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船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39:03
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副题为“性格描绘十二幅”,作于1876年。是应友人主办的文艺月刊副刊而作,全曲由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组成。
每首小曲与月刊逐月发表的十二首诗篇相呼应。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故乐曲以“四季”为名。
柴可夫斯基一共写下了十首短曲,只有在写六月和十一月的时候,因为没有创作灵感而搁浅。于是他用《船歌》替代六月,用《在马车上》(又译为《雪橇》)作为十一月,而这两曲子后来竟成为这十二首中最著名的两首。
《船歌》旋律优美恬静,清新自然,为复三部曲式A B A  尾声:
A 段旋律优美如歌, 发自内心的情感在指尖上流淌, 匀称而略有起伏的伴奏如同微波荡漾,舒缓的第一主题温和中略带忧郁(我称之为俄罗斯式的忧郁,或者干脆说是“老柴式的忧郁”);
B 段速度转快, 节奏也活跃起来了,与A 段形成了对比,  连续不断地减七和弦琶音把音乐推向了高潮,情绪渐趋明朗,好像云开日出一般;
A 段(再现部) 作者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抒发, 完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恬静中透着安详,平缓中带着坚毅;
尾声  琴声渐渐减弱, 那波浪拍击声也慢慢消失,使人仿佛看到初夏夜晚的河面上孤寂的小船轻轻地飘向远方。
《船歌》乐曲前面引用了阿·普列谢耶夫的诗句:
走到岸边——
那里的波浪啊,
将涌来亲吻你的双脚,
神秘而忧郁的星辰,
将在我们头上闪耀。
每当我在欣赏《船歌》时,我都会随着乐曲音符的流淌而陷入遐想。
一次,我正在聆听《船歌》,忽然想起一个场景:那一定是克里姆林宫钟楼上飘来的钟声。你听,就是乐曲一开始的旋律,那缓慢轻柔的钢琴,不就像夏夜里的钟声吗?由于四周的寂静,那钟声在夜空中平缓地向四外飘散,传的很远很远。如果你能跟随钟声一起向远方走,你仿佛会走遍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似的。
有时,我一个人在家里,坐在靠椅上,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老柴的《船歌》,一遍接着一遍,就好像看到了曲作者那深沉而忧郁的目光。他的眼神里像是在对你诉说,诉说他自己心中的痛楚;又像是对上帝诉说着俄罗斯人民的苦难。总之,他的忧郁全都被灌注到了他的乐曲之中。你在听那乐曲时,一边关注着他的忧郁,一边同情着他的不幸,听完乐曲之后,你会感觉如释重负,仿佛有一只巨大的手抚摸过你的身体,一股暖流涌进你的心中。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哦,这难道就是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吗?这就是老柴要告诉我们的吗?
我自认为自己是老柴的“粉丝”。有时,我甚至傻傻的认为,老柴至今仍然活着,他在继续用音乐与我们对话。不然的话,他怎么会对人们的心理有那么了解呢?
(图片及音乐选自网络)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1)">
六月--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