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诺瓦是个书痴》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50:50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平常要写那些书评,为什么总是在夸哪些书好却很少去批评什么书?为什么不专门批评一些写得不好的书呢?理由很简单,人生那么短,时间那么少,如果我看了一些很不好看的书,干嘛还要浪费时间重新把它说一遍,让大家去关心呢?不如集中精力介绍些好书。
假如你是一位非常专业的书评人,常在报章杂志上写书评的话,你就不能永远只夸书的好而忽略一些你觉得不怎么样的书,这会有损于"独立中立的"书评人形象。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些有趣的建议,就是这本《卡萨诺瓦是个书痴--关于写作、销售和阅读的真知与奇谈》,作者是一位美国作家,同时在大学传媒系教书,叫做约翰·马克思韦尔·汉密尔顿(JohnMaxwellHamilton)。
这本书集结了大量趣闻和古灵精怪的小故事、小段子,好看是好看,有趣归有趣,问题是资料太多了你会觉得它们好像没有经过特别的取舍,所以即便是好看的东西,读多了还是会累。即便如此,书里有些段落很是有用。比如讲到:"要做一个职业书评人,有时候遇到一些书,你觉得它不怎么样,但是你好像还得夸它,那怎么办呢?"汉密尔顿列出了很多欧美书评中常见的评价方法,比如:"某部小说是有点瑕疵的,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反面主角,然而读者可以忽略这样的缺点,感谢书中的某某某",又有人说"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批评说有一些主题不该被忽略或者没有被认真对待,但是几乎不会有人能够达到这本书这样的成就",最妙的是有位书评人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并且重要的故事,不过我希望它能够讲得节奏再快一点,语言再简洁一点",这句话听起来让人觉得这本书简直没什么好东西,恐怕不值得一读,谁知道这位书评人的结论是"不过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每一点都是值得称道的"。
汉密尔顿下了一个结论:"我们当代的书评人就像个自尊心训练营的顾问一样",意思是说我们的书评家总是很关注作者的自尊心,觉得不能不照顾一下他们,作者的自尊心的确是要好好维护的。不过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作者,他出了一本书,而且假设我们应该已经看过或者买了他的书,你又确实知道他最近刚出了新书,你碰到他不知道该跟他谈什么好,难免要提到他的新著,问题是你没有看过或者你根本不打算去看,那该怎么办?书里又有一些建议:"有个比较好的说法,相当于文字上的飞吻,你可以说你还没有读这本书,但是它在你打算读的书里面排在第一位,或者你要故意把它留到夏天再读,以便好好地享受它。"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开头讲了很多跟经济活动有关的东西,探讨作家到底能不能够成为一个谋生的行业?很多人觉得作家应该是很穷的,这本书也证实了这一点,一般而言,作家的确是很穷。历史上有名的作者绝大多数都不是靠写作为生,哪怕是莎士比亚。他们通常都有副业或兼职,只有少部分作家才能够达到"工业化"的程度。比如有一位写过400部小说的作家乔治·西默农,为了达到他的"工业"速度,他写作的时候会把办公室窗帘拉下来,把五六根烟斗同时塞满,以免要换烟丝的时候打乱他写作的节奏。他每写一本小说,前后都量一量体重,就像职业拳击手过磅一样。  如果你没办法写出畅销的通俗小说,但又很穷困,没办法完全靠写作为生该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就是去坐牢。很多有名的作家都是在监狱中完成他们的作品的,比如法国情色文学大师萨德侯爵,他那些充满鸡奸、诱奸、变态、性虐待情节的书都是在监狱里面完成的。或者像王尔德,后来坐牢的时候也在监狱里面写了很多好东西,最妙的是你坐牢之后就不用再担心生活费用的问题了,有国家养着你。换言之,某种程度上像是加入了作协,有政府给水给米,你在里头专心写作,不过前提是你坐牢的时候犯的问题不是太大,不是连写作的纸笔都不能给你的情况。如此说来,狱中创作的确是作家们可以考虑的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