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莲法师:当代第一比丘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25:39
|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佛教制度研究中心 >> 新闻中心 >> 法界新音 >> {$ChannelShortName}正文 今天是: 2007年1月22日 星期一


没有公告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隆莲法师:当代第一比丘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紫竹阁佛教女性网  点击数263  更新时间:2006-10-18 18:43:0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隆莲法师庄严法相
隆莲法师俗名游永康,女, 四川省乐山市人。 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函授英文专科毕业。曾任乐山县立女子中学、四川女子职业学校、成都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四川省政府编译室编译。1941年在成都爱 道堂出家, 从事藏文、佛经研究。1943年任莲宗女众院教务主任。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 长;四川省佛协秘书长、会长、名誉会长;成都市佛协名誉会长;四川大学文科研究所藏文编译助理;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 著有《摄大乘论 疏略述》、《入中论讲记》、《佛菩提心士义讲记》、《三皈依观初修略法》、《定道资粮颂讲记》、《隆莲诗词选》等。参加了《藏汉大辞典》、《世界佛教百科 全书》、《四川省志·佛教篇》、《大百科全书》有关条目的编写工作, 1986年获日本佛教传道文化奖。 隆莲法师被誉为:“当代第一比丘尼”。
隆莲法师生平大事记
发表者: 圣域紫竹
公元1909年至2004年
1909年:(宣统元年)农历3月13日,生于四川省乐山上土桥街游氏世宅,后住易家外祖父家中。
1911年:辛亥革命,外祖父因任乐山同志会会长,被清政府追拿,阖家避居于乡下。
1912年:返回乐山易家巷外公家中,开始识字。
1916年:在乐山乌尤寺见到大勇法师,第一次产生出家念头。
1921年:进入乐山县立女子小学读书,仅半年。因外公去世而终止。在外公书中发现《径中径又径》,从此对佛学发生兴趣,并开始长斋奉佛。
1927年:自学国文、历史、地理、算术等。并从美国藉牧师的妻子燕德恩学习英语。
1927年:在乐山女子学校任教。
1931年:随父亲第一次到成都,在成都县女中任教。参加高等文官检定考试,名列第一。
9月:“九一八”事件爆发,参加抗日游行。
11月:返回乐山。
1932年:父亲去古蔺任县长,随同前往。
1936年:再次上成都,在成都女师任教。
1936年:听王恩洋居士讲《摄大乘论》。
12月:参加四川省政府举行的县政人员考试,名列第一。
1937年:被委任为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编译。师从四川佛教会会长昌圆法师,受菩萨戒。始
潜心佛学,并从悦西格西治藏文。印行了第一部诗集《志学初集》。
7月:抗日战争爆发,成都屡遭轰炸。
1938年:根据听经笔记写成了第一本佛学著作《摄大乘论疏略述》,受到王恩洋先生赞扬,
并做了序。师从蜀中名医陈云门学习中医,从留日归来的承澹安先生学习针灸。
1939年:祖父、祖母先后去世。在成都少城佛学社听经,并从法尊法师学藏文。
1940年:听法尊法师讲《唯识三十颂》。
7月:从陈云门先生学习中医结业。挂牌行医数月。
1941年:正月:外婆去世。 2月:住进爱道堂。农历6月17日:辞去省政府职务,剃度出
家。 腊月八日,受具足戒。
1942年:昌圆法师聘为四川莲宗尼众部教务长。住近慈寺女众茅棚,听能海法师讲经。
1943年:在在少城佛学社听法尊发誓主讲《入中论》。并根据笔记写成《入中论讲记。》在40 年后发表于《法音》杂志。同时随法尊法师学藏文。
1944年:师父昌圆法师圆寂。 因病回乐山家中调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返回成都,住市郊石羊乡飞龙桥草庐,在近慈寺听能海法师讲经。
1947年:随能海法师去彭县太平寺,听讲《生圆次第》。
1949年:夏天,随能海法师在峨眉山慈圣庵听经。
12月:成都和平解放。
1951年:父亲去世。
1952年:奉能海法师命,住市郊茅棚译《入菩萨行论广解》。应四川大学文研所所长、《藏
汉大词典》主编张怡荪教授之请,参加编撰《藏汉大词典》工作。
1953年:被聘为四川文史馆馆员。
1955年:赴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会,住通教寺。
1956年:中国佛协调往北京,参加世界佛教百科全书、中国分册的编撰工作。住通教寺。
1957年: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1958年:初上五台山。听能海法师讲经。
1959年:二上五台山,从、能海法师学塑佛像半年。
1960年:返回成都。
1961年:参加四川省省志——佛教部分编写工作。
1962年:参加中国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同年九月,当选为四川省佛教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去宗教局生产组参加劳动。因病请长假。
1967年:能海法师去世。
1980年:赴京参加中国佛教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常务理事兼秘书长。被聘为中国佛协《法音》杂志的编委。
1981年:在四川省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
1982年:邀请五台山的通愿法师来川,共同在文殊院依二部僧戒传授比丘尼戒。
3月:被增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
7月:赴京参加佛协常务理事会。
1983年:赴京参加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法会。母亲去世。
1984年:四川尼众佛学院成立,任院长。
1985年:受日本佛教传道协会颁发的“传道功劳奖”。赴京参加全国政协会。
1987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会长。
4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会成立,被聘为高级研究员。
6月:在四川省佛教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名誉会长。
1988年:任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四川省第六届政协委员。
1990年:峨眉山金顶华藏寺隆重举行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法会,应邀出席,并受中国佛协委
托代表讲话。
1993年:去香港参加宝莲寺天坛大佛开光。
6月:应邀参加洛阳白马寺建寺1925年庆典,并担任白马寺传授二部僧戒尼和尚。
隆莲法师,被尊称巴蜀才女,中国第一比丘尼。隆莲法师是能海老上师高足,德高望重,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四川省佛协秘书长、会长、名誉会长;成都市佛协名誉会长等职。
诗书门弟 巴蜀才女
隆莲是位富於传奇色彩的大德高僧。她俗名游永康,字德纯、亦名慈;法名隆净、仁法、别号“文殊戒子”、“清时散人”。一九零九年农历三月十三日生於四川 省乐山县上土桥街游宅。父游辅国,系毕业通省师范(即川大前身)的高材生,曾任四川省教育厅督学、靖化县长及中学教师;祖父游西庠是前清秀才、外祖父易曙 辉是位举人,二家均世代以教学为业。著名学者郭沫若曾是她外祖父的学生。她生长在这样的诗书世家中,三岁学通古诗,琅琅上口,幼承家学;自学高中数、理及 文、史、哲知识;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语专业毕业,又从一位美藉女教师学英语;再跟西藏喇嘛学习藏文;以后又学诗习画,钻研中医,悬壶济世。古典文 学基础札实,诗词书法造诣很深。
四十年代初期,她即名噪四川省城。其尊父命参加了当时四川省政府举办的县政人员、普通文官、高等文官的三场考试,均以巾帼之才,荣登榜首,故有巴蜀才女之美称。
风华正茂遁入空门
正当“金榜题名”,面临做女县长的得意之时,为何游永康却抛弃红尘,悄然遁迹空门,到成都爱道禅堂削发为尼,在晨钟暮鼓声中礼佛诵经半世纪,这对现代人自然是一个谜,在当时亦是众说纷云。
如果听听隆莲法师解释,即不难破解。她说:“这不是在家人所能领悟的。我小时候浑名叫蛮子,所以需要渡化,我甘愿入佛门。”她吟诗曰:“老家原住獠人 乡,又称蛮子女儿王。三生有幸当和尚,要与疯僧较短长。”隆莲法师说:“其实我幼年时就与佛结缘。我的外祖父是家乡佛协会长;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 徒,她们很爱我。我自幼受祖父母的影响,十三岁即长斋奉佛,潜心佛学。”隆莲法师青年时代到成都教书,寄寓尼众庵爱道堂,拜著名高僧能海上师名下学习佛 法。课余,还常到书城公园佛学社听海内外大德讲经。据一位与她同龄的老居士回忆说:“年轻的隆莲法师是出於对佛文化的真心热爱,把佛学当学问,勤奋刻苦, 学佛入迷,进入佛教的出世境界,自然无心世俗功名,毅然出家。”
蜚声中外的佛学教育大家
隆莲法师出家後,立即被成都莲宗女众院(该院设在铁像寺)授命为佛学教师,教授佛教经典,培养佛门弟子。隆莲法师说:“粉笔生涯,我是命中注定。”她为佛门弟子讲经说法数十年,堪称中国现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学教育大家。
一九八四年,中国唯一的一所国家级培养佛门女弟子的四川尼众佛学院成立,隆莲法师出任院长,她以出世的精神办入世的佛教教育,弘扬“人间佛教”爱国爱教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不知做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隆莲法师说:“佛门文化博大精深。过去的出家人,有人为信仰修行,而更多的是穷苦老百姓投靠山门,当了僧尼,没有什麽文化。现在社会发展,佛教不仅是宗 教信仰,更作为一种文化得到发展,中国比丘尼的传道授业登堂入室,纳入了国家办学招生的序列,为中华佛教培养一代有高等文化的佛徒,是一个伟大事业。”她 在讲授佛理时,强调:佛徒要热爱祖国。她说:“佛教精神是利益众生,要忘我奉献。”她在经堂亲笔书写对联:“利己利人勤修三学,爱国爱教上报四恩”。“三 学”即戒、定、慧;“四恩”是要报国土恩、大众恩、父母恩、师长恩。这是她的教育思想,也是对学子们的戒律。
佛学院的专业设置:分开四班,每班学制三年,共十二年。即培训班、中级班、专修班、研究生班,各学三年。聘请高僧们专授佛典,另聘中文、英语教师担任佛学院的普通文化课。
隆莲法师的理想正在实现,现已有三届专业班学员毕业,均已达到大学文化水平,通晓佛理。如今,学员们已返回各地名山寺院或各地方佛协,成为国内当代受过 正规佛学高等教育的女佛徒。她们正在担负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一些优秀学生继续深造,读研究生课程。隆莲法师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她集佛学的 戒、定、慧三学任务於一身,孜孜不倦,教育弟子。她每周在爱道堂和铁像寺两地巡回讲学,几乎每天都排有她的讲课,往往半天连堂,却毫无倦意;玄机妙理,讲 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如安徽闹水灾,隆莲法师住持的爱道堂,比丘尼们化缘募捐赈灾,隆莲法师住持市内的爱道堂,但逢年过节,她总是 回到远离城市的铁像寺去,陪学生们过年过节;空闲时,她手把手地指导弟子学习书法。她每天为弟子们阅卷、改作业,读经书直至深夜。
她对尼众佛学院的院规要求严谨。尼众们每天黎明五时起床,洒扫庭院,早课、晚诵、念经读书,植树种花,生活清淡,极为规律。她称赞弟子们说:“我的学生洁身自爱,依法修持,心地善良,勤奋好学,她们是弘扬佛教文化的希望”。
世人景仰的佛门女学者
隆莲法师是位名不虚传的佛门大学者,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原沦陷,汉藏佛学大师,纷纷入川讲学,每开讲座,隆莲法师必到,听经笔录,已印行者,即有: 《入中论》讲记、《摄大乘论疏》略记、《三皈依观修法》笔记、《上师供》笔记、《现观庄严论》笔记、《定道资粮颂》笔记、《修菩提心七义论》讲记等;还翻 译了《绿度母四曼荼仪轨》、《毗卢仪轨手印》等。
解放後,一九五二年奉能海上师命,译《入菩萨行论·杰操注》十卷;一九五三年,参加《藏汉大词典》的编撰;同年八月调到四川文史研究馆,译杜诗白话解等。
一九五六年,调赴中国佛协,参加《世界佛教百科全书》的编撰。该书除英译稿已交斯里兰卡外,其汉文原稿编为《中国佛教》六册,其中隆莲法师撰编为《普贤 行愿品》、《贤愚经》、《菩萨戒本》、《四分律》、《僧祗律》、《四十二章经》、《百喻经》、《造像度量经》、《四分律行事钞》、《比丘尼传》、《别解脱 戒》、及圆测、怀素、窥基、普光、慧沼、智周、智旭等人传记共十八篇;还参加了《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条目编写,隆莲法师写《律径》、《摩诃僧祗律》、 《四分律》、《菩萨戒本》、律宗专文,以及支娄迦铁、朱士行、康僧会、佛图澄、道宣、实叉难陀、宗密等人小传多篇。
一九六零年,奉调回四川任《四川省志。宗教卷。佛教篇》编写等工作。
我国比丘尼系於公元434年从斯里兰卡传入,并传比丘尼二部僧戒於中国女信徒。如今比丘尼二部僧戒,国内外已失传,师却能先後传比丘尼二部僧戒於四川尼众佛学院之历届毕业生及洛阳白马寺尼众达400余人。
隆莲法师名扬海内外。泰国、斯里兰卡、日本、美国以及不丹国王的国师等佛教界人士来访,皆予热情接待。她说:“各国佛教徒需要加强友谊往来,为佛教僧众 永结善缘。”一九八零年,斯里兰卡佛教界人士也向被誉为中国第一比丘尼的隆莲法师表示,希望她能为斯里兰卡信徒授比丘尼戒。
隆莲法师的才学蜚声中外,被聘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文史名誉馆员,四川省诗词学会顾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分会理事。还曾获日本佛教传道文化奖。
不尽欲言。衷心祝愿隆莲法师长久住世,为祖国的繁荣进步,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
隆莲诗词选
序言
赵朴初
余四十年前即从能海、法尊诸尊宿处耳隆莲法师之名。法师幼承家学,才华风发,早岁历应川省文官高考,均居榜首。而性耽释典,心厌纷华,盛年出家,颠沛不移,数十年间,卓然为法门龙象。而篇章翰墨,迥出凡流,亦为当前佛教界中所罕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国家革故鼎新之会,亦为佛教振衰起敝重现光明之机。当时中国佛教协会创立伊始,开拓会务,百端待理,余内外奔走,于法师承教尚浅。旋复 运动迭兴以至文革浩劫,彼此音问阻绝者,殆将十余载。四凶剪除,拨乱反正,始得与海内佛教同人重整会务,辟除荆榛,携手并进,亦获与法师共参国事,同商会 务。其间为落实宗教政策,于收回川中昭觉寺及重整爱道堂、铁像寺、创立四川尼众佛学院等工作中,历经曲折,深得法师悉力协作,终获圆满成就。迄今古刹重 光,钟鼓梵吹,庄严矗立。尼众学院亦规模大备,学制完善,道风整肃,学员结业数届,成材甚众,蔚为西南佛教女众著名学府,尤为法师领导培育之功。当此末法 时代,耆宿凋零,后继乏人,居常感慨,有四顾苍茫之叹。遥望黉宇,时深欣慰。而二十年间,常得吟赏法师抒情言志、抚时感事之作,虽吉光片羽,仅窥一斑,然 流光溢彩,迥然不群,每怀赞仰。顷复奉读《隆莲诗词选》集,三复佳什,上规杜陵,诗律谨严,炉锤功深,不仅清词警句,层见迭出,而修持之严,爱国之殷,利 生之忱,亦充溢楮墨间,殊愧过去于法师行谊,相知尚有未尽,今乃得窥其全。谨书数语,弁之简首,志其钦挹。
丁丑六月赵朴初
读孙子
深秋已萧瑟,园菊尚华滋。晨兴展书卷,乃观孙子辞。周纲昔陵夷,四海翻沸糜。力 政苦众庶,穷兵残烝黎。中原久战争,列国各已疲。爰有断发民,蔚起东海陲。翩翩南者谁?齐人曰孙武。挟策十三篇,来干邻国主。一旦用其谋,法令行妇女。北 辕向齐晋,西鞭挞郢楚。用兵父母邦,志气不稍沮,毋乃功名念,熏炙入肝腑。胜者誉之门,败者毁之府。遂令一册书,讽诵传千古。夙昔抱此念,阅歴几寒暑。闻 说孙子法,闭目不肯睹。乃今读斯篇,蔼蔼仁人语。始知孙子心,皎然有如许。分裂势已成,天下事战争。空谈无俾实,息斗谁能承?诱以霸王利,导之仁义行。堂 堂孙子术,孟子如其仁。但知行己志,斯道救斯民。更无人我界,屑屑较疏亲。慎战非攻意,反复何殷勤。落落孙子怀,墨氏如其诚。世人用其法,几辈得其神?吴 亡数千载,兵祸代纷纷。少年好高论,颇有济时心。感此废书叹,忧思杂然生。东亚有古国,神州将陆沉。何以拯拔之,火热而水深。凶器世未废,危机世常存。谁 率孙子道,畅达于无垠。
春日病中作
旭日照芳林,佳气扑窗户。莹莹露未晞,暧暧云初吐。新花亚檐牙,锦绣明机杼。时鸟语春风,笙簧聒耳鼓。独有负屙人,兀坐如聋瞽。药石多误人,入口徒自苦。风日总不宜,门庭亦禁阻。嘉州好山水,一春不我与。千金赎不回,流光去何许?说与园中柳,漫作黄金缕。
子午莲
莲花为我瑞,洁白出清波。田田敷翠盖,甘露含微涡。舒卷知时节,吐纳随阳和。宛彼瞿昙子,测景持尸罗。
秋心
瑟瑟江皋落木天,秋心寒到塞鸿边。
故人入梦言新别,败叶如花弄晚妍。
学业侯蛩吟断续,心情枯蠹室虚悬。
江潭莫问桓公柳,揺落凄怆又一年。
早课
花绕禅房夜气清,霜钟隐隐动长鲸。
金铃不语风幡静,珠网交罗慧炬明。
梵唱欲超三界外,缁衣喜曳五铢轻。
楞严转罢浑无事,月晒琳宫万瓦晴。
赠某神甫
(代先君子九先生作)
十载嘉州老祭司,手栽桃李已垂垂。
邵窝更筑知何处,墨突将黔是去时。
扑凤洲长帆影仄,叉鱼滩远水声嘶。
梅花早寄南来使,莫谓春风故故迟。
挽程海清姻伯
(代先君作,四首存一)
玄黄龙门方盈野,惨淡麟歌莫问天。
错拟白岩寻旧隐,已看黄绢表新阡。
凄凉楚些悲唐勒,倜傥齐生忆鲁连。
总是孟公投辖地,四方车辙会门前。
五绝四首
记得来时路,荷塘艳朱夏。金台在手中,采采时盈把。
记得来时路,皓月正中秋。玉宇净无尘,盈空甘露流。
记得来时路,冰霜冱严冬。寒岩枯木巅,一点早梅红。
记得来时路,灵山报早春。瞿昙与迦叶,相对说无生。
夜谈天宝之乱,漫成十绝
荔子香随一骑风,民脂染作玉颜红。
金盘祸水知多少,殷妲周褒满眼中。
羞将胡伎赏西凉,玉笛梅花是国香。
羯鼓霓裳流韵在,渔阳千载又辽阳。
一自马嵬人弃捐,骊山又见閟温泉。
开元天子终明哲,却笑幽王竟不还。
忍将社稷快私仇,忿火熔金铸九州岛。
不道引狼还自噬,昌宗儿子是羊牛。
飞度秦关百二重,胡儿铁骑疾如风。
可怜降将哥舒翰,差胜奸奴杨国忠。
变起仓皇谁效忠,太阿倒执任群雄。
平原灵武无人识,劲草知他耐疾风。
沐猴群丑尽弹冠,天宝朝廷太不堪。
不负君王能好乐,琵琶一击使人惭。
椒房金屋总成灰,转眼荣枯已可哀。
最是归来寻旧里,空村瘦日照蒿莱。
西京父老望回銮,剑阁崚嶒蜀道难。
帝子不归城郭破,纵横胡骑满长安。
茧足荒山老社陵,胡尘还共泪沾巾。
许身稷契成何用,茅屋秋风冷布衾。
寄谢刘清女士赠影,并索余近照(三首)
殷勤数寄锦江鱼,尚有刘生苦忆余。
瘦影料君能想见,更无尘滓只清虚。
九章癖嗜核镏铢,未识朝来进步无?
索影未成翻赠影,试将赢绌计何如?
双瞳剪水见精神,应有良工为写真。
比似随圆诸弟子,几人能及影中人?
雪后归家,得回文二十八字,与骥德弟
低云湿树远江寒,冻雀归檐雪溜残。
携酒暖窗深屋静,题诗得句觅君看。
甲戌春题乌尤寺
江上林峦画不如,春风闲品美人图。
九嶷自是无膏沐,明镜烟鬟让彼姝。
凌云山竞秀亭
峨眉影落千年雪,佛脚涛回万鼓音。
烟火一城腾豹雾,文章三水曝龙鳞。
闻钟,为能潜师作
洪钟一杵晓常勤,想见阿师护戒心。
清露如珠庭际遍,满园凉月浸幽林。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2006 © 中国佛教制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