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项措施 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0:44


国务院出台15项措施  建立和规范   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2010年12月09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建立和规范 政府办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本药物采购机制 的指导意见》,出台15项具体措施,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其中将基本药物的采购权统一回收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以省为单位建立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非营利”网上采购系统平台。通过将基本药物市场“全国统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做法,扼制住在基本药物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二次议价”、“幕后交易”、“层层加价”、“药一降价就消失”等等不良现象,在保证基本药品质量过关的情况下,切实降低基本药物价格。

    同时明确合理编制基本药物采购计划、明确基本药物供货主体、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签订基本药物购销合同、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等。


15项主要措施分别是:


1.明确基本药物采购的相关责任主体。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是本省(区、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负责搭建省级集中采购平台,确定具备独立法人及采购资格的(采购机构) 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市(地)及以下不设采购平台,不指定采购机构。

2.合理编制基本药物采购计划。

(采购机构)  定期汇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需求,编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省(区、市)可以通过单一货源承诺方式进行采购,即对每种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选择一家企业采购。


4.明确基本药物供货主体。

原则上用量大(具体标准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的基本药物直接向生产企业采购,由生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用量小的基本药物可以集中打包向药品批发企业采购(含配送)。也可以向代理生产企业销售药品的批发企业采购。

5.区别情况分类采购。区分基本药物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

3.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

各省(区、市)卫生行政和价格主管等相关部门要对基本药物近三年市场实际购销价格进行全面调查。卫生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收集汇总各地市场价格调查情况,建立基本药物价格信息库。

6.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

基本药物采购要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即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企业同时投两份标书。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抽验,必要时将抽检样品与备案样品进行比对,对质量出现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惩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7.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在采购计划制定、评标、谈判等重要环节,要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代表参与。

8.签订基本药物购销合同。采购机构代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价格、供货时间和地点、付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并负责合同的执行。

9.严格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各地要建立完善的基本药物采购付款制度,并在购销合同中明确付款程序和时间。未能按时付款的,采购机构要向企业支付违约金。

10.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对采购过程中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压低价格,中标后拒不签订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的药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向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进行贿赂或变相贿赂的,一律记录在案并进行处罚。

11.完善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和供应的信息系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完善全国统一的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电子监管码)和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对基本药物进行全品种电子监管。

12.规范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和包装规格。在国家未出台规范的基本药物剂型和规格之前,各省(区、市)每种基本药物采购的剂型原则上不超过3种,每种剂型对应的规格原则上不超过2种。

13.建立基本药物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采购结束3日内主动向社会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采购数量和中标企业,接受社会监督。

14.建立基本药物指导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成本调查和市场购销价格监测,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定价方式,动态调整基本药物指导价格水平,指导各地合理确定集中采购价格。

15.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引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

指导意见直指药价虚高因素

国家统一市场 避免“廉价药断供”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经实施一年多,现在又出台《指导意见》,是因为出现一些新情况。廉价药“消失”是其中之一。指导意见明确对基本药物实行以省(区、市)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国家统一市场统一调配”来解决“药价一降就消失”的问题。合同制下,基本药物一旦出现供应不及时等问题,供货企业将承担巨大违约责任。

探索国家统一定价 避免“随意加价”

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基本药物指导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价格主管部门动态调整基本药物指导价格水平,指导各地合理确定集中采购价格。对独家品种以及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且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要探索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各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

省级才有权采购 避免“二次议价”

以前,省级招标只确定企业名单,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二次议价。指导意见指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是本省(区、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负责搭建省级集中采购平台,市(地)及以下不设采购平台,不指定采购机构。这一措施直接针对目前某些地方存在的药品“二次议价”,以及优先采购本地药企高价产品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过程网上全公开 避免“黑幕交易”

新政策规定,“省级采购平台”是一个网上采购平台,提高交易透明度,基本药物采购价格、数量和中标企业等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采购结束3日内主动向社会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采购数量和中标企业,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报卫生部备案并抄国务院医改办公室。鼓励新闻媒体等监督,建立有奖举报制度。

压缩流通环节 避免“层层加价”

新政策要求详细调查和掌握基本药物近3年社会零售价格及实际进货价格,原则上集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对价格虚高的基本药物公开招标,通过“双信封”等方式(即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企业同时投两份标书),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形成合理采购价格。招标结束后即签订购销合同,最大限度压缩流通环节,减少层层加价的空间;交货验收合格后30天内付款(目前药品回款时间通常在6个月左右甚至更长),大大降低药企流动资金成本,有利于降低药价。

药企黑名单制度 避免“次药充好”

采购环节中,淘汰质量和信誉不符合要求的企业。监管环节中,供货企业要提供样品备案,确保质量。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出现恶意压低价格、供应质量不达标药品等行为的企业,坚决清除出市场。