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内涵应是人文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4:40:33

我非常赞赏这节美国小学阅读课,它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这堂课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上,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守时、衣着整洁),学会宽容、理解他人(对后妈形象的分析),要有较好的人际关系(重视朋友),特别是一定要重视自我、爱自己,不怕出错……

为落实教学目标,这位美国教师紧扣文本,设计了很多课堂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联系生活实际,以风趣、简洁、准确的语言及时加以概括总结,相信上过这堂课的学生将终身难忘。

语文教育说到底也是人文教育,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定和落实,需要我们教师站在大语文观的高度,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情,以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用简洁、准确、平等的课堂语言帮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学习,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以八上《老王》为例,如何理解揭示文章旨意的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学生能理解作者对“老王”的同情怜悯,却很难理解为何“愧怍”,更不好理解为什么是后来才有,是“几年过去了”才“渐渐明白”的。

为突破难点,我让学生细读课文中能体现作者对“老王”态度感情的语段,让学生讨论分析“同情”与“愧怍”的区别,帮助他们理解“同情”是幸运者对不幸者的一种俯视的姿态,而“愧怍”则是把自己和“老王”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才有的感受,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这个社会里,不管幸运者还是不幸者,人和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幸运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也应是基于平等之上的,即便是不幸者,他也有让我们这些幸运者值得尊重和敬仰的地方,可是,我们做到了么?

总之,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远比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更重要,因为说到底,语文教育的内涵应是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