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0年楼市十大流行语 -策如金地产顾问 -搜房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3:44
又到一年一度盘点时。当上年的“躲猫猫”、“俯卧撑”、“不差钱”等流行语,被“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油他去”所取代,楼市热词也有了新的变化:“蜗居”、“蚁族”、“丈母娘”等流行语纷纷让位“胶囊公寓”、“央企退市”、“房产税”等。

  1、央企退市:今年以来,众多央企“不务正业”,奔“钱途”,挟巨资北上南下,制造一个又一个高价地。

央企的财大气粗,引发了其他房企无限的“羡慕嫉妒恨”。在诸多微词和指责声中,今年3月国资委一纸“清退令”,要求78家非主营房地产的央企退市。尽管中远集团等少数央企在第一时间给出了明确时间表,但央企整体实质性退市进展缓慢,至今仍有71家央企超过200家地产公司未见动静。

  无人接盘、转让遇冷让一些央企的清而不退有了说辞,然而,或许房地产的暴利才是央企不愿“退房”的真正原因。在主业经营并不良好的情况下,土地和房地产开发带来的高额溢价,不但实现了直接收益,还有助于大肆从股市圈钱,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

  2、房产税:关于房产税的激辩,一年来几乎没有消停过。赞同者认为,房产税的出台将改变我国当前税收“重交易,轻持有”的现状,将是遏制楼市投机、平抑房价最给力的手段;反对者则认为,当前民众税负已经很重,加征房产税将加重大家的负担。当人们还在为房产税该不该征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财政部官员及有关专家学者近期频繁在公开场合表态,甚至给出了时间表,开征房产税似已板上钉钉。

  如果征税是大势所趋,那么对征收时机和具体方法的科学论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时机和税率把握得不好,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扩征房产税不仅难以打压高房价,反而会造成税负转嫁,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3、停贷:三套房停贷的新政本意应是逼退高烧不退的投机投资购房热。但其效果却似乎再次印证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这一网络流行语的犀利。不能不承认停贷的巨大威力。一套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房产,是多少购房者不能承受之重。没有了银行这个资金血库,一般人即便是倾囊而出,外加“啃老”,也很难负担得起。而真正有钱的投机投资者,人家照样可以全款买房。于是乎,一些改善型自住购房者一边高唱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一边谋划着如何曲线救国,并由此催生了假离婚、代购等形形色色的歪招。

  4、环首都经济圈: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原本是指在环绕北京的13个县市中,发展新兴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交通设施,招商引资,以承接北京的“溢出效应”。虽然官方预计明年1月底该项目的总体规划才能完成,但甭管距离最终规划还有多久,环首都经济圈“圈内”、“圈外”的房价,却一夜之间就涨了上来。

  于是,开始有开发商惦记着环首都经济圈周边的地,也开始有已经驻扎于此的开发商琢磨着是否该涨涨价。

  好好的一件事,为什么一沾上了房地产的边,就让老百姓变得战战兢兢了?当农业耕地的保护、农民拆迁住房的补偿,成为了从这一概念衍生出来的备受诟病的焦点时,究竟怎样利用这13个县市打造出一系列有发展的新兴产业,而不是给房地产一个由头,盖出一个个空城,也成为了大家最关心的事。

5、胶囊公寓:胶囊公寓,是一位老人在看到日本的“胶囊旅馆”后得到灵感建造的面积不到两平方米的“公寓”。

  在大家刚刚知道胶囊公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小“公寓”,能经历四代,甚至推出豪华版本。而公寓面积也由最初的2平方米,增加到10平方米,从原来的只能爬着进去,升级成能直立着走进去。

  与胶囊公寓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最近炒得火热的蛋屋。这个由某个北漂男青年自己动手制作的可以移动的小型房间,一度被网友评论为“想住几环住几环”,表达了一批买不起房却又想住在城里的青年人的渴望。

  当前,房价高企依旧,未来还有多少袖珍型的“创意之家”进入人们的眼球?

  6、保障房:今年,保障性住房的关注度、建设力度,已经上升到了近年来的一个新高度。年初,全国及北京均下达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而至今,全国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已达标,而北京市今年125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任务也在前三季度就已完成。

  就在各界为这两个任务的达标,而高呼今年是我国保障房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发出通知,明年计划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大大超过此前社会各界的市场预期。

  然而,尽管保障房处于大张旗鼓地建设开发中,今年北京也还是出了几例保障性住房的质量问题。此外,颇令业界人士担忧的是,按照房屋建设周期计算,从开工到入住起码需要一到两年时间,今年开工的这580万套保障房,究竟何时能够交到低收入群体手中。同时,颇令老百姓挂心的是,这么多的保障房,究竟能不能对高房价起到抑制作用。

  7、拆迁暴富:拆迁暴富这两年已经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先不说全国范围内有多少起拆迁暴富的例子,仅北京就有大望京村拆迁暴富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据报道,大望京村拆迁补偿总额50亿元,村里1700户,平均每家300万元,六七百万元的达20%。补偿参照周边房价,可选每平方米一万元出头货币补偿,或按每平方米4500元购买定向安置房,每平方米还予五六千元货币补偿。今年北京丰台启动八个村城市化工程,拆迁资金200多亿元,很多村民同样暴富。

  拿到了巨额拆迁赔偿金的普通老百姓,拿这些钱买了车、买了房,“开着宝马拉黑活”,因为财富分配等原因也引发了一些家庭危机。与此相对,全国各地也有一些拆迁补偿不到位的例子,导致纠纷不断。

  8、低碳:环保一直是全球发展的大主题,而去年的哥本哈根峰会也又一次将低碳环保的概念推到了最高点。

  各行各业都低碳,怎么能少了房地产?于是,房地产行业组成了自己的中国房地产低碳联盟,开发商们唱响了“低碳节能,减排建筑”的口号。从低碳示范楼盘,到住宅工业化,每一个活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开发商,都少不了绿色、环保的字眼。

  但是说得多了,难免让购房者感觉云里雾里,都在说低碳,谁才是真的低碳,低碳究竟是什么标准,这个标准又是谁定的?没有标准的低碳,看不见摸不着的低碳,很难说就真的环保,我们担心的是,低碳仅仅成为了开发商卖房子的一个噱头。

  9、限购令:限购政策伊始于北京。4月30日北京出台“国十条实施细则”中明确提出:5月1日起北京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这是全国范围内限购令的开山之举,是旨在对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实施严厉打压的举措,成为北京楼市年内的一枚重磅炸弹。时隔几月,“9?span lang="EN-US">29新政”空降,深圳、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陆续颁布限购令举措。

  虽然在限购令集体出台亮相的近两月,各地楼市降温显著,但业内不少人士认为,调控的细化、调控方向的针对化,以及限购措施的执行期长短都决定了这一措施是否为成为“一时的应景之策”。毕竟二次新政对于房贷政策的严格化、地方对于限购的坚决执行化所产生的综合效力,才是楼市降温的关键所在。

  10、商业地产:住宅市场的低迷让诸多品牌房企“难耐寂寞”,向二三线城市扩军、向商业地产转型,成为颓市房企快乐赚钱的新门道。

  俗话说,会赚钱的自然懂得变通门道,正当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发用地日趋减少的严峻现实山洪般到来之际,转换思维实现长久发展已经成为诸多实力房企思考的重点,从住宅转向商业,好歹算是房产商在自家院里翻过一道小墙头;而率先占据二三线城市楼市一席之地,则被业内外看做是未来房企发展不得不面对的必由之路,是保证长久稳定发展的必然之举。在诸多房企挤破脑袋,挥金如土般争抢大城市屈指可数的稀有地块的同时,会赚钱的地产商,已经开始“激流勇退”,站上更高的发展瞭望塔,寻找自己的赚钱门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