这个伟大的冲突,托负起自由人格的责任与使命。对苏格拉底而言,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精神,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得到了光大。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理想有丝毫的被亵渎,因此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他相信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万事万物都是神有意识、有目的的巧妙安排。他没有背叛神,既然如此,死亡也就是神对他的召唤,他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也许人们笑他,笑他天真,笑他顽固,执迷不悟,但是那些真正洞察了他内心世界的人,会为他的智慧与忠诚所折服:智慧,是他看到并一直紧紧关注着的众人所未曾察觉的一种美德;他所忠诚的,是他热爱的城邦,他一生所遵从的法律,他永恒不变的理想追求。 苏格拉底认为,法律同城邦一样,都来源于神,是神定的原则。法律最初体现为自然法,自然法也就是自然规律,它纯粹是一种神的意志或神有意的安排。后来城邦颁布的法律称为人定法。虽然人定法不像自然法那样具有普遍性,而具有易变性,但是,由于人定法来源于自然法,人们接受和服从人定法的指导就意味着人们接受和服从自然法的约束,也就是服从神的意志。一个城邦的理想状态必须是人人从内心守法的状态,这既是苏格拉底一生的理想和信仰,也是他最后慷慨以身殉法的内在动力。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自己知道自己无知。他结论说:“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以自己的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探求对人自己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以达到改造灵魂的目的。他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是神赐给雅典的礼物。神把他赐给雅典的目的,是要用这只牛虻来刺激这个国家,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了,所以很需要有一只牛虻紧紧地叮着它,随时随地责备它、劝说它,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而焕发出精神。苏格拉底把批评雅典看作神给他的神圣使命,这种使命感和由此而来的思考探索,便成为他生活与哲学实践的宗旨。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十分恼怒,要踩死这只牛虻,但神给自己的使命不可违,故冒死不辞。 苏格拉底主张了一个“新神”,道德之善、智慧之真的源泉:宇宙理性的神。这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真正的善——的终极根据:人能有知识,是因为人得到了神的特别关爱,被赋予了神性的一部分,因而有了灵魂,有了爱智的心灵和理智。但是人应当明白,你所具有的那点灵魂同神的智慧是无法比拟的。所以这个新的理性神的观念和关于人当“自知无知”的教导,就成了激发和推动人追求真知与批判不真不善、伪真伪善的强大力量。亚里士多德也认为最高的存在本体就是神,就是善,他的这个说法也来自苏格拉底。神的观念,一直是希腊哲学的起源地和归宿,而希腊哲学在其发展中也不断改变和净化了人们原先的神观念,两方面是彼此互动的。作为一位最具原创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从敬畏神中汲取了他变革哲学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只牛虻,一个肩负着神的使命助人从善爱智的使者。这是他对神的敬畏虔诚,也是他对人的热爱鞭策。只有联系到他的神观念,我们才能认识他所主张的“自知无知”命题的深刻含义。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文化史上意义深远的事件,仿佛一则寓言,一个谜。他策划了自己的死亡方式,以一场浩大的审判,以法律正义的名义判处自己死刑,把自己生命的余烬,凝成一个死亡之谜,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人文学科的“哥德巴赫猜想”。苏格拉底好像在为自己申辩,可是他又有意在死亡之中觅求真理,他的死仿佛是道德与法律的合谋。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雅典城并没有因为处死苏格拉底而重焕辉煌,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那些法官们在审判后的心路历程。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没办法面对和说服自己的良知了,他们的灵魂,将笼罩在那位老人孤独而顽强的身影下。苏格拉底去了,到他的神那里去了。“哪一条路更好,惟有神知道”。千年的步行者们越走越远,但是谁都无法从他们心中抹去这个虽然虚幻的名字――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柏拉图的《申辩篇》描绘了一幅明晰的图画: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高超而不介意于世俗的成败,相信自己是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或者命运之神所引导,并且深信:清明的思想,乃是正确生活的最重要的条件。 2 苏格拉底的法庭申辩柏拉图雅典的公民们!我得到那个坏名声,只是由于我有某种智慧。你们要问,是哪一种呢?我说就是人所能得到的那一种。也可能我确实有那样一种智慧;至于我刚才提到的那几位所具有的,我想也许可以称为“超人的智慧”。我想不出别的话来描述它,因为我自己根本不想要它。为什么我要提这件事呢?因为我要向你们说明自己得到坏名声的原因。我听到这个神谕时,心里暗暗想,神的这句话能是什么意思呢?他这个谜应该怎么解呢?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大的小的都没有。那么,神说在人间我最智慧,是什么意思呢?他是神,不可能说谎,那是同他的本性不合的。我经过长期考虑,想出一个办法来解决问题。我想,如果能找到一个人比我智慧,那就可以到神那里去提出异议了。我可以说:你说过我最智慧,可是这里就有一个比我更智慧呀。于是,我就去访问一位以智慧著名的人物,对他进行观察。他的名字我不用说了;这是一位政界人士,我选他来试试。结果,我一开始同他谈话,就不能不想到他实在不智慧,尽管很多人以为他智慧,他也自以为智慧。因此我就试图向他说明,他自以为智慧,其实并不真智慧。结果他恨我了,当时在场的一些人听到我的话也恨我了。于是我就离开了他,心里暗想:好吧,尽管我并不以为我们人中间有谁知道什么真正美、真正好的东西,可我还是比他好一点,因为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在这一点上,我似乎比他稍有高明之处。后来我又访问了另外一位更加自以为智慧的人,结果也是一模一样。于是我又树了一个敌人,他身边的许多人也都成了我的敌人。我一个接着一个地考察人,并不是没意识到自己激起的敌意。我也曾为此悔恨、畏惧,但我不能不这样做,因为我应当首先考虑神的话。我心想:我必须把所有显得智慧的人都访问到,把神谕的意义找出来。我对你们不能不说实话,公民们,我向你们发誓,我看来看去,发现那些名气最大的人恰恰是最愚蠢的,而那些不大受重视的人实际上倒比较智慧,比较好些。我到处奔波,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最后发现那个神谕是驳不倒的。 我看了政界人士以后,又去看那些诗人。我对自己说:在他们那里你就会马上露原形了,就会发现自己比他们无知了。于是我就拿出几段他们最得意的作品,请教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心想他们总能教我点东西。你们相信吗?我几乎不好意思说出真相,可是必须说,在座的诸位几乎没有一位不比他们强,哪一位都能对他们的诗谈出些道理,就是他们本人说不出所以然。我这才明白了,诗人写诗并不是凭智慧,而是凭灵感。传神谕的先知们说出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却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很明显,诗人的情况也是这样。同时我还观察到,他们凭着诗才,就自以为在别的方面也最智慧,其实一窍不通。于是我辞别了他们,捉摸着自己比他们高明点,正如比那些政治家高明一点一样。最后我去访问工匠。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确实一无所知,相信会发现他们知道很多好东西。这一点,我可没有看错。因为他们确实知道很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在这一方面他们比我智慧。可是,公民们,我发现那些能工巧匠也有同诗人们一样的毛病,因为自己手艺好,就自以为在别的重大问题上也很智慧。这个缺点淹没了他们的智慧。所以我就代表神谕问自己:你情愿象原来那样,既没有他们的智慧,也没有他们的无知呢,还是愿意既有他们的智慧,也有他们的无知?我向自己和神谕回答道:还是象我原来那样好。公民们,就是这一查访活动给我树立了那么多凶险毒辣的敌人,也是这一活动使我得到了“最智慧的人”的称号,因而受到人们的诽谤。因为旁观者总以为我既然指出别人缺乏智慧,那个神谕的用意是说:人的智慧没有多少价值,或者根本没有价值。看来他说的并不真是苏格拉底,他只是用我的名字当作例子,意思大约是说:“人们哪!像苏格拉底那样的人,发现自己的智慧真正说来毫无价值,那就是你们中间最智慧的了。”所以,我就到处奔波,秉承神的意旨,检验每一个我认为智慧的人,如果他并不智慧,我就给神当助手指出他并不智慧。这件工作使我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参加任何公务,连自己的私事也没工夫管,我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事神不懈的缘故。 3 苏格拉底名言录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神。神灵为自己保留了那对于最为重要的东西的认识。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德性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无知即罪恶。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男人活着全靠健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我的母亲是个接生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知道的越多,才明白自己知道的越少。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或:我知我无知。)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或: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告诉我你的朋友什么样,我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凡是原本可以做得更好而没做好的,也算是懒!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所有确定的实践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