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的西湖情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29:59
『-杭 州-』 [杭州史] 不了的西湖情怀
作者:blc1959  提交日期:2005-11-19 18:01:00
清人袁枚有诗“赖有于岳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指的是因为有了于谦、岳飞,人们因此开始看重杭州的西湖。话虽不错,但还是把杭州说浅了,说小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北宋词人柳永《望海潮》可以为证:“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在这里,就形象的说明了杭州的来龙去脉,西湖的历史渊源。以三口之家为基本单位,十万人家就是三十万人口,这在当时,已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大城市了。
公元1126年(靖康二年),金人灭了北宋,掳走徽、钦二帝。宋徽宗赵佶的九皇子赵构仓皇南逃,在杭州建立南宋小王朝,改“杭州”为“临安”(意即“临时偏安”)。苟延残喘了五十年,从此再无望收复北土,虽前有岳飞,后有辛弃疾,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皇帝老子不信任你,如之奈何?
皇帝偏安一隅,导致由此大批北方人随之南迁,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语言现象,虽属吴方言区,但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与吴方言迥然相异,却和北方方言区的发音相似,这是非北方方言区,独无仅有的现象;更加上北方话中的“儿”字音,在杭州当地的广泛运用(上海人因此还污蔑杭州人“刨黄瓜‘儿’”,意思是“剥他们的皮”,“敲他们的竹杠”)。语言学界称此奇特的现象叫“杭州方言岛”。
改革开放以后,杭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了长足的发展。“战斗在浙江海岸,生活在西子湖畔”,是领先一步,第一个吃螃蟹的温州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奋斗目标。遥想当年,他们全家局促于一叶小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以后,靠走私贩私,挖掘到了第一桶金,完成了原始积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经商、开厂、办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瓯人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由于温州人的炒作,致使今日的杭城,房地产居高不下,位于全国前三名,究其根源,造衅开端的就是他们,互相攀比哄抬,连累了当地的普通老百姓,落得个栖身安居,躲避风雨的住房都买不起,瓯人“功不可没”。上述二例,也充分说明了杭州人的从不排外。
杭州人的大气,还有一例。偌大的西湖,全景免费开放。其实,这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大手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是全世界的共有的资源,任何人都可以分享。可是我们有些地方,赖以一处一地,动辄就是向游客索取数十圆、上百圆的门票,做的是愚蠢的一锤子买卖,两相对比,胸襟气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其实,杭州人这一举措,是符合现代化思维的明智的做法。据经济学家分析,一圆钱的旅游收入,与之同时会产生七倍以上的附加值,诸如,住宿、饮食、购物、休闲等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的花费。不赚或少赚“一圆钱”,而想方设法多赚或大赚另外的“六圆钱”,岂不是生意人多多益善的聪明行径?
“淡淡妆,天然样”的西湖山水,千百年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由此又派生出更多令人一唱三叹的人文景观,多少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文,多少豪杰烈士在这里演绎了慷慨激昂的故事,纵使倾三江之水研磨,竭五岳之木制笔,也描绘不了国色天香的西湖山水;书写不尽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抒发不完感人肺腑的满腔情怀。愿璀璨明珠——“西湖”,东方日内瓦——“杭州”,明日更加灿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