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愿做书痴(八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46:40

 

情愿做书痴

  • 发布日期: 2010-12-10 00:00
  • 作者:马 军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这样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对于我来说,不仅可以医愚,还可以给我健康、快乐和自由的身心。寂寞时,书就是我的知己;惆怅时,书给我温馨;心头流血时,又是书给我抚慰,治愈我的伤口。就连我有时头痛,有效的也不是镇痛药,而是书海的一通遨游,使我重又神清气爽了。因此,我可以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甚至不吃肉,但却不能一日无书。

如今似此痴迷于书卷是颇有些“孔乙己”的意味了,但我仍然执迷不悟。书之于我,已如阳光、空气和水,不声不响但又是须臾不可缺少地滋养和呵护我的整个生命。我情愿做书痴,乐于做书虫,我要说:“书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毫厘决定成败

  • 发布日期: 2010-12-10 00:00
  • 作者:任 蒙

所谓艺术的高度,有时不过是毫厘的差别。

比如表演,有些演员很敬业,也出演过不少角色,甚至还有一定的知名度,但观众就是不大认同。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表演,似乎与那些大明星也没有多少明显的不同,只是某些关键细节上稍微有些“过”,或过于郑重,或过于顽皮,或过于夸张。尽管这种“过”有时体现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上,但观众却能一眼看出其表演的痕迹,感到不到位,不得体,不自在。

再如绘画,其实是一种静止的影像画面,若有丝毫偏差,就更加暴露无遗。特别是人物和动物的器官或肢体,哪怕大了那么一毫分或者是小了那么一毫分,就会让人感到别扭。每个看画的人之所以对此很敏感,是因为自身的体验和许多常见的现实参照物使我们形成了非常灵敏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即使是我们新购的衣服和鞋子在尺寸上有那么一点出入,都会感到不适,看画亦然。不过,笔墨不准的画作,谈不上什么艺术高度,而是作者不具备绘画的基本功。

文学描写也是这样,是否准确往往也在于毫厘之间。当然,文学描写是否准确的标准,不像器官和肢体的大小长短那么具体,也不像人物的动作和表情那么直观,读者只好凭自己的感觉去判断,但这种感觉同样是非常敏锐的。所以,这种准确不仅是一种高度吻合,而且更在于其深刻,更在于其简洁,更在于其新颖。有些古人和今人声称,优秀文章必须达到不可增删一字,不可更易一字的水准,这未免有些故弄玄虚。即便是一些十分精短的千古名篇,也未必不可更改一字,只是没有那个必要罢了。

文学作品的高低,必须通过其文本自身来反映,但又不限于字面上的感觉。

文学高度的无形标尺,置于读者的心目中。一件作品能否取胜,往往决定于其“文眼”的寥寥数言,甚至是一字之妙;决定于作者对某个事物的形象把握和对其底蕴的深层开掘,而这种深度有时也只是最后一把力的掘进,但许多人却到此无力再进,只能无功而返。 

李白听琴

  • 发布日期: 2010-12-10 00:00
  • 作者:陈冬至

图中题曰:“蜀僧抱绿琴,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读李白《听蜀僧 濬弹琴》诗有感,作此图。”

生与死之间

  • 发布日期: 2010-12-10 00:00
  • 作者:林清玄

在上海旅行的时候,朋友带我到外滩,欣赏黄浦江岸的美景。外滩很美,灯火辉煌,处处闪着色泽。朋友告诉我:“你别看黄浦江景色这么美,每年因为活不下去而跳进黄浦江的,平均有五百多人呀!”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还不算那些自杀未遂,或想跳而没有勇气的人。更不算那些除了跳江之外,用各种各样方式自杀的人。

上海,是全中国最有钱的城市,也是最有朝气和未来的城市,有许多人一天赚的钱胜过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一整年辛劳。

后来,我因为在陕北捐建了一个希望小学,建校之前,特别跑远路到黄土高原去探察。刘家山村——我捐建小学的地方,这一趟兴学之旅足足走了两天才抵达。与上海相比,恍如梦境。当地的人住在窑洞里,热时热死你,冷时冷死你,交通靠的是驴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拉一桶水就要耗上半天。没水、没电、没卫浴,甚至没有家当。 早上1个窝窝头,中午1根玉米棒,晚上1碗面,日子就这样过着。

每一户,年平均收入,约是一百五十元人民币。如果说上海是最富的地方,陕北和大西北可以并列为最穷的地方。

上海人那么容易自杀,陕北人生活艰苦百倍,应该更容易自杀吧!我终于鼓起勇气,问刘家山村的村长:“生活这么苦,有没有人自杀?”村长瞪大眼睛看着我说:“没有的事!恐怕从秦朝到现在都没人自杀吧!”秦朝到现在!多么漫长的时间!听说这山坳里的人家原是避秦而来的人呐!我问:“生活这么苦,大家都能挺着,没有人想过自杀吗?”村长说:“拼着活下去都没时间了,哪有力气寻死呀!”

生与死之间,疼和痛之间,并不是黑白的,而是有一个灰色的地带,那个地带可以是觉醒或迷茫,可以是意志或情绪,对于努力求生的人,确实有更强大的、对于苦的承受力。 (吕丽妮摘自《小品文》)

小S的幸福课

  • 发布日期: 2010-12-10 00:00
  • 作者:可 可

第一课:关键时刻,理智的女人才能赢

因为犀利搞笑到吓人的主持风格,小S得了台湾主持人最高奖金钟奖,也被太多人定位为永远不会正经的无厘头女人。在事业的巅峰时刻,小S突然结婚生子,还一连生了两个,这份魄力恐怕是其他女明星很难企及的。她说:“爱情对我很重要,家庭幸福对我很重要,我知道自己要什么。”

小S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能够在关键时刻紧紧抓住理想的理智女人,才会赢得幸福。“我觉得能为自己爱的人迁就一下,也不算是失去自我,相反,那可能正是我呀。”看起来总是满不在乎的小S却对深爱的老公非常上心,透露自己的驭夫术:“嘴甜,同时不要太黏人和张牙舞爪。”她的“太太哲学”是,女人要懂得察言观色,该道歉就道歉,该霸道就霸道,该撒娇就撒娇,也不要刻意去展现性感,有时自然就是一种性感。

第二课:少点儿自怜自爱更容易幸福

“敏感”似乎是小S的字典里从来不会出现的词。少年时期,她一直生活在姐姐大S美丽的光环下,没有姐姐漂亮的外貌和优雅的气质,却要时时在她身边做陪衬,小S应该是最有资格自怜自爱的女孩子。可她总像一朵开在路边的小野花,没心没肺地迎着阳光绽放:“即使有这么多人说我姐比较漂亮,我也完全不当回事。我是很诚心地投入在‘自己是美女’这个世界里的!”

总会以轻松、幽默、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是小S最大的优点。“我就是胖,可我会减肥。我就是龅牙,可我会戴牙套。”这句话,几乎成了台湾女孩子的座右铭。

第三课:肯吃亏的女人一定占便宜

小S走到哪里,都会把老公挂在嘴边,类似“我看他永远看不够”“是他让我对爱情和婚姻有了信心”之类的话从来都是脱口而出。有人问:“难道你们就不会吵架吗?”小S很认真地回答:“我们从来没吵过架、斗过嘴,更不会说‘离婚’这两个字。有时感觉快吵架时,我会赶快停下来,不讲话了。”有话直说、有理不让的小S在婚姻面前,竟然非常懂得退让。

婚后,小S把吃亏精神带进了夫家,看起来忍让得有点儿傻的她却得到更多:姐姐大S无处不在的关爱,公婆一家的交口赞誉和呵护,以及铁杆朋友的无数关心。

第四课:女人可以大大咧咧,但一定要对孩子认真

大女儿许俏妞出生后,小S就苦练带孩子的功夫。朋友们去看望她,吃惊地发现她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喂奶一气呵成,熟练至极,一点儿不像初为人母的样子。不管怎么大大咧咧,一谈到孩子,她就会露出很认真的表情:“孩子的事是万万不能马虎的。”

第五课:家庭再美满也不能做黄脸婆

如果你是小S,有了这些女人梦寐以求的成就,是不是很自然地觉得可以放松些,慢慢享受这一切呢?可小S仍然会挺着大肚子出来工作。“不工作,在家待久了会变成黄脸婆。”小S说,“我上班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享受工作带给我的乐趣。”

为了让身材恢复到最佳,原本贪吃的她严格执行减肥菜单,连老公都感到吃惊。小S努力减肥,除了因为工作需要,也很希望别人看到她带孩子逛街时会吃惊地说:“这个年轻的女孩会是小孩的妈妈吗?”

(聂勇摘自《启迪与智慧》)

古巴比伦的理财智慧

  • 发布日期: 2010-12-10 00:00
  • 作者:刘劲文

早在6000年之前的古巴比伦,就有了理财概念。在古代巴比伦人的眼里,致富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首先你要学会从赚来的钱中省下钱;其次你得学会向内行的人请教意见;最后你要学会如何让钱为你工作,使钱赚钱。如此你便已学会如何获得财富,保持财富,运用财富。

他们对于金钱的理解有五大金科玉律:

1.金钱是慢慢流向那些愿意储蓄的人。每月至少存入1/10的钱,久而久之可以累积成一笔可观的资产。

2.金钱愿意为懂得运用它的人工作。那些愿意打开心胸,听取专业的意见,将金钱放在稳当的生利投资上,让钱滚钱、利滚利的人,将会源源不断创造财富。

3.金钱会留在懂得保护它的人身边。重视时间报酬的意义,耐心谨慎地维护自己的财富,让它持续增值,而不贪图暴利。

4.金钱会从那些不懂得管理的人身边溜走。对于拥有金钱而不善经营的人,一眼望去,四处都有投资获利的机会,事实上却处处隐藏陷阱,由于错误的判断,他们常会损失金钱。

5.金钱会从那些渴望获得暴利的人身边溜走。金钱的投资报酬通常有一定的界限,渴望投资获得暴利的人常被愚弄,因而失去金钱。缺乏经验或外行,是造成投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其实,这五条金钱定律对于我们今天的投资理财同样有着莫大的指导价值。要做投资至少得有本金吧,“月光族”肯定是无钱理财的,所以你首先得学会强制定期存钱,每月留下收入的1/10乃至1/5相信对大家都不是难事。金钱是有时间报酬的,所以长期投资才是真正可靠的理财之道。投资不可贪图暴利,须知贪婪是理财的大忌,君不见多少渴求一夜暴富的人最后是如何“赔了夫人又折兵”。(摘自《品读》) 

不得贪胜

  • 发布日期: 2010-12-10 00:00
  • 作者:姜仲华

吴清源,一位出生于旧中国的围棋圣手,11岁时就成为北洋军阀段祺瑞门下的棋客。

20世纪30年代,吴清源在日本下棋前,总要通读一遍《道德经》。结果,吴清源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登上了围棋的顶峰。他说:“我的对手全是日本棋坛的杰出之士,就棋艺而言,我与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差别,我之所以屡屡获胜全在于精神因素。”日本棋坛的另一位顶尖高手坂田荣男曾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吴先生的棋艺有多么高超。”可是,他总是败在吴清源的手下,却弄不明白为什么。其实,正是《道德经》的“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的思想,使吴清源排除了贪胜之心带来的干扰,心境澄明,发挥出了最高的水平。

下棋“不得贪胜”,人生也是如此。“不得贪胜”,其实是一种“训心”之术。一个人如果做不到“不得贪胜”,即使才智绝高,也无法承担重大使命;因为你要驾驭天下,首先要驾驭得了自己的心。

一句话造就一生

  • 发布日期: 2010-12-10 00:00
  • 作者:胡凡强

有个穷学生穷到吃了这个月的没有下个月的饭钱、衣服只能遮蔽身体的地步。

一天,他听说有个演讲大师要来当地演讲,门票价格昂贵,他购买不起。于是,他给大师写了封信。信中写道:大师,我想听你的课,但腹内饥饿,囊中无钱买票,请问我该怎么办?大师回答简短:你是愿意听我的课,还是想听我的课,还是一定要听我的课?自己想办法解决!立即行动!这个穷学生听说过大师的名气,决定去听课。于是他变卖物品,废旧书籍,再向同学借得一二,终于得以前去聆听大师演讲。

过了几天,大师又有一场演讲,该穷学生又想去听课。于是他又给大师写了封信:大师,上次听了你的演讲收获颇多!这次我还想听,可是我实在是拿不出钱了,请问我该怎么办?我想成功!

大师回信仍然简短:你是想成功,还是你要成功?还是你一定要成功?自己想办法解决!立即行动!该穷学生顿悟,立即想尽一切办法凑齐钱数前去听课。

再后来大师欲收关门弟子,于是就选中了这个穷学生。穷学生果然不辱师名,很年轻便功成名就。这个穷学生就是成功学大师陈安之!

成就我们事业的或许仅仅是一句话:你想成功,还是你要成功?还是你一定要成功?自己想办法解决!立即行动!(摘自《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