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河的情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3:06
山海关的大石河,古称榆水,山海关,古称榆关,时属临榆县管辖,现为秦皇岛市的一个区,因榆水得关名,因榆水得县名,可见大石河在古今人们心目中的标志性地位。
明朝以前,大石河古河道,出山口经红瓦店-----古城-----卸粮口一线入海。明清年间改道为现在的河道,大石河的上游为柳江盆地,流域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经群山峡谷燕塞湖,出山直泻大海,大石河是典型地北方河流,水量季节性很强,冬季水量很少,甚至断流,雨季水量大,洪峰下来时,波涛汹涌、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年复一年,从远古到现在,经河水的强烈冲刷,河床里几乎没有土壤,都是河卵石,70年代以前,水质清澈见底,特别是冬季,人在透明如玻璃一样的冰上走,鱼在纯净水中游,此美景已不会再现,原先山海关的房子都是用河卵石垒的,堪称一绝,有民谣为证:山海关几大宝;切糕炸饼豆腐脑;磨石蛋垒墙墙不倒;大姑娘丢了妈不找;小伙子跳墙狗不咬‘可见河卵石在山海关的地位,故俗称大石河,只是近年来因为上游修了水库,洪峰被遏制、河床不断采石采砂、被挖填海,才露出了沙土。70年代以前的白花花的满河床的大小河卵石的景象已经看不到了。
大石河的长度并不太长,从山口到入海也就10几华里,但河道两侧的堤岸则几乎与之等长,甚为壮观,这在一般城市来讲也是不多见的,大石河堤岸的修筑还有个故事:
山海关石河大桥是上世纪初建成的京奉铁路线上的一座特大桥,山海关桥梁厂也坐落在大桥不远,为抵御每年汛期的洪水保护桥梁厂,上世纪20年代,由当时的交通部拨款修建了大桥南边东岸的堤坝,不想此举惊动了河西的高建庄的乡亲们,他们担心如果东岸修了河堤,当洪水来临时则西岸将会更加受灾,于是,他们找到了从他们村子里走出去的一个显赫的乡亲,时任山东省督军兼省长的田中玉,说明了情况和担心,最后由田中玉出钱修建了大石河西岸的河堤,以后,经过历年逐步修建才成今日规模。
田中玉是出生在山海关的近代名人,他在家乡办义学的善举已经载入了当地的史册,但他资助家乡修河堤的故事,知道此事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也是有一年在编写工厂史志时,查阅档案才发现的。
我读书的学校围墙就是大石河的河堤,我工作的工厂围墙也是大石河的河堤,我在大石河畔工作和生活了40多年,我对大石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因为我的青春年华、我生命最美好的时光都镌刻在了大石河上。
虽然山海关是个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但在80年代以前,山海关几乎没有什麽可专供休闲的场所,大石河就是我们经常光顾的“颐和园“。大石河记录了我们这一群共和国的同龄人与共和国走过的苦难历程。
我们曾经漫步在大石河的河卵石河床上,憧憬着祖国和自己的美好未来,讨论着学业和技术问题,观看着大石河的余晖落日,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
我们曾经漫步在大石河上,讨论着中央文件精神和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以及各地的革命形势,我们三五成群,练习擒拿、格斗和摔跤,惊听着大石河畔的枪声,思考着所谓的民主与专制,为祖国的前程担忧,我们讨论着、辩论着、传播着,有时甚至面红耳赤。
我们曾经漫步在大石河上,在苍茫夜幕上辨认着星座,想象着宇宙时空的深邃和广袤,思考着相对论的原理,交换着有关文学、历史、艺术、体育和哲学的读书心得,大石河见证了我们心灵得到升华的过程。
我们曾经漫步在大石河上,议论着工厂的生产形势和管理问题以及工厂领导的张三李四的污七八糟,议论着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夜幕下,发出愤愤不平的呐喊。
我们曾经漫步在大石河上,互相讲述着游览的名胜、古迹和人文历史,规划着下一步的爬山下海的游玩计划,我们也曾诉说着社会的不公,议论着退休后的生活,通报着老同学们的生老病死,思索着人生的意义。
大石河是我生命的记录载体,它记载了我的喜怒哀乐,它记载了我的幼稚、成长、成熟和衰老过程,我喜欢大石河,特别是喜欢夜间漫步在大石河上那开阔并且朦胧的感觉,它能使我超越时空,引发起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200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