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降温需先治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0:45:54
Michael Pettis

管美国和欧洲的政界人士一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北京大力施压,但中国政府更忧心的其实是国内经济问题。而上周它为抑制银行贷款增长而出台的政策很可能会加快其被迫让人民币升值的进程,无论它自己是否已意识到这一点。
中国的金融决策部门面临着两个相互矛盾的政策需求。他们既要避免经济增长失控从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以免日益严重的社会收入不均引发社会动荡。为实现上述目标他们几乎用尽了手中的政策工具。
中国政府抑制经济过快增长的努力至少已持续了3年,但却收效甚微。仅2007年一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先后5次上调基准贷款利率,将其提升至7.29%的水平。 它还9次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到13.5%的历史最高水平。政府同时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性手段,以抑制银行贷款增长、较少价格补贴、改变投资流向,并通过口头干预遏制市场上的投机和投资行为。上周,政府拿出了差不多最后一件法宝:强制规定新增贷款的上限。
然而,中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11.6%,远高于年初时10%的预测值,这将是中国经济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通货膨胀率也从1月份的2.2%逐步升至6.5%,而且有理由相信,明年的通货膨胀率还会更高。在其他发出警报的经济指标中,无论是货币供应量的扩张以及信贷增长,还是内地股市和债市的投机性活动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活动,大都远远高于政府设定的目标值。
政府以往采取的措施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它们都没有切中中国当前问题的要害──那就是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由于将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严格限制在一个狭窄区间内,中国央行也就丧失了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控制能力。中国的货币供应主要取决于净流入其资本和经常帐户的外汇额。由于人民币汇率被定在很低水平,中国实现了巨额贸易顺差,而大量流入国内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投机性资本又使中国的外汇收支盈余进一步扩大。
由于央行必须将大量流入的外汇兑换成人民币或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加以吸纳,所以在中国外汇储备以神奇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也在同步大幅增长。货币供应量的飙升又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今年迄今已上涨27%),从而导致工业生产的增长步伐大大加快。由于国内的消费增速赶不上生产增长的速度,多余的产品必须出口,这导致中国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并陷入了一种不断自我加重的货币供应过剩循环。除非打破这种循环,否则中国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就收不到什么效果。
中国政府仍然不愿考虑对人民币汇率来个大规模一次性重估。上周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拿出的办法是大力遏制信贷规模的增长。有报导说,政府要求各商业银行明年的新增贷款规模不得突破今年的水平。这将使2008年的贷款增幅从今年的15%降至13%。
由于执行不力,中国以往对新增贷款实施总量控制的做法都未能成功。不过许多报导显示,政府这次是下定决心了。在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之际,中国政府能否成功控制住贷款增速虽然还是个未知数,但有理由相信,即使政府这次成功地使贷款总量得到遏制,这对给经济降温也不会产生多大作用,而只会迫使过快增长的货币供应量涌入其他释放渠道,从而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如果货币供应量持续快速增长这一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中国目前采取的各种治标之策都不会成功。当前遏制信贷增长的政策措施如能见效,也只能实际起到推动国内股市和债市增长的作用,并促使社会资金流入非正轨银行渠道,而政府对这些领域的监管则更薄弱。
从上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结果看,中国决策层中担心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的一派影响力超过了决心尽最大可能增加就业的一派。但信贷遏制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仍希望在不触及汇率制度的前提下解决中国经济的各种失衡问题。如果上周出台的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届时重估人民币汇率的必要性将更加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
(编者按:本文作者Michael Pettis是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