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脂肪, 坏脂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7:20
    

好脂肪, 坏脂肪

一键转贴:          

脂类,不仅仅是脂肪 我们所说的脂肪,其实应该准确地叫做“脂类”,它包括脂肪和类脂(固醇类、磷脂)两大类。如果在合理范围内,其实脂类没有好与坏的区分,只有当它超过了(或者不足)时会给人体造成危害。正常的人体,按重量计算,脂类占14%——19%,肥胖者可以达到30%以上。 话说脂肪 脂类中的脂肪是指中性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构成的,所以称为“甘油三脂”,是脂肪中含量最多的部分,大约有95%左右。这些脂肪大部分分布在皮下、大网膜、肠系膜以及肾脏的周围,是以大块大块的脂肪形式存在,所以这些部分也被看成是人体的“脂肪仓库”。甘油三脂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体“供能”,我们从食物中摄入的脂肪,在正常情况下很容易就作为能量被代谢掉了。但如果你摄入过多,无法消耗的部分就会通过血液运输到皮下的脂肪细胞和肝脏当中,变成中性脂肪储藏起来。在食物补充不足或因为剧烈运动造成的能量不足时,储藏的甘油三酯就会分解成游离脂肪,然后送到全身作为能量而被消耗掉。 胖子也有别 脂肪堆积在身体内就会让人感觉“肥胖”,但是根据脂肪堆积的部分,肥胖也分成两种。一种是皮下脂肪堆积型,即皮下聚积脂肪造成的肥胖,其特征是下腹部、大腿内侧、臀部等下半身聚积脂肪。因此外观像一个“梨形”,这个在女性中比较多见。还有一种是内脏脂肪堆积型,脂肪堆积在上腹部,形成啤酒肚体型。从外观上看又被称为“苹果型”,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和更年期以后的妇女。因为脂肪未附着于皮下而在内脏,所以虽然腰很粗,但表面捏不到脂肪。 多余脂肪吃出——橘皮组织 橘皮组织是一种独特的脂肪组织结构改变。当新陈代谢失调、脂肪组织体积增大、脂肪组织内的分子超出脂肪细胞间隙时,会形成皮下脂肪组织的微小结头,里面充满了容易积累毒素的淋巴液,破坏了供血和体内垃圾有效利用过程。结果是皮肤凹凸不平,外观上看像橘皮。人体最容易长出橘皮组织的地方是臀部,海绵组织的累积特别快,很容易使臀部线条显得松弛下垂。 类脂更有名 只说“类脂”可能了解的人并不多,它主要分成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等。在人体内所占的比例也不大,在4%左右,但是类脂中名气响当当的“人物”可是非常多的。如磷脂中的“卵磷脂”,卵磷脂存在于细胞里,犹如细胞的门卫,管制着什么营养可以进入细胞,什么营养不可以进入细胞,以维持新陈代谢的进行。类固醇中的“胆固醇”,胆固醇在健康的人体内约有140——150克。胆固醇是很多重要物质的原料,比如细胞膜、雌激素、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还有帮助我们消化的胆汁。胆固醇最大的名气就是和我们所说的“高脂血症”等疾病相关联,是种让我们人类“很是纠结”的脂类物质。

好固醇,坏固醇

胆固醇溶于血液后才能被运送到全身去。胆固醇是脂溶性的,无法直接溶于血液,必须与脂蛋白结合以后才能运送到全身。运载胆固醇的脂蛋白(也就是胆固醇的载体)主要分为LDL(低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两种。由于载体的不同,胆固醇也被分为了LDL胆固醇和HDL胆固醇两种。其中LDL担任着将胆固醇运送到全身的任务,而HDL胆固醇则将多余的胆固醇回收后运送到肝脏,肝脏随后将这些胆固醇分子分解掉,再将它们排出体外。所以对于那些高胆固醇人群来说,LDL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而HDL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因为当LDL胆固醇增加过多的时候,HDL就不能有效地将其回收,无法回收的LDL胆固醇就会附着在血管壁上,问题就出现了。

多余胆固醇吃出——过多的LDL

当血液中多余的LDL胆固醇也就是坏胆固醇附着在动脉壁上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就会聚积在该处,来吞噬、消除被氧化的LDL。当它吞掉氧化LDL之后,就会成为泡沫细胞而留在血管壁上。这样被坏胆固醇和泡沫细胞所附着的血管壁就会变得凹凸不平,又厚又硬,导致血液的流动变得愈加不畅,这种状态被称为动脉硬化。当血液无法流畅流动时,整个身体就会出现种种不适,最终发展成威胁生命的疾病。

“必需的”脂肪酸

有几种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但在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每日的膳食中摄取,它们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分成两种:亚油酸、亚麻酸。动物如果缺乏必需脂肪酸就会出现生长受阻,皮肤和毛发异常,生殖损害,血清和脂肪组织异常。婴儿缺乏必需脂肪酸可引起皮肤湿疹、鳞状脱屑,以及体重增长缓慢等。这些必需脂肪酸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不过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的用量并不很大,按热能计算,只占全天总热量的1%——2%,必需脂肪酸在植物中含量丰富,在动物的脂肪中含量较小。

脂肪不应该是我们的主要食物

这是从人类的发展过程来说的,人最初并不是肉食性的动物,而且中国人基本上是属于农耕民族,农耕民族的人基本上都不太适合吃肉。农耕社会的人,都是草食性动物,吃植物与吃肉相比,会用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肠道中的食物,因此肠子也比较长一些。以谷类为主的农耕民族比起肉食的狩猎民族,欠缺爆发力,当肉被消化吸收,血液中的氨基酸就会增加,就会产生瞬间爆发力。但是想通过增加肉类食物增强爆发力的想法对我们亚洲人并不太适用,过长的肠道会让肉类食物发酵消化的时间延长,这样会羁留和制造过多的废物与毒素,对人体产生危害。

黄色警告——皮肤黄色瘤

当胆固醇异常升高时,皮肤的表面就会出现胆固醇肿块(黄色瘤),常见于眼睑、臀部、手背、肘和膝关节等处,为淡黄色的脂肪肿块。这表明身体可能已发展成动脉硬化等病症,应该马上进行检查。遗传性的易出现高脂血症的人,最忌讳变胖,同时对跟腱粗大、黑眼球的上下侧出现新月形的白色弧状浑浊(叫做角膜环)等症状都要给与重视。当家族中有高胆固醇病史时,要从幼儿期就要注意脚踝的粗细程度和黑眼球周围部分的情况。对于胆固醇的测量一般是通过血液检查完成的,除了血液检查还要通过测定脉搏、血压、体重、身高等来检查肥胖程度。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和尿检。

重新认识菜籽油

好多年没有提及的菜籽油,对于一个热衷于HDL胆固醇的人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个宝贝了,菜籽油是用油菜籽提炼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其中32%是多不饱和脂肪酸,62%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只有6%是饱和脂肪酸。一般认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更为有益处,因为单不饱和脂肪酸会减少人体有害的LDL胆固醇,而增加对人体有益的HDL胆固醇的数量。

植物油中的大众“敌人”

棕榈油(其实还有椰子油和可可油)是从油棕上的棕果榨取而来的,相对于其他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特点,棕榈油则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50%,比动物性脂肪含量还高。当温度降低时,它会与猪油一样凝结成白色固体。长期食用棕榈油会造成人体血清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量,导致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在我们生活中很难避免吃到棕榈油产品,由于它油性稳定、耐高温的特点,常被当做食油、松脆脂油和人造奶油来使用。另外,棕榈油也适合炎热的气候,因而成为面包和糕点的良好佐料,受到食品制造业的喜爱。购买一些煎炸产品时,注意看成分表,经常会看到棕榈油的成分。

动物油中救命的鱼油

芝加哥西北医学院与几个不同机构合作,分析摄食鱼肉与死于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心脏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性时发现,每天吃35克以上鱼肉的人死于非猝发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比不吃鱼的人低42%。鱼肉中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提供防护效力,是一种保护因子,因为这种脂肪酸在试验中能够降低心律不齐的危险,预防动脉再阻塞,减少甘油三脂的浓度。一项针对天然鱼油的研究表明,受试者每天食用鱼油4克,相当于0.91克的不饱和脂肪酸,也相当于每周1——2餐富含脂肪的鱼肉大餐,结果鱼油使血浆中的甘油三脂下降30%,这样的现象可能就是鱼油能够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机制。

肉类也可以健康吃

多吃肉不益于身体健康,对于那些特别喜欢吃肉完全不能放弃的人来说,开始的时候减少到平时的一半的分量比较好。肉食减少一半可以帮助身体得到及时的清理和纠正,能让身体慢慢恢复酸碱平衡,也可以保持这样的原则,每周吃3——4次的肉,每次50g左右。另外一周内的3天应该吃鱼类或者白肉。每天400——600克蔬菜和200——400克的水果,可以帮助身体解掉肉类的毒素,一天喝两升左右的水可以期望能解身体更深的毒素。

甲壳素帮助身体纠正脂肪过度

甲壳素是一种从蟹壳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具体来说甲壳素是一种含有几丁质和几丁聚糖的机能性食物。甲壳素的减肥功效,是依靠其自身的正电离子与食物中含有负电的脂肪基团附着结合,从而阻断了脂肪分解、消化、吸收必需的酵素的作用,使脂肪在肠道中无法被消化吸收。脂肪的排泄量加大从而从正面抑制了脂肪的吸收,不用辛辛苦苦地忌口,而是从身体中拒绝了卡路里,这正是甲壳素的功效。

高脂肪食物是慢性炎症的“前因”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炎症有可能是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动物实验显示,高脂肪食物或内毒素能激发慢性炎症通路,从而导致代谢性紊乱。研究机构对559名超重/肥胖者和500名正常体重者的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进行检测,并将其与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作了系统分析后发现:超重/肥胖个体的L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个体;血浆LBP水平与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等代谢指标,以及肝脏酶、炎性因子和脂肪因子水平显著相关。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疾病家族史和BMI后,研究对象罹患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随着血浆LBP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 而慢性炎症又是许多癌症的诱因,这样算来脂肪竟然成了癌症的“直接导火索”之一!

脂溶性毒素更危险

毒素停留在体内可以分为水溶性毒素和脂溶性毒素两种类型。水溶性毒素主要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皮肤主要负责排泄脂溶性的毒素(饱和脂肪酸代谢物、内毒素、化学品残留物等),脂溶性的毒素主要通过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肠道可以排出以上两种类型的毒素。当排毒器官不能及时排毒时,水溶性毒素将经由血液到达人体的软骨、滑膜和肌腱部位,毒素积累在这些部位,引发各种类型的关节炎症,如痛风的病人是尿酸在关节部位的积累造成的。脂溶性毒素经由血液转移到淋巴系统或各个器官的粘膜,形成息肉、囊肿、肿瘤,如各种肿瘤,便是脂溶性毒素积累的结果。各种类型的皮肤病变如暗疮、斑也是脂溶性毒素积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